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中國製造
2000年以後,與中國企業緊密相關的,是中國製造。記得有句曾每每讓我們熱血沸騰的歌詞:「用我們的血肉築起我們新的長城。」——這是幾代中國人唱了半個多世紀的歌,也是我們幾代人的夢想。但進入新千年,讓世界感到強大和強盛的中國新「長城」不是血肉築就,而是環球市場遍布的「中國製造」。回溯上個千年,中國的宋朝用瓷器、活字印刷開始引領世界經濟文化的潮流。從我們的千年歷史發展看,世界對中國的認識是從「中國製造」——以瓷器為代表的產品開始的。至今讓我們耿耿於懷的,是在英文中「瓷器」與「中國」竟然為同一個詞。從兩百年前開始的西方所謂工業文明對中華大地的挑戰和衝擊,掀去遮蓋在上面的政治、軍事面紗:內里被包裹的都是「經濟」。近代以來,留在中國人心裡的是「洋布」、「洋火」、「洋鐵皮」等等這樣的文字和文化。中國製造與「洋」製造進行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競爭,進入新的千年,世界終於因為中國製造的產品而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美國國家戰略安全學家、《大棋局》作者布熱津斯基先生曾於1999年感言,未來20年世界要生活得美好,主要取決於美國、歐洲和中國這三個政治體。而另一位美國國際關係教授則於2002年著文稱:未來50年美國面臨的巨大挑戰,是美國人民和美國政府如何看待中國的崛起。2003年7月,英國首相布萊爾訪華,在清華大學演講時稱:「在未來幾十年內,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13億中國人如何發展經濟和政治,將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我們必須確保像英國、美國這樣的國家和中國進行緊密的合作。」摩根士丹利是世界著名投資銀行。2003年7月,總裁羅奇面對摩根士丹利年初低估中國經濟,說:我們錯了。在這場跨越了百年的競爭中,經過痛苦和磨難,我們必將贏得最終的勝利。無論是日本、歐洲還是北美,在市場上他們對此都將毫無辦法。當然,競爭對手在失去競爭主導地位的同時也會從我們的勝利中分享到利益。中國經濟發展已經不是中國本國的事情,而是全世界各國關心的事情。這是天下大勢。一個未來還有20年高速發展時空的市場,是個必然產生世界級企業、世界級企業家的市場——這就是我們所處時代的發展趨勢。對企業家來說,是生正逢時;對中國人來說,確保企業生存,並打造世界級企業是我們的共同使命。談今天的中國企業生存,我們很有必要回溯歷史。有個存在了一百餘年的問題:為什麼總是苦難的中國人挨打?僅僅是因為我們窮、因為我們落後嗎?不是。談論我們面臨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一個迴避不了的問題是中國製造;談論中國的經濟和中國的企業,同樣也迴避不了中國製造的問題。「中國製造」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1766年,英國人亞當?斯密出版了影響後世二百餘年的《國富論》。也在這一年,在北美大陸一個新生的國家——美國,發表了同樣影響人類的《獨立宣言》。對自由市場經濟來講,這是兩件劃時代的大事。因為,在這個時候,中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但中國人沒有想到的是,以中國這樣一個處於世界富裕前列的國家,從此以往居然走向「挨打」的境地。因為,中國當時也是最有條件閉關鎖國的國家。強國成為中國人百年的夢想。19世紀末,中國一批知識精英喊出「變法圖強」的口號,並為此於戊戌年喋血北京菜市口。20世紀初,我們喊出「民族自立自強」的口號,中國經歷了50年的戰亂;從20世紀中葉開始,當我們喊了半個世紀「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當我們喊了二十幾年的「科教興國」,當幾億中國人被體育金牌所激動而夢寐以求「體育強國」的時候,我們似乎是不經意間發現,真正使中國處於世界民族強盛之林的,是充斥世界市場的「中國製造」。20世紀80年代中期,面對日本企業和日本產品對美國市場和美國經濟的衝擊,一個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為主組成的經濟學家小組進行了長達五年的調查研究,在20世紀90年代初,出版了震驚美國朝野的調查報告:《美國製造——從漸次衰落到重振雄風》。報告開篇寫道:如果一個國家要生活得好,它必須得製造得更好。