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沒意思/闞軍
闞軍,房地產資深評論人、萬信網總經理一按出身論,這個城市可能沒有幾個純正的北京人。大學時,北京生也就十分之幾,而且一問,這裡不少人屬「在旗」、「大院」、「高校」、「高幹」,基本上都屬移民,真正來自老街老巷三代在京的實在太少;畢業分在教育口,學生倒是清一色北京小孩,一開家長會,就發現半數以上的家長口音不純正;待下海工作,同行同業中,估計80%以上都是外地人。所以覺得特沒勁,但也就這樣了。更沒勁的是,儘管全世界的城市都有自我優越感,都瞧不起外地人,但獨獨北京例外,如果同一階層,他們可能反而高看外地人。八百年前北京建都時就是大金國,便開始的異族統治,估計那時起,說地道北京話的人就不如說「胡」話的人。元明清三朝鼎盛時,不是外族也是南蠻統治,北京人便不是漢奸就是臣民。自軍閥到民國,自民國到共和,估計京官都是有外地口音的居多,所以,建國后,老北京人常通過口音還辨官級,越是說話南腔北調的,絕對是官越大。好不容易輪到改革開放,官本位慢慢讓位於市民社會時,依然沒有輪到北京人大聲說話,滿城的鳥語都吃香,實在不行,廣東話也值兩兒錢。幾百年北京沒有發生過戰爭,所以他們吉祥,幾百年北京人被統治慣了,所以他們奴性。吉祥加奴性就是沒有脾氣。在一個沒脾氣的地方呆久了,自然也就變得同樣沒脾氣了。這種感覺可以這樣形容,如果說上海是一家合資企業,廣州是一家民營企業,北京就像一個大型國有企業。如果不靠政府撥款、銀行貸款,估計早就倒閉啦。二既然這樣,為什麼還呆在北京這個國企里混呢?特別是大多數原來根本不是這個國企的人,而且還有那麼多的人想往這個國企里鑽呢?今天的地產商更是從全國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趕到北京來投資發展。因為北京「錢多人傻」,所以,什麼生意都好做,什麼文化都好混。儘管近些年北京有所改觀,但依然讓人有這種感覺。最明顯的一點即是,北京的服務意識極差,從星級飯店到各類飯館,多差的服務都會掙到錢,所以,在北京,發展商敢打購房人,物業公司也敢打購房人,而購房人還顛顛地排隊認購。正因為這樣,這讓人感覺到,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市場,不掙白不掙。所以說,北京人的錢都被外地人掙走了,北京人明明知道這一點,還是樂意消費來自全國各地的商品,他們還以為,這都是國宴專用的供品呢。所以,呆在這個城市,無外乎有兩種人,一種自認為自己是北京人,在北京這個大國企里混天過日,當一天和尚撞半天鍾;一種自認為是外來和尚,變得法玩著命掙北京人的錢。當這兩種人遇到一起時,永遠都是一個瞧不起另一個,永遠沒有共同語言。但正是他們都是瞧不起對方的資本和根本沒有語言,所以,反而平等相處起來。這就產生了第二層沒意思。北京人看外地人的種種「惡習」,但是他絕不會說出來,而外地人看北京人表現的種種傻樣,也絕不會說出來。所以,有外地人在京混了十多二十年,從來不知道什麼北京文化,從來不吃鹵煮火燒;而北京人也從來沒有向浙江人、溫州人、廣州人學習過如何做生意開店。這便形成一個誰比誰都不傻,結果誰比誰都傻的局面,惡性循環,不了了知。外地人永遠都難以利用北京人的地方資源,而北京人永遠都借鑒不了外地經驗。所以,一些房地產才在實踐中找到真理,外地公司說,在任何城市員工本地化都是上上策,但在北京,千萬要注意,員工本地化不是員工北京化。而北京公司則說,千萬不要隨便用外地人,這些沒根的人,什麼事都幹得出。多沒意思的市場呀。三這樣簡單地劃分為兩大派后,只是為了更說明一個深層沒勁。當那群外地人在京生活十年二十年,掙足北京人的錢,然後買車買房、娶妻生子后,他還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廣東人、福建人、浙江人、東北人?非也,他的鄉音早改了,習性也亂了,也回不去了,這時,他不得不去學著做一個北京人。而同時,他的悲劇也就發生了,因為無論如何他找不到非要做一個北京人的感覺,絕大多數人便在此間左右搖擺,反覆無常。而另一方面,當越來越多的外地人發展起來,成為各行各業的主流和中堅階層,北京變得越來越不象老北京人眼中的北京時,他們所堅持的很多東西也就開始破滅,至少不得不面臨為各自外地老闆和經理打工,慢慢地、徹底地失去老北京人的僅存不多的驕傲和自尊。但這個過程也是幾次三番,欲說還羞的痛苦過程。在這個城市,客人一開始就沒有把主人放在眼裡,而且越來越反客為主,但最後終於也做不成主人。而另一方面,主人一開始就沒有主人脾氣,最後越來越變得低三下四,誠惶誠恐。在一個沒有真正主人與客人的城市生活,是沒有歸屬的,無論做主人還是客人,都是沒有意思的。那麼,為這些主人與客戶蓋房子的發展商,也因為永遠摸不清是應該給主人蓋還是給客人蓋,甚至搞不清誰是主人誰是客人,所以,蓋起房子沒有定位來自然亂七八糟,賣起房子來賣得好壞也都莫名其妙。所以,北京的發展商無論掙錢賠錢,都是沒有意思的。沒有藝術的快感、沒有策劃的快感、沒有商業的快感、沒有冒險的快感,自然也就沒有做人的快感。於是,有那麼一群發展商實在是憋得荒,每年不折騰點事出來,自己都覺得可恥。這就更沒意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