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和舊石器時代的文化
人類的直系祖先看來肯定是大約300萬年前在東非首先進化而成的,又經過大約100萬年或更長時間后,這些被稱為直立人的比現代人稍矮、直立行走、會用火和製造粗糙石器的人,已經擴張到了亞洲和歐洲。亞洲直立人的證據最早於1891年在爪哇(今屬印度尼西亞)、稍後於1927年在北京附近發現,分別被稱為爪哇人和北京人,兩者的年代均為公元前50萬年左右,儘管其他一些發現物似乎說明這些人在150萬年前就已經廣泛分佈在亞洲了。後來,直立人遺存物又在中國西南部的雲南和西北部的西安附近發現,其年代前者約100萬年前,後者公元前60萬年左右。大約在公元前30萬年後,直立人與後來的類人動物融合。考慮到從那時以來的時間跨度和人種的混合,把這些生物看成古亞洲人的祖先而非整個現代人的祖先是不相宜的。他們製作帶刃的石斧,大概是用於砍剁、削刮和挖掘。他們很可能是食人者,或者至少在某些儀式上吃他們同類死後的大腦和骨髓。從散布在亞洲、非洲和遠抵不列顛的歐洲許多地方發掘出的直立人製造的手持石斧驚人地相似,外觀相差無幾。大約在公元前15萬年後,一個叫做尼安德特人的新人種(名稱取自德國尼安德特河谷,那裡發現了這種人的第一處遺存物)興起並在舊世界舊世界,指東半球,即歐洲、亞洲、非洲和澳洲,尤指歐洲。——譯者歐亞大陸和非洲取得優勢。在最後一個冰河時期,約公元前70000至公元前20000年間,直立人的主要後繼者尼安德特人逐漸被我們稱之為智人的現代人取代;從那以後,智人已經成為地球上惟一的人類居民。智人的不同分支之間的**差異相對較小,主要顯現在膚色的深淺和其他一些外表特質如毛髮的顏色和紋理、體毛的多少及次要面部特徵上。由於這些次要特質極少能在死亡很久后仍可辨別,我們無法知道這些細微的人種差別是何時出現的。很可能,一直生活在日照強的炎熱地帶的人保留了大概是人類的原始膚色——可保護皮膚抵禦驕陽暴晒的暗色——而長期生活在較冷或多雲地方的人則慢慢演化出淺膚色,以最大限度發揮陽光對身體的有益作用,特別是合成維生素D。直到不久前,非洲、亞洲和歐洲——舊世界的這些地區之間僅有狹窄水面(博斯普魯斯海峽和蘇伊士灣),因而有時稱為「世界島」——彼此隔離主要是因為相距遙遠及它們之間的沙漠和高山。大約自公元前20萬年起,我們現在看到的歐洲、非洲和亞洲人之間的**差別開始慢慢出現。這些差別,包括很多次級人群如最初來自東亞的因努伊特人(即愛斯基摩人)和美洲印第安人的差別,產生於雜交和相互隔絕的地域差異。**的進化與人類的任何時間尺度相比是一個極為緩慢的過程,對每個主要種群來說,當代人與生活在剛剛有歷史紀錄的時代的人之間沒有可辨識的差別。例如,保存完好的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人或公元前2世紀漢代中國人的遺體,都無法與當代埃及人或中國人區分開來;而且在很多方面,包括作為證據的皮膚和毛髮顏色、牙齒和骨骼結構、重要器官、腦容量等等,也無法與任何現代人區分開來。幾乎可以肯定,對於生活在公元前10000年或更早的人,情形也必定如此。我們無需關心漫長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幾乎同樣緩慢的演變細節——人們如何生活及他們做了哪些創造。舊石器時代從大約100萬年前或更早時開始,持續到約公元前25000年。在這個時期,人逐漸學會了使用火,搭建蔽身處或利用洞穴,用獸皮或毛做衣;他們慢慢改進了他們的石制工具,提高了捕獵的效率,造出了帶石質尖頭的矛槍。但是,公元前30000年後不久,進步的速度開始加快,這可能是最後一次冰河的推進及隨後的撤退所促成。在曾經位於公元前28000年到前10000年間冰河邊緣地帶的西班牙北部和法國南部發現的優美動人的石窟畫,見證了這些壁畫創作者的技藝和藝術想像力,以及當時高度完善的社會組織。北非、中東和季風亞洲在同一時期較晚階段的岩畫和石窟畫,證明這些地方的發展是相似的。在此時期或之前,智人已經從舊世界遷徙到美洲和澳大利亞。在新大陸新大陸,亦稱新世界,指西半球,即美洲。——譯者發現的最早遺存物屬於公元前20000年前後,但有足夠理由認為,人類在公元前40000年或更早就可能踏冰越過了亞洲最東端與今阿拉斯加之間的白令海峽,又幾乎同時從亞洲大陸通過當時可能是完整的陸橋而抵達澳大利亞。隨著冰河自約公元前20000年開始最後一次從歐洲和亞洲撤退,到約公元前3000年抵達當前地域,森林緩慢地取代了冰層及其邊緣無樹苔原。舊石器時代人捕食的獵物,如多毛猛獁,也向北遷移或瀕臨滅絕。環境的這些根本性改變,要求人類做出根本性調整,就像冰層推進時必須做相應的調整一樣。有些群體發展出在森林中狩獵的新技術,包括弓和箭;另一些遷到沿海,主要靠魚及甲殼類動物為生,發明了新的或改進了舊工具,如主要用骨做的縫合用的針和魚鉤。但意義遠為深長而且更迅速的變化,開始在以我們現在稱為近東或西南亞的地區為中心的較乾燥的地方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