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勒克特拉情結四
中國人常講「慈母嚴父」,這話有道理,但只有一半道理;真正妥當的說法是,所有的父母都應該「慈嚴兼備」。當面對兒子時,慈母嚴父是必要的,而嚴母慈父有時也是必要的,這樣才能使兒子的人格得到更健康的發展;當面對女兒時,慈母嚴父倒有更大的真理,因為在女兒面前,常常是母親嚴有餘而慈不足,父親則慈有餘而嚴不足。在女兒自由成長的過程中,母親對女兒過分溺愛,缺乏必要的、堅持原則的教導,自然是不妥當的,它會影響女兒的正常成長;然而,倘若母親對女兒過苛,缺乏足夠的慈愛,大概是更不妥當的,這是應該防止的主要偏向。母親接受兒子是毫無心理障礙的,母親要接受一個越來越長大的女兒,卻要克服某種潛在的心理障礙。倘若沒有足夠的心理成熟,母親在女兒面前多少扮演一個與妹妹爭寵的姐姐角色,母女之間的關係就必然顯得緊張。即使母親不是小女人性格,有足夠的成熟強健,然而,倘若她不能夠寬仁,對女兒過苛,女兒從小就會感受到母親的巨大壓力。這時,如果是一個堅強有力的父親出來庇護女兒,以抗衡母親過苛的壓力,女兒得以比較正常地成長起來,仍會同時成長起來強烈的戀父憎母情結。倘若母親專橫粗暴,而父親唯唯諾諾屈從於妻子,甚至像應聲蟲一樣呼應著母親對女兒種種尖刻的訓斥和管教,女兒就會形成畸形心理:她不僅憎母,可能更加憎父。在幼小的心靈中逐漸成長起來的是對父母共同的敵視。這樣的女孩大多有著最不幸的童年少年。但是,隨著可怕的生活越來越遠地翻過去,隨著她們掌握了獨立生存的能力,有了越來越多的金錢、友情和自信,她們便也會似乎很正常很快樂地活著。除了對與父親同齡的男性有著極大的不信任之外,除了對自己男友的忠誠有著近乎神經質的多疑之外,一切都會顯得正常。甚至她們對父母也會顯得寬容起來。雖然與父母較少來往,但是說起他們的口氣平和多了。即使說起小時候曾經受到過的不公平待遇,也不過如同講述一件平常往事。當然,她們心頭還潛存著憎母又憎父的情結,然而,在人類社會文化的規範中,由於命運的轉化,她們將它掩埋在心靈深處了。人的生命力是很強的;人對生活的適應能力也是很強的。任何畸形的生活環境都可能造成畸形的心理情結;然而,人在苦苦爭取的人生歷程中大都能掙扎著活過來。不幸的經歷造成的情結並不一定都是壞事──有的,成了一生努力和充實的動力;有的,成了理解生活的難得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