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夢十年
鞍山鎮,樟樹村。
「喔~~喔~喔~~~」
天剛蒙蒙亮,村中響起陣陣雞鳴。
村東頭。
一座佔地極大,稍顯破敗的老房子。
「兒子,起床了!」
「起來了。」
一位二十來歲的年輕男子,頂著一對熊貓眼,從屋裡走了出來。
「你這孩子,怎麼又熬夜了。」婦人責備。
「下次不了。」
面對母親的嘮叨,年輕男子沒有一絲不耐,眼中反而閃過溫暖的回憶。
他叫楊樹,從時間上推算,此時應該是剛大學畢業,趁著去公司報道的間隙,回老家探望父母。
可誰又知道,楊樹昨晚徹夜未眠。
穿越?重生?
楊樹也不明白,他為何會在一夜之間,從前世的2017年,就像時光倒流一般,瞬間回到2006年。
一夢十年。
短短十年時間,神州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重活一世。
不說大富大貴吧,用十年時間攢下千萬資產,楊樹還是有這個自信的。
想到這,楊樹眼神黯淡。
鵬城是他的傷心之地,因為某個緣故,前世直到2017年,三十好幾的楊樹依舊孑然一身。
他不想回去。
可不去又能怎樣呢?
留在農村是沒有出路的。
別說現在,就是糧食價格節節攀升的2017年,種水稻,一年兩季,刨除種子、農藥、化肥以及人工成本,一畝地一年的利潤也不到一千元。
有這功夫,就是跑到大城市洗碗刷盤子,賺的都比種田多的多。
泥土裡,刨不出金子來。
「算了,不想這個了。」
楊樹甩了甩腦袋,轉身往前院走去。
他們家現在住的,還是楊樹曾祖父那一輩建的老宅子,青磚青瓦,古色古香,只是因為年久失修,顯得有些破敗。
宅子前後兩進,中間通過一個露天天井相連。
楊樹高祖父那一輩,是樟樹村的大地主,到了曾祖父這輩,雖然家道中落,依舊修起了這座大宅子,也是樟樹村現存最氣派的老宅。
昔日榮光,早已逝去。
早些年,就連楊樹爺爺都在村西頭建了一座磚瓦房,跟楊樹小叔住在一起。村西頭也是樟樹村新的中心,未來十年,小洋樓基本都建在那。
因為要供楊樹讀書,他家是村裡少有的幾戶,至今還住在老房子的人家。前世直到楊樹工作之後,家裡才有錢起了一座新房。
可楊樹一點都不羨慕,他的童年記憶,都在這座老宅。
前院很大,也很凌亂。
東西兩邊用紅磚各砌了一排耳房,充當廚房、豬圈、牛棚以及雞舍。院子正中一顆大樟樹,足有二十米高,枝繁葉茂,散發出陣陣樟腦香氣。
樟樹木材堅硬美觀,非常適合製造傢具、箱子,所以在當地,古代有個習俗,哪家要是生了女兒,就會在門前種上一顆樟樹。
等女兒出嫁時,就將樟樹砍了,打成樟木箱子,作為嫁妝。
樟樹村,村如其名。
幾乎家家戶戶,門前都種著樟樹,尤其是在村中心,有一顆三百多年的老樟樹,是村裡的活化石,也是村民納涼閑聊之地。
前院剩下的空地,都被當做菜地,豆角、空心菜、辣椒、茄子、黃瓜以及冬瓜等常見菜蔬,應有盡有。
儼然一片生機盎然的小天地。
楊樹來到院子西北角的水井前,舀一瓢井水,洗一把臉,整個人都精神一震。這是一口古井,年代跟老宅等同,青磚砌築的井壁已經爬滿青苔。
井水清澈,甘甜。
聽村裡的老人講,早前全村人都到這口古井打水喝。
現在家家戶戶都打了壓水井,富裕人家甚至在水井裡裝了水泵,用上土法炮製的「自來水」,早就不來了。
…………
早飯很簡單。
剛從菜地摘下的空心菜,菜葉摘下,過水涼拌一盤;空心菜梗配上小米椒,再用菜籽油爆炒一盤,清香四溢;再有就是一盤青椒炒肉絲,色澤鮮亮。
比較特別的是,桌上還擺著三個土雞蛋。
因為今天是家裡第一天插秧,在農村叫「開秧門」,按當地風俗,每人要吃一個雞蛋,意謂「討彩頭」。
