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私秘生活全記錄--第十一章(4)

努爾哈赤私秘生活全記錄--第十一章(4)

近四十年來,何和理緊緊跟隨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幫其襄理政務,籌措糧餉,打制兵器,甲杖盔械等,無不兢兢業業,事事完善。在征伐黑龍江女真、滅烏拉,打葉赫,血戰薩爾滸,無不立下戰功。為了戰爭需要,何和理為努爾哈赤組織后金諜報組織,刺探明軍情報,收買明軍將士,為攻陷撫順,佔領遼陽等城,均立下奇功。這些日子裡,努爾哈赤經常地嘆息著說:「五位大臣走了,朕失去了『股肱之臣』,失去了左右手。」孫承宗上任以後,對袁崇煥十分信任,二人對遼東的防務有共同的認識,於是關係密切,十分合作。后金自得廣寧城之後,也沒有派兵駐守遼西地區,加上兩遼百姓處處掀起抗金怒潮,努爾哈赤不得不派兵鎮壓,使努爾哈赤深深感到自己兵力不足了。由於明朝的軍隊也都撤進山海關內,遼西這一廣大地盤一時成為無主之地,后金與明朝,雙方不斷派出遊騎偵察,經常捕捉對方人員,發生了一些小磨擦事件。袁崇煥建議務必要守住攻守兩備的軍事要地寧遠城。不久,孫承宗便派祖大壽負責修築寧遠城。可是,這位祖大壽卻沒有意識到築城的重要,敷衍塞責,按照孫承宗原來訂的標準,他只完成了十分之一的任務,而且質量又差。一天,孫承宗帶著袁崇煥,一起來到寧遠城,察看以後,他們十分不滿意。祖大壽卻當著孫承宗的面,重彈「勞民傷財」之說,被他當面斥責一番。孫承宗指著地圖,向祖大壽說明寧遠城的重要位置,說明守住寧遠,就是守住山海關的道理。後來,袁崇煥親自對寧遠城重新設計了新圖紙,規定城牆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城牆底部寬三丈,頂部三丈四尺。經過一段時間的辛苦修築,新的寧遠城終於竣工了,孫承宗又親臨視察,非常滿意,兩人一起精心布署了一條抗擊后金的新防線——寧錦防線。這條寧錦防線,是指從錦州、松山、杏山,到右屯、大小凌河等地,不僅遣將派兵把守,還對原來的城牆進行認真修繕,進駐重兵,嚴密防守。在孫承宗指導下,經過袁崇煥親率軍民辛苦了一年,一度荒涼凋敝的寧遠,變為明朝抵禦后金南犯的關外重鎮。在孫承宗、袁崇煥的「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的戰略思想指引下,天啟四年(1624年,天命九年)九月,孫承宗派遣總兵馬世龍偕巡撫喻安性及袁崇煥東巡廣寧,歷經十三山,經過右屯,又從水路抵三岔河,讓都司楊朝文去蓋察訪。這次袁崇煥等東巡三州兩河,相度形勢,察訪虛實,訓練了士卒,增長了膽氣,實在是一次壯軍威、鼓士氣的舉動。自孫承宗上任以來,定軍制,建營壘,備火器,治軍儲,繕甲仗,築炮台,買戰馬,「層層布置,節節安排,邊亭有相望之旌旗,島嶼有相連之舸艦,分合俱備,水陸兼施」,一時之間,警報不傳,烽火熄滅,逃難的百姓又陸續返回家園,開墾屯種,一度沉寂的遼西大地,又變得生機盎然。后金汗王努爾哈赤見到孫承宗與袁崇煥將帥一心,聯手合築寧遠城,又建了一條寧錦防線,一時無懈可擊,不便興兵南來。便讓大貝勒代善率領三千騎兵去攻打錦州,實施范文程的投石問路計策。錦州的明朝將領馬士龍,寧夏人,武舉出身,歷任游擊,副總兵等職。孫承宗來山海關就任后,見馬士龍勤謹職守,對遼東防務比較重視,便向皇上推薦他為總兵,並派他守錦州。馬士龍確實對錦州的防備很重視,先後修補了城牆,在認真訓練士兵的同時,把城上的火炮裝置妥當,帶領士兵運來大量滾木、礌石,並準備了充足的糧草,還加強了軍情的刺探,建立了完整的軍事情報組織。因此,大貝勒代善的兵馬一出瀋陽城,就引起錦州探馬的注意,他們一方面派人繼續監視這支騎兵的動向,一邊向錦州報告。馬士龍立即登上城頭,布置防備,沿城巡視,命令守軍嚴陣以待,不可粗心玩忽職守。得知消息后的袁崇煥早已成竹在胸,立即派遣副將左輔、朱梅二將,帶領二千人馬,迅速前往錦州救援。二人走後,袁崇煥又讓傳令分別前往寧錦線上的松山、杏山二城,命他們也派出少量兵馬前往錦州援助。大貝勒代善的兵馬來到錦州城下,一見城上早有防備,若是領兵回去,不僅被敵人恥笑,也會受到兄弟貝勒的譏諷,只得命令騎兵攻城。頓時,城上城下喊殺聲爆起,鼓聲與角螺聲相互應和,城上的大炮連續在旗兵中間爆炸,一排排旗兵倒在地上。馬士龍在城上指揮守軍,用滾木、礌石打擊靠近城下的旗兵,把那些攀爬雲梯的旗兵一次次、一個個地打下去。大貝勒代善騎在馬上,指揮著他的旗兵攻城,只待城牆能倒下一個豁口,他就可以命令身後的鐵騎,一馬衝進城去!猛然之間,城南方向塵土揚起,吶喊聲漸漸近了,大貝勒代善不由一驚,知道是明朝的援軍到了,耳畔響起父王那「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叮囑。明朝守軍們見有援軍到來鬥志更旺,對準后金兵馬猛開大炮轟擊,滾木與礌石打得后金兵馬暈頭轉向,而後金兵又看明朝援軍到來,不免驚慌起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歷代帝王私秘:《努爾哈赤私密生活全記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中國歷代帝王私秘:《努爾哈赤私密生活全記錄》
上一章下一章

努爾哈赤私秘生活全記錄--第十一章(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