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閃族猶太人與三星堆葬俗(1)
(一)懸棺假如在三星堆發現死者火葬,則可以排除三星堆是猶太人的結論,但有可能是其他閃族人,因為古代猶太人中間不流行火葬。懸棺是三星堆文明的一大特色,而猶太人古代恰恰主要實行的是懸棺。正如石頭崇拜一樣,二者都是猶太文化的標誌。假如在另外一個地區發現一個群體同時具有此二者特徵而又身份不明,只能讓人首先想到他們是閃族人或者乾脆就是猶太人。許多猶太人的家族墓地就是一個大山洞,其他家族不能隨意放置他們的棺木進去,相當於生活在平原上的中國人家族墓地。以色列人通常把隨葬品放置在棺木的旁邊,而棺材通常安放在山洞四周開鑿的淺床上,山洞卻是敞開的。他們之所以死後要放置得這麼高,也許是想通過高高的山洞遙望家鄉。我手頭最古老的資料來自《聖經·創世記》。亞伯拉罕的妻子死後,住在他人地盤上的亞伯拉罕在悲痛中向人購買山洞,對方很慷慨地出讓田地給他,但亞伯拉罕堅持付錢,儘管也買了田地還是"把他妻子撒拉埋葬在迦南地幔利前的麥比拉田間的洞里"。亞伯拉罕是希伯來人,他自己死後也同樣被埋在麥比拉洞里。他是《聖經》中第一個使用山洞埋葬的人,有人認為他生活的時間大約為4000年前。由此可以推測,具有懸棺傳統的人來到中國的時間大約不應超過4000年前,至晚應該屬於中國夏朝人。假如三星堆範圍內的懸棺死者正是閃族猶太人的後裔,他們自然會把懸棺放置在山洞高處,這樣可以更容易地遙望家鄉。另外,放置懸棺到危險的懸崖也需要一定的經濟條件,所以越是放置在高處的懸棺可能越說明其身份的高貴,因為放在就近的山洞不會需要太多花費,並且容易被人掘盜。在中國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仍流傳著一些窮苦人終身為身份高貴的人開鑿懸棺山洞而自己的家人卻從未享受懸棺的神話故事,但這些口頭文學的核心多是歌頌愛情與反抗貴族地主的,懸棺只是故事背景。當然,假如有足夠的土地,閃族人也許並不一定都要懸棺。沒有條件懸棺的話,他們也可以接受其他方式,比如土葬,只要不是火葬,他們就會想出辦法來彌補不能懸棺的遺憾的。例如商業街出土的大型船棺群,單隻棺木重達噸余,即便有洞想"懸"也困難。實際上猶太人後來在本土也中斷了懸棺傳統。中東的懸棺傳統有資料顯示大約在3000年前不再流行。所以可以初步判定,來到中國的懸棺民族應該在3000年前就到達了中國,但是最早也不會超過5000年前。(二)船形棺三星堆遺址有兩處奇異的墓地,其中之一的"商業街"是處大型墓葬群,有30具棺木聚在一起,據考古研究稱可能是古蜀王墓。商業街的棺木形狀特殊,船形,並且是整木刳挖而成,一具棺木就是一條巨大的獨木舟。這個葬俗給我們提示了這些祖先的文化淵源,他們很可能長期生活在水邊,與海有緣。考古發現,船形棺是中國南方獨有的習俗,在福建、雲南、貴州都有,青海也有零星發現,以四川境內為多。奇特的是,在南方發現獨木船形葬俗的地區也發現了懸棺。為什麼這兩者會糾結在一起?這很可能是同一群體的兩種可選風俗。船形棺木與懸棺一樣,都表示死者回到家鄉的渴望心情,要麼遙望,要麼"乘船"回去,即便是死後,也要讓靈魂早日回歸家鄉故土。"落葉歸根"正是中國人的觀念。"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外鄉人來到遠方有如此的奇特鄉俗也在情理之中。之所以在不同的地區都有發現,恰恰說明了這批人員的流動情況,何處最多就說明何處人眾,並且還能說明其他一些歷史發展。從葬俗上看,這個群體,多在南方活動,要麼他們沒有大規模到達黃河流域,要麼他們最先生活在南方,移居北方后淡化了對這些祖先的記憶。還有一種可能是,懸棺是一個部族群體的,他們生活在沙漠地區;船棺是另外一個部族群體的,他們生活在海邊。但此兩者之間有著緊密的文化聯繫。由今天全中國都使用船棺[1]這一傳統看,船棺這一民族佔領的區域更廣大一些。懸棺者主要生活在南方長江流域。而我十分懷疑船棺的主人屬於閃族中的腓尼基人,他們是著名的海上民族,另外以獨木舟著稱。河南境內也有極其零星的懸棺,為筆者幼年時所親見,說明南北方的這一文明交流是早已存在的。之所以在河南發現的數量不多,要麼是懸棺民族到達河南的時間較晚,要麼他們到達河南的人數少,二者應居其一。筆者河南老家那裡使用六接板船棺,並且有接板越少越尊貴的說法,當然最好是用獨木。現今幾乎全中國人都使用六接板的"船棺",同時保留著石頭祭祀的痕迹。我老家多山但並無光滑的小石頭,人們在外面的墳堆腳頭處一定要用一種叫做料礓的石塊壘一個象徵性的墓擋,這是必需的,但卻並沒有人問為什麼。我想這是有其歷史淵源的,它應該是石祭的遺留痕迹。但後來可能很多人都不再這麼做了,因為它確實沒有"意義",好在我爺爺下葬時我們家還保留了這個風俗,所以我還留有記憶。從20年前開始人們就不再如此循規蹈矩了。奇怪的是開始我們在中東閃族人中間,主要是埃及或巴比倫人王侯那裡,很難看到船棺的出現,他們的棺木多四四方方,只有猶太人的懸棺和我們有了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