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連續25年經濟的高速增長,這在人類歷史上,是個不折不扣的繁榮時代,是了不起的時代。
但就在這個時代,中國企業發展,呈現了這樣的景觀:一個個行業從暴利走向微利,再走向企業虧損;行業中的企業從群雄紛爭最後到寡頭壟斷——有如大海中的波浪,一浪一浪,幾乎沒有一個行業成為例外。
繁榮時代,企業贏利生存變得越來越艱難。二十餘年來,對中國企業成長發展貢獻最大的是管理。
它使中國經濟組織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近百倍。正是管理的實踐,使體制創新、機製造新、科技創新、市場創新成為可能,成為企業實實在在的利潤。
管理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但從世界角度看,現代管理只有一百年的歷史,中國的現代管理也只有二十多年的實踐。
管理,改變了企業組織的生存方式。看到這個的同時,我們又不能忽視的另一點事實是,二十餘年來,一些企業的成功是雄心勃勃的結果,而不是管理的結果。
所謂
「一不小心就發了財」。但現在是一不小心就破了產。今天,我們可以說:中國的企業已經步入了管理的時代——企業持續成長和長久生存已成為企業、企業家、企業管理理論家,以至整個社會關注的問題;探討和實踐企業的生存之道成為企業管理者、企業所有者、企業經營者以及全社會的共同使命。
管理沒有終結答案可尋,惟有恆久的問題存在。從管理一百年實踐看,每一個對現有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或缺陷進行修正的新觀點、思想,都在出現伊始就種下了需要重新思考、修正的種子。
管理的環境是變化的,但管理的根本問題不會變。因為,在這個時代,沒有什麼行業賺錢、什麼產品賺錢和什麼行業不賺錢、什麼產品不賺錢,關鍵要看是誰、哪個企業、怎樣在做。
在這個時代,行業的最先進入者和行業暴利的獲得者大多不是這個行業的最終成功者。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我們這個經濟環境中,進入一個行業是容易的,在一個行業中愉快地生存卻非常困難。
市場越來越小,利潤越來越薄,創新求變的呼聲越來越高。在這個時代,幾乎所有行業每天都有退出者,但每天也都有新的進入者;在這個時代,沒有什麼樣的人可以辦企業、什麼樣的人不可以辦企業,在遊戲規則面前大家基本平等;在這個時代,評判企業成功與否的標準不是企業規模,而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在這個時代,那些靠運氣、靠關係、靠
「祖傳秘方」生產銷售的企業已經很難生存;在這個時代,企業產品沒有廣告不行,但僅靠廣告也不行;在這個時代,從消費者角度看,改變我們生活的是手機、電腦和互聯網,是汽車和日益豐富的餐桌。
但從企業家和企業角度看,是把產品、金融、市場和企業內部資源組織起來的管理。
當然,在這個時代,企業管理絕不僅僅是
「執行」那麼簡單!因為,作為經濟組織,每個成員為什麼要不打折扣,要創造性地為老闆實現意圖去
「執行」呢?聯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傳志先生曾講道,「為什麼要為企業賣命?」這是個沒有最終答案的問題,是不可能用
「執行」解決的問題。怎樣實現
「執行」,為什麼要
「執行」,能否創造性地
「執行」,成為企業管理者的命題。為探究這些問題,我們不得不再次回到原點:管理。
於是,在我們這個時代,現代企業管理的理論和方法被大量引進,甚至成為巨大的市場。
但管理究竟是什麼呢?從本質上講,它是一種思想,而不是工具。從現代管理實踐和理論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到,管理在每個時期是不一樣的。
泰勒時代,是以責任製為主的所謂科學管理;到了20世紀60年代,現代管理學大師彼得?
