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軍》不衰:巴別爾現象的啟示
《騎兵軍》
最近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蘇聯作家巴別爾的短篇小說集《騎兵軍》中譯本,西安電影製片廠將要拍成一部中國版的同名電影……巴別爾一時成了熱點。
巴別爾這個名字對中國讀者很陌生,翻閱《辭海》和蘇聯文學史都找不到他的名字。由於媒體介紹其新譯本,人們才對這位像彗星般一閃而逝的文學大師有所了解。
巴別爾18歲開始寫作,在高爾基主編的雜誌發表作品。高爾基發現他的天才,稱他是寫微型小說的高手。十月革命后巴別爾參軍,作為戰地記者跟隨蘇維埃紅軍第一騎兵軍進攻波蘭,目擊了人類歷史上那次大規模的空前慘烈的騎兵會戰。根據這次征戰,他創作了30多篇短篇小說發表在雜誌上。小說記錄了蘇波戰爭期間戰場上的蘇聯騎兵軍的故事,著力刻畫他們身上人性化的一面,真實揭示了騎兵軍士兵鮮為人知的內心世界。1926年他將小說結集出版,題為《騎兵軍》。書出版后好評如潮,但它的嚴酷的真實性卻惹惱了第一騎兵軍軍長布瓊尼。這位騎兵元帥憤怒抨擊他寫的不是第一騎兵軍,而是馬赫諾匪幫。高爾基仗義執言,為巴別爾辯護,所以巴別爾能暫時度過難關,但是他已無法再繼續創作了。高爾基死後,巴別爾自然在劫難逃。他於1939年5月被捕,1940年1月27日被處決。從此他的作品被禁,直到1957年蘇聯文壇「解凍」,《騎兵軍》才重新出版,並譯成20多種文字,流傳各國,震驚全球。在歐美文化界颳起一股「巴別爾旋風」。1986年義大利雜誌《歐洲人》評選全球一百位最佳小說家,巴別爾高居首位。2002年和2003年連續兩年,《騎兵軍》名列美國暢銷書排行榜。《騎兵軍》里每一篇都非常短小精悍,長的不過五六千字,短的僅大半頁。巴別爾的寫作技巧可說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小說風格新穎獨特,震撼人心;語言方面他要求自己:
「必須像戰況公報或銀行支票一樣準確無誤」。
憑著薄薄的一個小冊子,居然在全球文壇上產生如此巨大影響,贏得如此崇高聲譽,這在世界文學史上實屬罕見。
而我們有些作家、學者竟能在一天之內寫出好幾千字,能在一年之內出版六七本書,各種報刊雜誌屢屢見其大名。讓人懷疑這些作品究竟是怎麼寫出來的?其質量如何?能流傳下來嗎?影視名人也不甘落後,真有長江後浪推前浪之勢,帥哥靚姐們齊上陣。那些出賣**的東西又有什麼價值?可是出版商卻對這類貨色趨之若鶩,還不都是為了賺錢!
巴別爾現象對我國當前文化界的浮躁風氣具有啟發意義:應當寧可少些但要好些,把健康有益的精品奉獻給讀者,別只為了名利給人類社會製造精神垃圾!(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