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佛教及其向東方的傳播(2)

印度的佛教及其向東方的傳播(2)

上座部佛教和大乘佛教阿育王時代之後不久,佛教即分為兩個主要部派,叫做上座部(亦稱小乘)和大乘。上座部佛教比較接近原始教義,當然肯定在一定程度上通俗化了。隨著它的流行,其教旨中開始包含了更多作為「功果」獲取手段的善行。例如,可以通過捐款給某家寺廟來彌補曾經以不道德手段獲取錢財或其他非正道行為造成的不良業。上座部佛教是傳到東南亞的佛教形式。在東南亞,尤其是緬甸、泰國、柬埔寨和寮國(加上斯里蘭卡),它一直是占統治地位的宗教,現在仍為這些國家的大多數人虔誠信奉;過去,幾乎所有年輕男人都按慣例到佛寺中度過兩年時光,現在這樣做的人也很多,他們要剃光頭、披黃色長袍、捧討飯缽;成年後,他們將像大多數人那樣,要比僅僅口頭表示虔誠的人為上座部佛教的正道做出多得多的犧牲。印度中部桑奇的大窣堵波(佛塔),由阿育王於公元前3世紀始建,阿育王死後100年內擴建,增加了外圈和入口通路。該佛塔的形狀代表宇宙及其巨大蒼穹。上方三層式小結構物成為由印度傳至中國、朝鮮和日本的大乘佛塔的基本結構形式。(GovernmentofIndiaTouristOffice)大乘佛教稍晚於約公元100年到200年之間興起於印度貴霜時代。開始時只是少數人的精神規範,后發展成為面對所有人的大宗教。經過通俗化和人性化的大乘佛教提供了多方面精神支柱,包括舍利子崇拜。佛陀本人被奉為超自然神,另外還有無數叫做菩薩的其他佛,也就是出於同情而推遲自己進入涅槃境界以幫助仍停留在塵世的人獲得扶助的聖賢。對一個菩薩的信仰和崇拜也能給那些因任何目的而覺得自己需要神祇幫助的人帶來安慰。這反過來又促進了對包括佛陀諸化身在內的各種偶像的崇拜,推動了典禮或祭儀詳細規則的制定。這樣的崇拜本身就能幫助靈魂超度和解決各種世俗難題。菩薩成了大乘佛教的主要神祇。被稱為無量光佛的形象原本是一個菩薩,中國人叫他阿彌陀佛,日本人稱他西天第一救世主。另一位菩薩是富於同情心的觀世音,或觀音,是大乘佛教中最受崇拜的慈悲女神。很多人,特別是婦女,經常向觀世音祈禱,為的是在塵世生活中得到幫助,而不是像經典佛教教義強調的從塵世解脫。與上座部佛教一樣,大乘佛教也開始強調慈悲和善行可以贖罪,既能助人,也可助己超度。這種種演變已經與佛教原始學說沒有多少關係,但它們確實將佛教與日常生活、與普通人及他們的需要連接到一起,而不是排斥眼前的世俗事務。尤其是日本佛教的某些教派認為,僅僅通過虔誠的信仰,或默念佛陀或菩薩名號,即可獲得超度。西藏的喇嘛教也有類似的演變,包括對舍利威力的信仰和寫有簡單咒語的禱旗及禱輪的效用;認為,每當禱輪轉動起來,或者禱旗被風揚起,祈禱者即能升入天堂,並可為推動禱輪或安置禱旗的人贏得功果。這些,加上對許多人格化神祇的崇拜和關於善行的教導,使得過去佛陀原始教導中的禁欲主義、克己和「無欲」的必要性大大減輕,因為這些終究是大多數人難以做到的,而隨著佛教贏得更多皈依者,它已經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了。日本東京附近鎌倉的大青銅佛。完工於1252年,原安放在專門修建的廟內,現置露天,至今每年仍有數百萬人前往遊覽和參拜。該佛乃用鎌倉管轄區普通人的集資營造,顯示了阿彌陀佛的同情慈愛之心。(CameramannInternational,Ltd)大乘佛教的某些派別有著濃厚的魔怪色彩:菩薩帶著隨從們在空中飛行;崇拜者只需重複祭禮儀式用語或禮拜想像的佛陀舍利即可成聖。大乘佛教還構建了一處虔誠教徒將往生的具體天堂的詳情,那裡到處都是與涅槃全然不同的似曾相識的樂事。與此相呼應的,是一座由一群魔鬼把持、讓邪惡卑劣者遭受各種各樣可怕折磨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地獄。我們可以再次把所有這些同基督教從開創初期到中世紀的形式的變化進行對比。同基督教一樣,佛教的通俗化,特別是大乘部派之所為,導致繪畫、雕塑和建築等藝術表現手段之繁榮:不斷翻新的佛陀和他的弟子的漂亮畫像和雕像,還有各式各樣的廟宇,包括大乘佛教國家的寶塔和上座部佛教國家的舍利塔。傳到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是大乘佛教,因為那時它在印度已佔優勢。它在漢王朝後期經由西亞傳入中國(漢亡后佛教的流行普及將在第5章介紹),從中國內地再傳至西藏,傳至朝鮮。到約公元500年,佛教從朝鮮傳到日本,原先形成於中國的許多僧侶等級制和大乘佛教各教派,包括主張禪定修心的神秘主義宗派禪宗也擴散到這兩個國家。在日本,除禪宗外,其他流派和僧侶等級制也盛行起來。日本佛教的發展,在日本與唐王朝的中國直接接觸時期(公元8世紀),通過派遣很多佛教僧人前往中國留學而大大加快。在日本和朝鮮,佛教藝術也以各種形式繁榮起來。唐王朝後期,約公元840年,朝廷對佛教寺院財富和權力的增長感到憂慮和妒忌,沒收了很大部分,並對佛教採取壓制政策,使其在這個儒教佔優勢的國家衰退成少數人的宗教,這就是中國佛教此後的境遇。但在日本,直至今天,佛教保留了遠為重要的地位,它名義上是主要宗教,但實際上大多數日本人對它的戒律或宗規並不關心,他們要麼完全不信教,要麼僅僅是隨便哪種宗教信仰的臨時追隨者而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亞洲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亞洲史
上一章下一章

印度的佛教及其向東方的傳播(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