杜拉克提出
「企業戰略」概念,企業的戰略成為管理的重要內容;20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製造」風靡全球,這時,管理的重點則成為企業文化;而到了20世紀末,管理再次回到起點:責任制。
但在表述上則是以六西格瑪為中心的過程——產品與責任的
「百萬次機會不超過34個缺陷」——追求終端產品和生產過程介乎完美的企業管理質量標準。
今天,管理在大多數管理專家們口中已經成為ROI(投資回報)、SVA(股東價值分析)、ROIC(投資資本回報)、EVA(經濟附加價值)以及
「執行」等等。在如此紛繁的管理理論市場上,人們需要在紛繁的問題中尋找到事關中國企業管理的當期和長期重點問題。
要尋找到一種當期需要的真思想,是需要尋找出
「我們自己需要的問題」,需要在一撥撥舶來的眼花繚亂的
「問題」中一個個剔除
「偽問題」,從而找尋到關於中國企業管理的
「真問題」。什麼是今天我們管理的真問題呢?管理既然是一種思想,說穿了就是企業實踐的總結。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管理,上面那些東西是中國企業管理的首要問題嗎?
換句話說,管理對我們這樣一個只有20年發展歷程的企業群和企業家群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又是什麼管理內容對我們的企業和企業家最重要?不錯,從宏觀上看,毫無疑問,中國會贏得這場世界性經濟競爭,「風水輪流轉,今年到我家」。
但從微觀上看,在這樣一個大勢之下,並不是每個企業、每個企業家都能夠成為勝者。
企業的最終勝出取決於企業生存的長短。在國家經濟這部快速行進的列車上,肯定有一批企業會由於種種原因被甩下車廂;肯定有一批企業會由於種種原因上不了車。
中國經濟起家時期——上個世紀80年代
「靠膽量」成長起來的企業,所剩無幾;上世紀90年代靠
「點子」、
「關係」、
「運氣」發展起來的企業,如今面臨著生死抉擇。與其說我們是個生機勃勃的時代,不如說我們是個生存的時代,對企業來講更如此。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馮侖先生是中國房地產業界的智者,他的萬通甚至被業內譽為
「黃埔軍校」,原因在於從萬通走出了幾個中國地產界的大亨。馮侖先生在2000年時曾自我解嘲道:「為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不惜犧牲自己的『色相』,在各種媒體上露臉。畢竟,失節事小,餓死事大。對企業來說,生存下來才是第一位的。」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但有太多的企業和企業家並沒有等到太陽重新升起就已經死去。
我們已經看到太多的企業家大喜之後的大悲,看到太多的企業輝煌之後的毀滅。
為了等待新的太陽升起,企業和企業家在市場中苦苦掙扎、拼搏,生存成為企業在這個時代的第一要務,成為這個時代的最高法則,成為這個時代的絕對原則。
一切為了生存,一切圍繞生存,生存成為達成所有企業目標的前提和條件,生存成為超越一切的大事。
這樣一來,如何生存成為管理的真問題,也是當期管理思想的真諦。我用五年時間研究中國企業的生存狀況和生存方式,力圖找尋出適合中國企業的生存哲學:企業為什麼生存,如何才能生存,怎樣才能生存得更美好。
生存並且長壽是人類所有組織都在追求的目標。美國教育學家、加洲大學前校長克拉克教授曾做過統計:1520年前成立的組織,現在仍然用同樣名字生存的,全世界只有85個。
其中,有70個是學校,有15個是宗教組織。為研究中國企業的生存哲學,我參照克拉克教授的方式對中國近代組織壽命也做了統計:以2002年為界,上溯80年前成立、延續生存至今的組織大約有28個。
除北大、清華等學校外,還有就是醫院、政黨和軍隊。上述組織主體雖不是企業,但它們與企業有相似的地方:都需要不斷調整自己以適應變化的環境,也都需要面對競爭對手的競爭。
典型的是北大、清華這樣的學校。可能沒有人會懷疑再過百年,北大、清華會依然存在,但今天市場上紅紅火火的企業又有多少生存時間預期?