中國製造,也在製造中國。(一)規律1941年。日本京都。日本天皇裕仁以他那慣有的陰沉的臉色召開御前會議。此次會議專為商討進攻美國珍珠港事宜。讓裕仁以及內閣成員們沒有想到的是,提出反對意見的竟是日後指揮了這次偷襲的山本五**將。他說:「像美國這樣有強大製造工廠和製造能力的國家是不可戰勝的。」在場的內閣成員聽了都哈哈大笑,嗤之以鼻。他們認為山本的說法太荒唐。如果提美國有多少飛機、多少大炮打不過還可以,而提美國有多少工廠簡直太荒唐。但後來發生的歷史證明了山本五十六的話。山本五十六曾留學美國,對美國企業力量的了解及對美國企業家精神的了解,成為他發動偷襲珍珠港戰爭的巨大心理障礙。他說,在留學的時候曾到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參觀,美國企業的製造能力使他震驚。也是在1943年。在伊朗的德黑蘭召開了一次具有創時代意義的會議:德黑蘭會議。這次會議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也是二戰的轉折。在這次會議上,斯大林元帥舉起酒杯,對羅斯福和丘吉爾說:「為美國的生產能力乾杯。沒有美國的生產,這場戰爭我們就會失敗。」據戰後統計,僅亨利?凱澤所領導的企業,在1945年的頭212天內,就生產製造了247艘戰艦。實際上,在現代資本主義萌芽和發展的二百年間,製造業是時代強國的伴隨;而且強國地位的轉移,必然伴隨著世界製造中心的轉移。發於歐洲轉道英國,20世紀初被美國接手的世界強國,無一不是世界的製造大國和製造強國。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日經濟貿易爭端,表現形式上是兩國間貿易的不平衡,但歸根結底,還是兩國製造業的爭端:美國還是日本,究竟誰是製造強國?1990年,美國出版了《美國製造——從漸次衰落到重振雄風》,標誌著日美經濟爭奪的轉折。日美的經濟爭奪,實際上集中在製造業上,他們在製造業上,誰也不肯放棄,拚命爭奪霸主地位。在他們的骨子裡,根本就沒有把傳統製造業當成夕陽產業。那麼,為什麼美國迅速地扭轉了被動局面,原因就在於美國的高科技實力遠遠高於日本,美國有不斷的國家高科技戰略計劃。正因為有這個支撐,日本實際上壓根兒就沒有真正贏過。綜觀世界現代經濟發展史,世界經濟強國毫無例外都是製造強國,如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法國。2003年3月20日,美國對伊拉克開戰。支撐美國這個戰爭的依然是美國科技製造工業、軍事製造工業。事實也證明,這是一場一開始就知道了勝負的戰爭。美國製造業的巨大實力決定了它對國內外政治經濟都有巨大的影響力。在當今的世界,一個國家的企業實力如何,直接決定著這個國家在世界中的地位。一個國家企業實力雄厚,規模大,數量多,在全球競爭市場中佔據重要位置,這個國家肯定會在世界經濟和世界政治中佔據同樣的重要位置。大國的興衰印證的是製造業的興衰,沒有強大的製造業,就不可能有經濟大國和強國。因此,我們在經濟發展的戰略產業選擇上,應當毫不猶豫地把振興製造業作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戰略,採取多種措施,堅決把製造業做大做強,這是實現經濟強國夢想的必由之路。今天,美國、日本、歐洲這樣的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依然是製造強盛的國家和地區。從世界分工角度看,全球高端產品的製造在美國人手裡,其次是日本和歐洲。中國、印度這些國家的製造,是在中低端產品之上。由於產品的價值,使美國企業賺取高於我們企業五至八倍的利潤。從這一點看,中國製造經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二)輝煌在我們生活的世界里,無論是國家與國家,還是地區與地區,甚至個體與個體間,最直接的比較是貧富。貧富間的差距,是我們這個世界上引發戰爭、犯罪和革命的根源。但是,作為一個國家和民族,富裕就能避免上述問題嗎?自由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工業革命從五百年前就已經改變了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所以,三百年前中國的世界「首富」,中國的世界「第一」,只能是一種「落日的輝煌」。20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一些石油國家不可謂不富,但它們是個「泥足巨人」。