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的猶太教

亞洲的猶太教

印度西海岸長期與美索不達米亞、而從亞歷山大時代后又與地中海國家保持著經常的貿易接觸。在羅馬人於公元70年洗劫耶路撒冷城時摧毀了猶太教廟宇、猶太人紛紛遷往國外后,印度南部西海岸,特別是海港城市科欽,建立了一些小規模猶太人聚居點。(大約在同一時期,印度南部也建立了一座基督教教堂,大概是使徒聖·多馬聖·多馬(SaintThomas,?~53),耶穌12門徒之一。據傳多馬到了印度,在馬德拉斯殉教。——譯者創建的。)科欽的猶太人與印度人長期通婚,到英國人統治的早期階段(17世紀)或更早,他們在體貌上已經與印度人沒有差別,但他們仍保留著他們在宗教上的一致和猶太教祭儀。他們已被印度人完全接受,既由於印度人對外來宗教信仰的寬容,也由於猶太人對宗教和聖經的忠誠,因為這些價值觀都是印度文化的基本組成部分。但猶太人社區的規模一直都很小——開始時一般約1000人,往後的增加主要是通過與印度人通婚,或改變信仰后加入的印度人,其中很多可能來自最低種姓。低種姓印度人把猶太教視為同基督教一樣能讓他們至少擺脫某些種姓歧視的手段和提高地位的途徑。經過幾百年,科欽的猶太人很多方面簡直成了印度化諸多宗教群體中的一個,他們的猶太淵源只剩下了歷史上的意義。到1980年前,自認為仍然是猶太人的大多數已經移居到以色列或其他地方。另一個猶太人聚居區不晚於公元7世紀末出現在相當國際化的唐代中國;中國史書將它描述成為京城長安眾多外國人群之一。猶太人可能更早就已經僑居中國了,但我們不知道在何時及經由何路線。與此同時,長安還有一個聶斯托利派聶斯托利派,基督教的一派,源起於小亞細亞與敘利亞。該派強調基督有一人一神兩個位格,兩者各自獨立,若即若離,僅在道義上合而為一。4至10世紀聶斯托利派教會在中國十分興旺,稱景教。——譯者基督教徒聚居地,他們是那些從前離開了地中海地區以及後來被從那裡驅逐出來的人。聶斯托利派基督教教義於公元431年被拜占庭教會譴責,儘管他們可能是來自波斯(伊朗)。對這兩個外國人群體都有十分詳盡的描寫,流傳下來的相當可靠的繪畫也展示了他們的面部特徵、服裝和宗教典籍。聶斯托利派教徒看來很快就消亡了,或是被中國文化同化,但猶太群體則獲得了宋王朝一位皇帝的恩典和照顧,這位皇帝和許多中國人一樣,尊敬他們對知識和聖經的強調。確實,他們被中國人稱為「聖經上的人」。11世紀早期,這位皇帝賜給他們一塊位於宋王朝都城開封的地和其他一些特殊照顧,他們在那裡建了一座猶太教會堂,而且顯然一度很繁榮。但從12世紀中葉開始,中國遭到蒙古人入侵的蹂躪,尤其是開封幾乎被完全破壞,我們沒有關於猶太人社群在這一大浩劫中命運的記載,但耶穌會傳教士於17世紀到達中國時,開封仍有一些倖存者和一座重建的會堂。隨著1850年後中國被迫開放門戶,渴望在中國重新找到猶太人的外國傳教士到了開封,他們發現那座會堂及其文字記錄已被洪水席捲一空,而可能的猶太人也與中國人難以區別。有幾位老者還記得一些希伯來短語,卻已忘記了它們的意思。顯然,猶太人已經與中國人通婚,早就放棄了他們的飲食規則,已經融入中國文化,僅僅保留了他們以往出身的淡淡痕迹。中亞的高山和沙漠將他們與其他猶太社會隔離開來達數百年,再加上中國文化的強大吸引力和影響力,他們的猶太特徵已被侵蝕殆盡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亞洲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亞洲史
上一章下一章

亞洲的猶太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