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王》四(1)
《獅子王》又是一個成年人也喜愛的童話故事。它既符合自己過去做兒子的體驗,也符合現在當父親的心理。木法沙的故事是一切現代父親的故事,裡面蘊含著當父親的情結,其中也有著牽動人心的深刻力量。我們首先看到,父親為兒子犧牲特別觸動成年人的感情。那是做父親的強烈的冤屈和悲壯心理,是一個父親面對兒子以及整個世界的心理。他曾經對兒子有過的嚴厲教育,不被兒子理解。當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與年幼的兒子發生衝突時,他得忍受兒子無知的對抗。兒子對他的一切不理解與對立行為,都在他心中引起強烈的反應。最終,他卻因為兒子幼稚無知的過失犧牲了自己。這時,做父親的冤屈與悲壯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泄。任何一個父親都可能由於自己曾經有過的對兒子的潛在排斥心理和過苛態度而感到疚悔,而這種疚悔也便在這個為兒子而犧牲的悲壯故事中得到了洗刷。父親有可能在兒子的成長中與兒子有過這樣或那樣的衝突,這種衝突大多以父親的實施教育而兒子的不理解、不順從表現出來。兒子的對抗情緒對父親的刺激以及父親對自己過苛行為的潛在不安,都在為兒子的偉大犧牲中得以消解。這是父親心裡深處情結的實現。正是這一實現,使得《獅子王》的故事觸動了成千上萬的男人們。木法沙安靜地躺在山谷中與世長辭了,不諳世事的小辛巴在父親身邊悲哀地徘徊哀鳴,這種情景使得父親們得到了崇高的人格陶醉。如果我們確實深刻領會這種做父親的情結,或許可以把它稱之為「木法沙情結」。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能夠看到這種情結的大量表現。父親常常表現出對兒子特別的責任感,他們內心深處有一種為兒子盡心儘力的衝動,有一種要為兒子犧牲點什麼的衝動,而且要比母親做得更好,同時渴望著兒子的理解。任何一個父親為兒子做出犧牲時,由於這種犧牲終於使兒子理解了他從小不曾充分理解的父親的嚴厲要求時,兒子的愧疚常常是父親的最大心理滿足。即使最一般的情況,當臨終的父親在病床上面對著悲痛欲絕地跪倒在床邊的兒子時,兒子的悲痛或許有他一生中潛藏的對父親的歉疚,而父親的心理也在這時獲得了格外平衡與寧靜。兒子的悲痛表明,童年對父親的全部不滿都已消除,兒子對父親的一切管教都已理解,父親由此也便洗刷了全部做父親的冤屈,以安然的心態進入天國了。此外,同樣重要的,當獅子王木法沙在小辛巴遇到危難時奮不顧身衝上去解救時,我們還看到了一個更單純的情結,那就是保護年幼兒子的責任與衝動。這裡,不需要任何對兒子的不安做種子,也無須含著洗刷自己的動力,這是更加接近生命本能的表現,在很多高級動物保護幼崽時我們都能看到。對於一個年幼的嬰孩,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父親往往擁有絕對的責任感。當兒子遇到危險時,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父親都會奮不顧身地衝上去予以保護。這是一個單純得多的父親情結,他是在保護自己的血肉,保護自己生命的延續。當然,在社會文化賦予的種種意義上,這還可能意味著保護整個家族的傳宗接代,保護遺產的繼承人,保護自己的光榮,等等。無論社會文化對父親保護兒子的行為做了怎樣多方面的鑄造,我們依然可以說,這種父愛的心理動機單純得多,這是一個更加直截了當的父愛。其實,父子之間的對抗,父親總比兒子感覺遲鈍。在三至五歲的兒童心理中,可能已經形成典型的戀母憎父情結。而這時的父親,大多還把兒子看成需要自己保護的幼嫩生命。父親意識到與兒子對抗並且感到對兒子過分嚴厲的不安,常常是在兒子更長大一些之後才有的事情。在《獅子王》中,做父親的上述兩種情結結合在一起,必然對現代成年男性產生相當深切的觸動。這兩種情結在故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宣洩與釋放,父親木法沙退出歷史,結束生命,就格外顯示出生命的惆悵來。這種惆悵是一種宗教情緒。宣洩了兩種情結的父親終於有充分的資格在天國出現,照看兒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