所以,我們在探究中國企業生存之道的時候,應該從這些非贏利性組織中汲取智慧、得到啟迪。
要研究、尋找中國企業的生存基因,絕對離不開中國市場上的中國企業。
儘管我們現在說誰是、誰可能成為中國百年企業還為時過早,但我們可以把目前公認成功的企業拿出來解剖。
當然,在幾百萬家中國企業中選擇成功企業也是困難的,因為他們成長的時間還是太短。
可為了具有代表性和便於操作,研究之前,我先制定了這樣一個標準:1由企業家創立,基本走過20年來中國經濟轉軌歷程,其經驗和理念曾對中國企業發展產生過影響,並至今影響著中國以至世界同行業的企業;2行業領先,在打造
「中國製造」世界地位的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的企業;3非資源壟斷性企業;4在中國內地發展的具有代表性的香港、台灣地區企業;為使最終的結論具有客觀性和說服力,作為比較和對照,我又選取了十幾年來被中國企業和企業家們認可為標杆的美國、歐洲和日本相關企業。
在最後的取捨上同樣制定了一些標準:1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2具有百年成長歷史的企業;3雖然不是百年企業,但在傳統產業中用和中國入選企業相同的時間做成世界級水平的企業,如,沃爾瑪。
按上述標準,下面這些企業進入我們的視線,並成為我們研究、解剖的案例企業。
入選的中國企業與國外樣本企業中國本土企業國外企業(01)聯想集團(01)通用電器GE(02)海爾集團(02)摩托羅拉(03)長虹電子集團公司(03)沃爾瑪(04)格蘭仕公司(04)麥當勞(05)希望集團(05)雀巢咖啡(06)萬通集團(06)馬士基海運(07)萬向集團(07)索尼電器(08)中國吉利集團(08)松下電器(09)華為(09)諾基亞(10)萬科企業(11)力帆集團(12)蒙牛乳業(13)遠大空調有限公司(14)COSCO(中遠公司)(15)中國海運集裝箱公司(16)台灣宏碁(17)永和大王(台灣)(18)頂新國際(台灣)(19)正泰企業集團(20)浙江娃哈哈在整個研究過程中,上述名單中的中國企業在不斷調整:不斷有企業被市場證明失敗而淘汰,其速度之快,成為中國企業成長的特色;同時,也不斷有新的企業冒出,成為社會公認的成功者。
這也是我們這個新興市場魅力之所在。我相信,就是我們最後確定的這些企業也會有被市場淘汰的,但它們的管理實踐,無論怎樣淘汰,都是構成中國企業管理理論大廈的一塊基石。
這是誰也抹殺不了的。生存超越一切,生存是我們這個時代企業管理的主題。
這是本關於中國企業生存哲學的書。我想,既然是從哲學角度研究和探討中國企業生存問題,那就不可能給出一種結論而只能是提出一種思考的方法。
事實上,「管理沒有終結答案可尋,惟有恆久的問題存在。」但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能夠發現一些規律,並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生存超越一切。
只有那些有美好目標,並為此不斷實踐的企業才能在這個市場中生存下去。
本書共十章,主要講三個問題:第一,我們企業生存的時代環境;第二,企業生存的制度因素;第三,企業的生存實踐。
活下去,並且活得美好,是所有企業和企業家的期盼。幾乎所有企業家都在為自己所掌控企業的命運操心,企業的生存已不僅是企業和企業所有者的事情,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企業的生存直接關係到我們的生活質量、關係到我們社會的繁榮和穩定、關係到我們民族的強盛、關係到我們能否生活得更美好的問題。
這其實已經是國家利益之所在,是我們全民族的共同使命。中國企業管理實踐的25年,環境變化非常快——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是一種變化,從短缺經濟進入
「過剩經濟」也是一種變化,從單位人、城市人、農村人到組織人、公司人、企業人還是一種變化。
在這種不確定、不連貫,急速變化的時代,管理擔負了它註定要擔負的使命和責任。
企業管理早已走出企業界限,人們也早已接受了諸如
「城市管理」、
「政府管理」、
「福利組織管理」的觀念。所以我始終堅信:對中國的企業有益,對我們的國家也是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