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最後一課
段增與蘇則二人對視一眼,都看出對方眼中有著極度的震驚之色。
「到底是怎麼回事,你把經過詳細說來!」段增沉聲道。
「是,小公子,事情是這樣的,小的之前路過老爺書房的時候,隱約聽到裡面有聲音傳來。小公子您是知道的,書房的聲音平時很少能傳到外面來,除非裡面的人說話聲音很大。」
能作為書房的,自然在隔音方面會有所考慮,所以才能用來商議一些相對機密的事情。
段增沉聲道:「那麼之後呢?」
「之後,小的心中有些好奇,就靠近了想知道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不過就在這時,只聽到裡面有個聲音提到老爺的名諱,接著又提到助紂為虐、遺臭萬年什麼的。然後書房的門就打開了,小的看到舅老爺怒氣沖沖的裡面走出來……」
「這……」段增等人都驚呆了,沒想到居然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從「助紂為虐、遺臭萬年」這幾句話中不難推斷出,蘇昭很可能是對段熲依附王甫感到不滿,所以才會爆發衝突。
其實蘇昭作為讀書人,他同樣對王甫、曹節等人極度不滿,雖然沒有直言表露出來,但從他平時的話里行間就能得知。
同樣的,蘇昭對於段熲依附王甫一事同樣有所不滿,不過二人畢竟是親戚,有蘇夫人作為紐帶,即便兩人在政見上有分歧,但他們還是能保持客客氣氣的。
此外,段增還注意到,平時段熲與蘇昭在一起的時候,二人從不提起朝堂上的事情,可見是有意避開此事。
那麼為何今日兩人會因此事而徹底鬧開呢?
段增等人想不明白其中緣由,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應對。
這時,外面一個聲音傳來:「閑雜人等速速離去,都擠在這裡作甚?」正是蘇昭。
「拜見舅舅/老師/父親!」段增等人見了連忙上前行禮。
而曹安等人也忙不迭的趕緊離去。
「坐下吧。」蘇昭端坐在大案后,沉聲道。
段增三人乖乖坐下,到了此時他才有空偷偷打量蘇昭一眼,只見蘇昭的神情極為平靜,根本看不出什麼不同來,若不是知道曹安不敢在此事上欺騙自己,只怕段增還要以為什麼事都沒發生。
「好了,今天我要給你們講的乃是《禮記》,這也是我教你們的最後一堂課!」蘇昭中氣十足的聲音緩緩傳來。
「什麼?最後一堂課?」段增三人大吃一驚。
蘇昭卻擺了擺手道:「不要多問,問了我也不會說。好了,現在開始上課!」
段增等人只好暫時按捺住心中的疑惑,滿懷心事的聽著。
「昔日戴聖與其叔父戴德曾跟隨後蒼學《禮》,成就卓著,后著述《小戴禮記》一部,傳於梁人橋仁、楊榮等……」
蘇昭講課的內容依舊是那麼的通俗易懂,然而段增等人卻有些心不在焉,所以對他講課的內容基本沒聽進去多少。
他的心中在反覆思考著:「舅舅為何與父親爭吵,難道真的是因為父親依附王甫、曹節的事情嗎?到底又發生了什麼事情,以至於他們會突然鬧翻了呢?」
……
時間推移,很快就到了中午。
放在往常,到了這個時候蘇昭一般都會宣布當日的課程結束了,並順勢布置一些作業。
然而今日,蘇昭卻依舊沒有停下來的打算,又過了半個時辰,太陽早就西斜了,蘇昭這才停下來。
「好了,今日的課程到此為止。之前說過,這是最後一堂課,所以在此我有些事情要對你們交代一下。」蘇昭沉聲說道。
段增等人心中一凜,連忙打起精神仔細聽著。
「首先,既然你們聽了這麼久的課,那麼對於我的師承來歷就要有所了解。我以前曾經拜玄德先生為師,隨他學習儒家經典多年,所以今後你們日後若是遇到玄德先生的後人,那便是你們的同門。」
「玄德先生?」段增愣了一下。
要說三國時期與「玄德」二字有關的人,那無疑就是劉備劉玄德,但現在的劉備估計還只是個織席販履的窮苦少年,顯然不可能是蘇昭的老師。
既然不可能是劉備,那這位玄德先生到底是誰呢?
「玄德先生姓法諱真字高卿,乃是右扶風郿縣的名士。」或許是看出了段增的疑惑,一旁的蘇則小聲解釋了一句。
「姓法?」段增眼神一亮。
歷史上姓『法』的人並不多,而在三國時期最有名的一個,應該就是劉備帳下的著名謀士法正了。
正好段增記得,法正原本便是右扶風人,只不過因為漢末亂世才逃到蜀中去的,難道說這位「玄德先生」與法正有所關聯?那自己豈不是與法正也能套上交情?
段增心中有些激動,不過隨即就苦笑起來,那玄德先生與法正到底有沒有關係都還沒確定,自己就如此激動,難道說在確定了將來的打算后,自己就變得如此「勢利」了嗎?這可不是與人交往的好習慣。
只聽蘇昭接著道:「玄德先生學識過人,卻生性淡泊,樂以忘憂,不願出仕做官,我隨先生學習多年,沒有繼承他的學識,卻把他的處事態度學到了,所以我也是不打算出仕的。不過你們卻不同!」
他看了看蘇則,看了看段增,最後又看了看顧景,用中氣十足的聲音說道:「你們將來應該會出仕,也必須要出仕。」
說到這裡,蘇昭嘆了口氣:「如今的朝堂之上,宦官一黨勢大,把朝政搞得烏煙瘴氣,一些奸險之徒更是趁機禍害地方,再加上天災四起,如今天下已然民不聊生。若是長此以往,天下大亂只怕就在眼前啊!」
「這……」段增頓時驚訝起來。
在他這個已經知道歷史走向的人看來,如今天下大亂已經有了一些徵兆,但身處這個時代的人卻未必能看得出來。
畢竟,像蘇昭所說的宦官弄權,黨爭嚴重,其實這又不是最近才有的事情,整個東漢時期除了最初的幾十年外,其他時期何嘗不是如此?
所以僅憑這一點是難以推斷出天下將要大亂的,那麼蘇昭又如何能斷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