悲壯的「知其不可而為之」

悲壯的「知其不可而為之」

在中國的古語里,沒有比「知其不可而為之」更動人更悲壯的了。從古至今,由於種種原因,某些情況下,會出現整體的不公正不清醒不健康的形勢。還有一種情況是由於主觀方面的實力不足,一件事的能否成功太無把握。怎麼辦?是知難而退還是知難而進?是doit,tryit,還是望而卻步?而一些仁人志士,愛國者先行者革命者,大師大家,明知正確的主張處於劣勢,正義的事業處於劣勢,清醒的思想處於劣勢,自己的實力還遠遠不夠,還是懷著必死的決心,必敗的估計,挺身而出,作出完全沒有成功希望的努力,叫做知其不可,知其必定不能成功,知其會給自己帶來危險,知其不能被很多人理解,其處境真叫惡劣了,而不放棄,而為之,仍然那樣去做。多少民族英雄是這樣做的:岳飛、文天祥、史可法……他們在本朝代已經全無希望的情況下作出了挽狂瀾於既倒的努力,只能是以身殉職。這裡有一個被康德稱之為絕對命令的東西,無條件無保留無商量,我們無法想像他們可以有別的選擇。多少革命志士也是這樣做的,比如秋瑾,比如李大釗,他們在最艱難的情勢下沒有懼怕付出代價。還有如韓愈的諫迎佛骨,海瑞的罷官,也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科學實驗科學研究中,藝術創造中,學理探討中,新理論體系的形成過程中,使自己成為一個墊腳石,成為鋪路的石子,成為劃時代的突破的一個序曲的例子不勝枚舉,沒有他們的知其不可而為之,就沒有後人的為而使之可,就沒有歷史的前進與科學的進步,就沒有人類文明的積累與輝煌,就沒有可歌可泣的歷史、今天與未來。

前邊我們講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原則,但是千萬不要誤以為學上一點高尚和高明,就可以得心應手,所向無敵,百戰不殆,如入無人之境。不,不可能的,理想不是一蹴而就的,標杆不是一躍就達到了的,你不可能什麼都學會了學精了學妙了才做事情,你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在碰壁中,在失算與挫折、失態與丟醜中學習。你做了十件事,其中最後一件做到了行雲流水,遊刃有餘,無為而無不為,發必中,行必果,這也是值得讚美和滿意的。那麼前九件呢,你追求的是化境,做到的仍有生疏;你追求的是瓜熟蒂落,做到的仍然有些勉強;你追求的是不言之言,卻仍然費了許多唇舌;你追求的是不戰而勝,卻仍然是頗費力氣。這不但是不足為奇的,而且幾乎是必然與必須的。這說明什麼呢?除了化境,除了因勢利導,除了心平氣和與理性的微笑以外你必須具有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必須在追求成功,追求高妙,追求高境界的同時具有不怕碰壁,不怕失敗,不怕風險,不怕付出,更不怕投入的決心和勇氣。

這裡還有一點,沉重的一點,我必須告訴讀者:雖然我堅信美德是必要的,智慧、光明、心胸和境界都是必要的和有著奇妙的效用的,但是這些好東西並不註定它一出現就所向披靡,它們的被承認,它們的發揮、運用和成功仍然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開始之前之中乃至之後,仍然有人痛恨美德,痛恨智慧。原因很簡單,你的善良反襯了他或她的惡毒,你的智慧凸顯了他或她的冥頑,你的博大提示了他或她的褊狹,你的光明照耀著他或她的陰暗,你的學問、好學更比較出了他或她的昏亂剛愎不學無術。這樣你的存在就成了對惡人蠢人糊塗人的挑戰,成為他或她的奇恥大辱,成了他或她的眼中釘。怎麼辦呢?能夠因而就不善良不好學不智慧不光明不寬廣不高妙起來嗎?能夠向愚蠢和惡毒投降嗎?不,不可能,只能知其不可而為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學
上一章下一章

悲壯的「知其不可而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