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簡介(3)
註:如果找不到車可以請當地的生意人幫忙,當地很多麻木都會停留在周圍的小店裡面。第5天奉節—宜昌簡介:徒步結束后,開始返程,最好先乘船返回宜昌之後,再返回武昌。根據情況可以選擇各種船回宜昌,關鍵看車票的情況:水翼飛船,到宜昌約小時,130元,從8點開始,1個多小時一班,最晚14:30。普通船到宜昌約8小時,三等艙89元,下午1點到晚上8點大概每小時一班。旅行參謀1.當地特色懸棺和棧道:在瞿塘峽北岸一處黃褐色懸崖上,有幾個豎立的洞穴,約寬半米,裡面置有長方形的東西,從遠處看去,形狀像風箱,所以被稱為風箱峽。那些風箱是戰國時代遺留的懸棺,共發現九副,棺中有青銅劍和人骨,現在懸棺已墜毀,洞穴仍存。南岸粉壁崖上多古人題詠石刻,篆隸楷行,造詣各殊,刻藝精湛。古棧道遺迹是岩壁上依次排列的無數石孔,石孔一般距水面30米,深約1尺,孔距在4—6米之間,多數地段為上下兩排。古時,在石孔上插入根6寸木棍,然後在木棍之間鋪上木板,就是大寧河的棧道。人們就在木板上行走並運送物資。對遊人來說,懸棺和棧道都帶有神奇色彩,遊人可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對「棧道之謎」作出解釋。2.沿江古文化(1)考古發掘表明,長江三峽巫山地區文化積澱相當豐厚,有史可考的文化遺址遍布長江和大寧河兩岸,多達170餘處。這些文物遺址中,最具特色的是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大溪文化遺址、魏家梁子遺址和大寧河岸雙堰塘遺址、商周遺址。其中,雙堰塘遺址面積近10萬平方米,曾出土過三羊獸形銅尊、編鐘石磬和石范。專家分析這一帶可能是古代巴人活動的中心地域之一,還可能是「巴墟」的所在地。(2)巫山文化遺址中,最令人震驚的是在長江南岸巫山縣廟宇鎮龍骨坡發現的200萬年前人類化石,此外,新石器時代晚期魏家梁子文化的發現,又使巫山成為研究三峽歷史的重點地區。在長江與大寧河兩岸的巫山境內,還發現幾處大型古代城址,為研究古代三峽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進步提供了難得的證據。有「袖珍古城」之稱的大昌古鎮,小巧玲瓏,民居保存良好。(3)秭歸是楚文化發源地之一,秭歸的屈原紀念館內珍藏有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的歷史文物600餘件,是研究楚文化的重要依據;位於涪陵縣的小田溪戰國土坑墓葬群出土了眾多文物,其中以銅器最為精美。3.特色商品三峽沿線各市縣有特色的旅遊商品很多,宜昌有著名的西陵彩陶,古樸文雅,巧奪天工;當地的文房四寶可與端硯、歙硯、宣紙、麻紙、湖筆等齊名;三峽石紋理組成的圖案像字、像畫,意境深遠,惟妙惟肖;此外,三峽柑橙、名酒、金頭蜈蚣等都是久負盛名的佳品。在歷史文化悠久的荊州,其旅遊商品主要是輕工產品、土特產品、文物複製品、刺繡綢緞等,具體有仿古漆器、洪湖羽毛扇、紙摺扇、荊州黃花菜、荊半夏等等。三峽工程及其後受影響的人文、自然景觀三峽工程分三期,總工期18年。一期6年(1992一1997年),主要工程除準備工程外,主要進行一期圍堰填築,導流明渠開挖。修築混凝土縱向圍堰,以及修建左岸臨時船閘(120米高),並開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閘、升爬機及左岸部分石壩段的施工。一期工程在1997年11月大江截流后完成,長江水位從68米提高到88米。己建成的導流明渠,可承受最大水流量為2萬立方米/秒,長江水運、航運不會因此受到很大影響。可以保證第一期工程施工期間不斷航。二期工程6年(1998—2003年),工程主要任務是修築二期圍堰,左岸大壩的電站設施建設及機組安裝,同時繼續進行並完成永久特級船閘、升船機的施工,2003年6月.大壩蓄水至135米高,圍水至長江萬縣市境內。張飛廟被淹沒,長江三峽的激流險灘再也見不到,水面平緩,三峽內江段將無上、下水之分。永久通航建成啟用,同年左岸第一機組發電。三期工程6年(2004一2009年),本期進行右岸大壩和電站的施工,並繼續完成全部機組安裝。屆時,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600公里,最寬處達2000米,面積達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水庫平均水深將比現在增加10—100米。最終正常冬季蓄水水位為海拔175米,夏季考慮防洪,海撥可以在145米左右,每年將有近30米的升降變化,水庫蓄水后,壩前水位提高近100米,其中有些風景和名勝古迹會受一些影響。2006年水位提高到156米,秭歸屈原祠的山門將被淹沒;2009年大壩竣工,再經過三年時間,即到2012年,最終壩上水位海拔高度將達175米,水位實際提升110米,回水將上溯650公里,直至重慶境內,2009年整個工程完成後,區內人文和自然景觀將有39處被全部或部分淹沒,約佔庫區旅遊景點的13%。庫區全部被淹的自然景觀包括:兵書寶劍峽、龍門峽、鳳凰泉、牛肝馬肺峽、倒吊和尚、水簾洞、七道門洞、巴堰峽、關刀峽。全部被淹的人文景觀包括:大溪文化、屈原祠、白鶴梁、張飛廟、丁房闕、無名闕、大昌古城、奉節古城、孔明碑、粉壁牆、孟良梯、龍脊石、枇杷州、故陵楚墓、瞿塘峽古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