菜雖簡單,也沒放什麼佐料,楊樹卻吃的津津有味,自家種的菜,綠色無污染,味道甘甜、酥脆,就是好吃。
再加上菜籽油特有的清香,不知不覺,楊樹吃了兩大碗米飯。
擱前世上班那會兒,他早上都是兩個包子完事。
「看你這孩子,吃慢點,像餓死鬼投胎似的。」母親埋怨。
楊樹一笑,「爸,媽,我吃飽了,今天插秧,我也去。」
「你去能做什麼?擱家學習。」坐在楊樹對面的父親,神情嚴肅,面龐黝黑而堅硬,一臉鬍渣子,略帶一絲麻木。
這是一張典型的,在地里刨食的臉。
父親是個極愛面子之人,從小學習優秀,一路考上大學的楊樹,就是父親在村裡的臉面。
雖然沉默寡言,父親卻將楊樹當作寶貝疙瘩,加上楊樹從小身體就不好,自從楊樹上了縣初中,就沒再讓楊樹榦過農活。
別說插秧這樣的技術活,就連割稻穀,楊樹都不會。
「爸,我都畢業了。不會插秧,幫著分秧也行啊,反正在家也無聊。」
楊樹早已不是讀書那會兒,不懂事的少年,重活一世,他只想著幫父母減輕一點負擔。
「他爹,就讓孩子去吧!」母親幫襯著說話。
他們這才想到,兒子已經畢業,再不用學習了。
父親沒再說話,等於是默認。
…………
吃完早飯,一家三口帶上工具,準備下地了。
一路上,三三兩兩都是下地的村民。
「七公!」
「劉嬸!」
楊樹都笑著打招呼,一個村裡住的,總能攀上關係。
見是楊樹,鄉親們都很熱情,有叫「大學生」的,也有叫「墩子」的,無不點頭稱讚,豎起大拇指,「墩子,聽說要到大公司上班,有出息啊!」
讓走在前頭的父親,腰桿挺得筆直。
小時候,楊樹是個小胖子,就有了「樹墩子」的外號,叫著叫著,「墩子」這外號就在村裡傳了開來,再也擺脫不了。
楊樹也只能苦笑應承。
到了田埂,要先去秧苗地里拔秧苗,再移栽到稻田。
父親率先下了水田,蹲下身,用縛秧苗的稻草在秧田上面橫掃幾下,這是意謂防止「發秧瘋」,也就是手背發腫。
農村做事,什麼都講究。
不是封建迷信,只是圖個心安。
楊樹甩開涼鞋,跟著下了田,腳下傳來一陣酥麻。
沒沾過地的赤腳,嬌嫩的就像女人的皮膚,經不起一絲摩擦,初次干農活,腳上不起幾個水泡,是不可能之事。
只有腳底長了厚厚的繭子,才能行走如常。
像楊樹父親,別說是踩著柔軟的水田裡,就是赤腳走在砂石地面,跟穿鞋走沒什麼兩樣。
夏天幹活,出門從不穿鞋。
麻煩!
適應之後,楊樹感到一陣親切。
人的五臟六腑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因此腳底是人非常敏感的一個部位,只有赤腳踩在地上,才能真切感受到大地的真實。
這是人跟土地,建立起的血脈聯繫。
楊樹曾經聽村裡一個老中醫講過,農民赤腳下地,等於是在進行長久的腳底按摩,對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疲勞,非常有益。
或許,這就是村裡七八十歲的老人,身子骨依舊健壯的秘密之一。
「兒子,小心吸血蟲!」母親囑咐。
母親說的吸血蟲,其實是水蛭,俗稱螞蟥,在稻田裡很常見,稍不注意就會被咬上。螞蟥很貪婪,吸飽了血才會離開。
小時候,楊樹很怕這東西。
「媽,我知道。」
楊樹說著,順手拔起一撮秧苗。
尷尬的是,他用力過猛,一把將脆弱的秧苗扯成兩截,根莖以下全留著泥里,手裡只握著一把葉子。
「……」
父母見了,默契轉過頭去。
楊樹自嘲一笑,繼續拔秧。
約莫過了十分鐘,楊樹面前,一個突兀的「+1點農業熟練度」符號,一閃而過,一塊透明方框,若隱若現地在眼前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