除了埋在地下的那麼點兒「黑色的金子」外,除了那個地下可以一鑽出錢的「銀行」外,它們幾乎所有的一切都得靠別國,靠向別人乞求。20世紀90年代初,科威特這個世界上少有的富足國家,一夜間被人家佔領。中國人認識到落後要挨打,同樣也應當意識到,僅僅富裕不一定就不會挨打。中華民族非常不幸地成為20世紀世界上被掠奪、被屠殺的苦難承受代表之一。我的一位作家朋友金輝20世紀90年代中期出版了一本《慟問蒼冥》的書,曾引起極大反響。他在書中用大量篇幅三問蒼冥:我們(中國人)為什麼被殺?八年抗戰,中國3000萬人被殺;上溯100年,中國有5000萬人被殺。我們為什麼被殺?對此,有許多解釋。比較一致的答案是落後。為什麼落後?進一步的答案是由於貧弱!1840~1945年中國遭到七次大規模入侵戰爭——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入侵戰爭、中法戰爭、日清戰爭、八國聯軍入侵戰爭、日俄戰爭、中日戰爭,平均不到15年中國就要遭遇一次大戰,共死亡上億人,國家幾乎被瓜分。但歷史畢竟是歷史。三百年前,中國GDP佔世界的近40%,位居世界第一;到1840年,中國的國民總收入依然佔世界四分之一。按這個比例,我們和今天美國在世界經濟中所佔比例基本相當。可以說,在財富上中國當時不僅不是窮國,而且是個非常富裕的國家。在工業化前的兩千年時間,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中國文化成為世界上的強勢文化,中國的文明不愧為當時全世界的最高成就。中國長期經濟文化的發展成就,不僅讓西方非常羨慕、崇拜,而且對周邊國家和地區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著名的孝德維新,就是全面學習中國的唐文化。工業革命前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有兩個主要內容,一是恢復古典希臘傳統,重讀古希臘哲學,擺脫中世紀神學對思想的鉗制;另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研究以人為本的中國儒家思想。這樣看,我們的落後只是在世界開始進入工業化階段才開始的。從這個世界歷史時期開始,當時世界第一(GDP值)的世界頭號富國,一步步淪落到只有承受挨打,只有承受割地賠款的境地。被譽為清末中興之臣的曾國藩對此有過深刻探討。他認為:「大抵在西洋的製造。」在他的首倡下,中國近代出現了一個「洋務運動」。1843年香港「欖文」船舶修造廠設立,中國從此有了現代工廠。自此,工業化先驅者「實業救國」的吶喊曾一浪高過一浪。然而,囿於時代局限,這些聲音或者被當時的社會制度所扼殺,或者為戰爭炮火所淹沒。實業未必能夠救國,但卻是強國的必由之路。從19世紀70年代初起李鴻章就爭辯說:「僅有槍炮和炮艦不能使一個國家強大,要使用它們和運行,還得靠製造業、現代運輸業的支持。」他說,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見《劍橋晚清史》P481)。但中國清末的工業發端,一開始就不是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下進行的,而是在「官辦」和「官督商辦」間來回打轉轉,並最後成為現代經濟史上的一種畸形:官僚資本主義。歷經半世紀的夢想,「中國製造」再次站在巨大機會的門檻上。中國人是經過一百多年的努力,才有了今天這種局面和世界地位。而這個局面的取得,在經濟層面上,是由於世界市場上的「中國製造」。(三)富強截止到2000年底,中國內地已成為美國國債的第二大持有人,位居英國之前,日本之後。而中國所持有的美國國債,主要是「中國製造」賺的錢。2003年世界5大外匯儲備排名排名地區外匯儲備(億美元)1日本67352中國內地40333中國台灣17064韓國15005香港1184註:中國內地外匯儲備餘額是扣除政府向四大國有銀行注入資本金450億美元后的餘額。我們說美國的強國地位從時間概念上講,是歷史幸運地給了他一百年時間;今天,歷史已經給了我們25年時間,還有幾十年需要我們努力爭取。中國製造雖然不可治國,治國靠**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但中國製造可以強國。30年前冷戰時期,中國如果製造不出「兩彈一星」,是不可能有當時的國際地位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製造也是中國的國策,是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