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核能實驗廠啟動(上)
名為閃電的往返式飛行器,在十二月的首次投放實驗取得了一小半成功。
只有一小半。
全環境適應的通用計劃直接破產了。
先進入大氣層,再飛到外層空間,對飛行器的運載量、發動機可靠性是非常殘酷的考驗。
閃電動用了大量的高級熱回收系統,回收效率甚至達到了能夠影響航程的程度,然而即使如此,實際的投放實驗數據顯示,閃電進入大氣層在三萬米到四萬米的高度,只能飛行約一千九百千米,就必須返航,否則動力不足以將其推回低軌道。
這個飛行距離與閃電的體型偏小有關,全長只有二十米出頭的閃電能夠在進入大氣層之後飛行一千九百千米,仍然保持回航動力,已經殊為難得。
但是要繼續加大閃電的個頭卻很不現實,除非閃電項目取得更多成果,造出不藉助火箭,能直接從地表飛到外層空間的更大號的太空梭。
回到閃電項目,它在運行過程中採集到的數據得到的結果,讓通用計劃難以為繼。
閃電的常規渦輪噴氣發動機停止工作時,其他的火箭發動機、無氧過熱空氣噴氣發動機的能耗太高,該實驗進行了兩百千米的航行,結論是如果沒有常規渦輪噴氣發動機參與,航程會降低到八百千米,在超遠距離投送時,這個距離有可能無法達到預定目標點。
此外,閃電在回到鳳凰號之後,直接在鳳凰號上補充了燃料,並通過機械臂換裝了一個新的推進模塊,進行了第二次實驗,這也是閃電的最後一次實驗。
第二次試驗中,閃電進入大氣層后執行了完全減速動作,直至懸停,之後釋放了一架三代小蜜蜂。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閃電再次爬高時,首次搭載的超音速燃燒衝壓發動機發生了喘振偏離航道,結果剩餘動力不足以在這種情況下進入低軌道,沈文劍親自拍板啟動了自毀程序,把閃電留在了世界的另一頭。
閃電是實驗機,而且暫時也不是必須品,因此並沒有像鳳凰號一樣搭載以元晶為基礎的遠程空間箱子,不能在暫停過程中補給。如果不計算不成熟的技術費用,一個遠程箱子的元晶就比兩個閃電還貴了。
搭載超燃衝壓發動機是個很不錯的主意,能夠節省從地面至數十千米高空所需的燃料總量,尤其是液氧。可惜遙控裝配的精度問題和連接方式不夠穩定,引發了本次事故。
不過這種事故並不可怕,損失的只是材料,不出幾次事永遠不會知道缺陷以及如何應對。而且也不算完全失敗,他們的超燃衝壓發動機成功點火併且穩定工作了一段時間,足以證明超音速風洞實驗的結果沒有問題。
依據本次的實驗採集數據,閃電將來會發展為三個型號,既針對有氧環境的甲型,無氧有大氣環境的乙型以及無大氣環境的丙型。
預計下一次製造的閃電甲型,將會採用全新的衝壓超燃衝壓一體化發動機,以及進入外層空間必要的大推力短程火箭。乙型可能要等星月的具體情況更清楚一些才會弄,丙型更不知道要什麼時候了,說不定那時候技術都已經發展到又可以造通用型了。
閃電首飛實驗的另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搞清冷卻帶可疑油湖中邪能的來源。閃電雖然跪了,還有三代小蜜蜂,它本身就能直接進行衛星控制和通訊。
為此任務編號為勇士一號的小蜜蜂最近靠近至油湖不到五十米,但並沒有發生任何意外。
另外近距離實地測試濕度、溫度和實拍畫面之後,通過色度、表面張力分析等手段,確定這湖的確是個油湖,而且裡面還是在正常世界里挺貴的火岩油。
火岩油是潤滑油的一種,高級材料組對它也有些研究,能夠從裡面分離出三種潤滑油和一種防凍冷卻劑,很神奇。
邪能擁有者沒有主動攻擊小蜜蜂,周邊也沒有其他特別的發現,勇士一號小蜜蜂只能繼續在原地及周邊待機觀察,為衛星體系提供更多的準確數據,看看將來會不會有什麼變化。
看起來往靈月上投送些古怪東西又要等些年,眼前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傢伙要登場。
3025年底,玉劍山又建成了兩座新的二代浮空石輕量化平台,分別屬於生物研究院和核能實驗項目。
生物研究院的輕量化平台是很早就答應的,隨著核能實驗的進展到了必須要建設浮空平台的程度,沈文劍大手一揮,乾脆把庫存清空一半,一次造兩個浮空平台。
生物研究院專屬輕量化平台算不得很輕量,它動用了二十萬噸浮空石和十萬噸各類建材,建成后和可燃冰-天然氣轉化平台一樣有三層平台,高危實驗樓建築面積兩萬平米,細胞實驗樓五千平米,辦公樓三千平米,以及額外的三萬平米未利用頂層,以及三萬噸儲備浮力。
生物研究院整體搬遷之後,原來那塊小飛石被丟給工程院用於擴建使用多年的飛石。
核能實驗平台就簡單一些了,它消耗的浮空石為十萬噸,核能實驗廠進入備載狀態時,只有不到八千噸富餘浮力,畢竟是核能實驗,那兩位核能工程師最近有些掉頭髮,沈文劍也不知道修士能不能受得了這東西的大規模泄露,所以一切建造標準從嚴。
那麼一個本體如此大的傢伙,能提供多少能量呢?
3026年一月初十,在一大堆工程師圍觀的情況下遠程啟動核能實驗場,為啟動裝置注入能量,通過高能陣法零距離啟動燃料棒反應,標註反應狀態的藍光亮起,十分鐘后,熱力輸出達到五萬。
是的,跟初代煤粉爐的輸出一樣。
要不是核能的輸出太低時無法連續進行,還想弄更低的呢,因為很缺核燃料啊。
鈾礦中有99%以上的鈾都是鈾238,也就是已經做過數次武器試驗的貧鈾,人不攜帶任何防護工具,偶爾站到貧鈾純金屬錠前做個檢測工作,並不會死,癌變風險也不高。只有其中很小一部分,才是能應用於鏈式反應的鈾235。
玉劍山所囤積的鈾礦有兩種,其中挖了個小礦坑獲得的鈾礦品質不錯,也許生成年代比較近,鈾235含量占鈾總量約0.9%。其他通過任務搜集來的,以及最近兩年藉助技術聯盟貿易體系交易獲得的,鈾235佔有比例均在0.68%至0.63%之間。
這些礦石平均每噸能提取鈾1.1千克,一千噸礦石才能提取出一噸出頭的鈾,其中鈾235連十千克都到不了。
當然,該提取的最終產品是純凈鈾,做成核燃料之後重量會大一點。
設計院核能組沒有跟另一個世界走完全一樣的路,以熱靈轉換為依託,直接上的增殖反應堆。
增殖反應堆工藝更為複雜,藉助鈾235做主反應物,使較為溫和的鈾238增殖為鈾239,這個東西極不穩定,很快就會衰變為鈈239,能夠像鈾235一樣參與反應。
增殖反應堆為了產生大量中子,能量密度會比較高,因此需要非常好的熱吸收系統,玉劍山儲備的低溫熱靈轉換技術,把水溫控制在六十到七十度之間,能夠實現幾近零損耗能量生產。
但是!
貧鈾仍然讓人很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