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逃逸部落(一)

第110章 逃逸部落(一)

劉封現在把自己麾下的軍隊,分成了四個部分。

一是江東的人馬,這一部分交給了蘇飛全權負責訓練。

蘇飛本來就是江東人,原來還是黃祖手下的大將,有一幫自己的嫡系班底,在接受了劉封的新的訓練理念之後,現在掌管江東的一千五百人,已經綽綽有餘。

遼東的兵馬則全權交給了賈同理。

賈同理雖然是商人出身,但他把商人善於溝通的本事,發揮的淋漓盡致,連周青和公孫楚都跟他很配合,所以遼東的這一千人,現在訓練情況也比較穩定,基本上不用劉封操多少心。

新招募的四百名軍士和一百二十名女兵,在田莊裡面,交給大狗和二狗兄弟,劉封自然也很放心。

剩下的就是孫尚香的一百多女兵和周紫的二百多白馬女兵,這兩家,對於劉封來說,屬於有也無罷(五八),無也事實(四十)的態度。能訓練出點兒名堂來更好,訓練不出來什麼成果,也就隨他去了。

只要到時候在平定沃沮人的時候,使用美人計的時候用上一下也就行了。

當然,美人計的計策,現在還只是劉封自己心裡在核計,沒有跟任何人透露。

否則,若是叫孫尚香和周紫知道了,肯定現在就一甩袖子走了。

在格鬥術上,劉封把自己前世會的兩套格鬥操傳授出來。

一套是男人用的刺殺操,較適合於長槍刺殺,是步戰的一套槍術。

另一套是匕首操,屬於近身的短刃格鬥術,男人也可以使用,但更加適合女人,於是就把這套匕首操,重點傳授給女兵們。

這兩套操術,是他前世軍訓的時候學會的,沒想到在這裡派上了用場。

劉封自己則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研究沃沮人上。

這幾天,他經常去公廨,查找關於沃沮人的各種資料,然後又去尋找以前跟沃沮人打過仗的將軍和士兵,了解沃沮人的戰鬥特點,戰術、兵器等情況。

又去尋找經常到沃沮人那裡做生意的商人,了解沃沮人的風土人情等各種情況。

在無人看好的情況下,劉封主動攬下了掃平沃沮人這個差事,其實絕不是一時衝動。

這跟他前世的大學專業有關。

劉封前世的大學專業,是人類學。他的畢業論文,就是關於逃逸部落的研究內容。

而沃沮人,就是典型的逃逸部落。

遼東郡主要分佈在遼水平原上,遼水平原的東邊是山區,沃沮人就生活在東邊的山區里,所以有「山林部落」的稱呼。

如果說遼東郡的西部鮮卑、烏桓等是游牧部落的話,東部的沃沮就是游耕部落。

之所以說沃沮人是逃逸部落,主要是相對於中原和遼東郡這些在大漢皇朝的定居農業的漢族人而言的。

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評判標準,就是是否國家化。

中原人當然是國家化的。遼東雖然割據一方,漢室對遼東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但是,這只是中央和地方的關係遭到了削弱。

在遼東郡內部,仍然有著明確的行政區域劃分和行政等級,民眾也都編戶造冊。

在軍事上,有著系統的軍隊編製和建設,也不斷地總結戰爭經驗。

在經濟上,有著較為系統的賦稅徵收,發展穀類農業和交通運輸事業。

在文化上,風俗、語言、信仰等也都比較統一。

這些都屬於國家化的特徵。

與此相反,象沃沮人這樣的逃逸部落,就沒有這些特徵。

他們沒有像郡縣這樣的明確行政區域,更談不上行政等級。部落民眾也不進行編戶造冊,有的部落,甚至自己到底有多少人也不知道。

他們沒有職業軍隊,也不向朝廷繳納賦稅,沒有麥、稻這樣集中連片的大規模穀類農業。因為基本上都居住在山裡,畜力車輛交通也很不發達。

他們的語言也不統一,絕大多數沒有自己的文字,信仰也各不相同。

這些人逃離了國家體系的掌控,可以視為去國家化和逃離國家化。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叫做逃逸部落。

這種逃逸人群產生的主要原因,比較複雜。

主要有:逃避沉重的賦稅徭役,逃離戰亂,躲避強大勢力的劫掠,反叛勢力,分裂勢力,躲避大規模的傳染病,人口過於密集,生態環境惡化,與政治中心距離過遠,政權崩潰等等。

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逃逸人群的產生,另外開闢自己的生存空間。

事實上,象沃沮人,高句麗人、濊人、扶餘人等,他們當中的很多人,以前都是夏商周時代的遺民,因為以上的各種原因,逃離了原來的居住地,進入了國家勢力不及的地區,形成現在這些所謂的蠻族。

他們當中,還有很多人,乾脆就是漢人逃過去的。

所以,簡單地把他們看作落後的野蠻人,其實是一種非常不準確的看法。

他們之所以選擇現在的生存方式,其實是一種理智而主動的選擇,背後有著自己的邏輯和深厚的智慧,絕不僅僅是愚蠢落後的表現。

這種野蠻的形象,是他們自己故意製造出來的,既是用於嚇唬外人,也是為了保護自己。裡面有著一整套的套路。

逃逸群體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解決兩個最為重要的問題。

一是如何抵抗平原國家勢力的滲透、影響、控制。

二是如何防止逃逸群體內部出現階層明顯分化和新的強有力的統治者。

如果出現了這兩個問題,也就跟平原國家沒有什麼差別,逃不逃也就沒有什麼意義。

要想達到這兩個目的,就要從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是充分利用地理障礙。

所以,象沃沮這類的逃逸部落,基本上都選擇遠離平原國家的地方,或者是偏遠的山區,或者是遼闊的草原、沙漠,讓國家的勢力難以到達。

即使到達了,也難以在當地持久地待下去。

比如強大的軍隊來了,他們不做正面抵抗,遠遠地逃走了。

時間一久,巨大的後勤補給壓力,就使得軍隊不得不撤退。

軍隊前腳剛走,他們就後腳回來。

鮮卑、烏桓等游牧民族,選擇的就是這個策略。

他們沒有固定的房屋,一頂氈房就是房子,走到哪裡就可以住在哪裡。

沒有固定的土地種植糧食,流動牛羊等牲畜,就是他們的食物。實在不行,就通過貿易進行交換。如果進行貿易封鎖,他們就伺機深入漢地劫掠一番。

這就是大漢的軍隊雖然很強大,能夠打敗那些蠻族,但卻總是不能徹底消滅他們的根本原因。

東邊的山地森林部落,高句麗、沃沮、濊人等,其實也是這個套路。只是在具體的細節上有所不同而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卦帝劉封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之卦帝劉封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0章 逃逸部落(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