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下一朵玫瑰花」

「丟下一朵玫瑰花」

屁的委婉語通常也都在其氣味上做文章。

「臭鬼」(stinker),顧名思義;同樣還有

「肥鬼」(fatone)、

「剝牆紙者」(wallpaperpeeler);

「P.U.」,則來源於聞屁人的驚呼,而並非來自芬蘭屁pieru。

在城市小區中,放屁有時會被稱為

「給電梯上色」(paintingtheelevator,我想這種說法就用不著太多解釋了。

而放屁最常見的說法還是

「切乳酪」(cutthecheese),解釋這個就得翻翻乳酪的舊賬了。

當時,乳酪是裝在圓模子里出售的,人們要買,就要一塊一塊地切。每當第一塊奶皮被切下時,咳,那股發酵的臭味兒啊,就別提了。

於是難聞的屁也被叫做

「酪鬼」(cheezers)、

「燒乳酪」(burntcheese)。最近,「燒乳酪」一說還擴展到了墨西哥,只是乳酪換成了玉米煎餅,因為在音樂電視中,大頭蛋向他兄弟這樣問道:「癟四,你又燒了塊玉米餅嗎?」

「丟下一朵玫瑰花」(droparose)或

「採下一朵玫瑰花」(pluckarose),這些說法都是對煞風景的臭味暗中諷刺,就像

「拋塊空氣餅乾」(floatinganairbiscuit)一樣。

16世紀荷蘭畫家希羅尼穆·布希曾在他著名的三聯畫之一《天堂的樂園》中運用視覺雙關語描繪玫瑰:在中間那塊畫板的底端,他向人們展示了紅玫瑰如何從一位年輕女子的後面排出。

如果某個屁聞起來實在是糟糕,英國人就會奇怪:「你的腸子掉出來了嗎?」或者

「你把腸子吹出來了嗎?」再不然,他會直接告訴你:「請不要在這兒玩臭彈。」一個惡臭難擋的屁會被直接稱為

「封鼻者」(nosecloser);英軍中以前的說法是:「有股黑色火藥味兒。」而放出個尤其腐臭的屁就是

「燒臭面」(burningbadpowder)。說到燒,我又想起,一個在肛門外點燃的屁也被稱為

「藍鏢」(bluedart)。不知為什麼,對孩子們提起屁時人們總會引用一些古怪的動物或昆蟲,以顯示語氣的委婉。

「踏著了只鴨子(或青蛙)」是其中之一;還有

「那是只狂吠的蜘蛛(或家蛙、泥潭裡的蟋蟀)嗎」?其餘還有

「你打中一隻兔子啦」、

「噢,我一松皮帶把毛毛狗放出來了」等等。如果放了屁想掩飾,人們就會問:「這兒是有隻耗子嗎?」(要是耗子聽起來不雅的話,有些人也會說是不是椅子在吱吱兒響啊。

)獵鹿人會將屁說成

「噴鼻的雄鹿」,這是取自於家常便飯的問話:「你聽見雄鹿噴鼻聲了嗎?」而

「又飛過一隻海鷗」是愛爾蘭人的說法。動物一樣的小傢伙

「拉我手指」時,是在宣布:「我後面有一頭大象!」如果毫無疑心的小傻瓜真要去看的話,他或她就會受到一個喇叭一樣響的屁的熱烈歡迎。

這個小把戲還有一種說法:「一群大象剛剛跑過。」有一種非常好笑的屁叫做

「扇翅膀的傢伙」(flutterbuster),那是一連串嘭嘭嘭的屁,通常是在慢跑時,隨著跑步人的腳敲擊地面的節奏,很及時地一下下放出來。

大約一百年前,理查德·伯頓爵士在他的《天方夜譚》譯本的註解中寫道,在開羅的希臘區,他目睹了一個

「扇翅膀的傢伙」,雖然那時他並沒有用這個名字形容它。當時,一隊工人正從附近的一塊地里走來,「其中一人對另一人說道:『要是你幫我扛鋤頭,我就走一步放一個屁。』果然,他馬上就實現了自己的承諾。而就在兩人要分手時,他突然喊道:『現在給你來個巨響炮!』那一發齊鳴,居然連放了50個屁,逗得大家笑破了肚皮。」放屁還被稱為

「說德語」(ctalkingGerman),因為無論是屁,還是那種發音很重的歌德語言,聽起來都像那種喉嚨里咯咯的噪音。

很早以前人們就知道倫敦話有名,那種方言總是帶著些秘密押韻的俚語比如,「樓梯」stair就被叫做

「蘋果和梨」applesandpears,並且還被直接縮減成

「蘋果」capples。從19世紀70年代起,倫敦話就一直把響屁叫做

「覆盆子餡餅」raspberrytarts,或者直接叫

「覆盆子」raspberries。在美國覆盆子(raspberry)變成了

「懸鉤子」(razzberry),發這個音是一種對大聲放屁、唾沫飛濺的說話方式的模仿〔這也被稱為

「布朗克斯噓」(Bronxcheer),因為棒球迷用這種傳統方式來表達對揚基體育場裁判的不滿〕。

說這個詞時,人們把舌頭放在雙唇間,然後用力呼氣,使舌頭在下唇上猛烈振動。

後來模擬放屁聲的懸鉤子(razzberry)也被縮減成

「鉤子」(berry)(

「我們給他放了個鉤子。」)或

「懸」(razz)——

「嘲弄或詰問的意思」。Razz也可作名詞,辛克萊·劉易斯在他1920年的小說《大街》中就用了這個詞:「穿紅衣的瑞典人聞到了個屁(razz)。」如果在razz后再加上表示動作發出者的er,造出的詞razzer就表示一種扁平的橡膠玩具,你用嘴對著它的木質吹口氣,它就會發出那種濕屁的聲音。

但是,不要把

「razzledazzle」(眼花繚亂)和上述幾個詞混為一談,razzledazzle的來歷有所不同,與屁無關。

早在17世紀,英語中就有了個專門說明咳嗽和放屁同時發生的詞

「通咳」(throughcaugh)——這信不信由你。甚至在床上放屁后再把被子蓋到頭上也有一個專門的詞,叫做

「荷蘭灶」(Dutchoven)。也許關於屁(也包括其他身體異味)最含糊其詞的婉語,要數

「鬱氣」(vapors)——《牛津英語詞典》將其解釋為:「身體器官或體內物質中散發出的一種氣。」

「放了鬱氣」是在英國婦女和病弱男子中普遍使用的一句抱怨。後來,16世紀到19世紀,這句抱怨也在美國流行起來。

這種說法其實只是一種心理因素在作祟,因為在那個時代,女人要穿精心設計的服裝,以便將她們放出的臭氣藏在內衣底下,而人們則紛紛談論著存在於中產階級和上層社會中的對屁深入的鎮壓。

有一位伯德醫生在他1547年寫的一本醫學書中曾談到

「從肚子里升起的鬱氣或妖煙」,他說

「這種東西不做什麼好事,卻像煙一般專門熏壞人的腦力」。另一位名叫貝弗里奇的評論員也於1729年寫道:「因為吃得太多,這些惡毒氣體從肚子里散發出來,一直串到大腦里。」因此,鬱氣通常被認為是造成歇斯底里、憂鬱、消沉以及其他神經錯亂癥狀的罪魁禍首。

最後,如果你想談論屁,你就很難避免談論屁股、肛門、臀這類排出屁的東西。

英語中最早表示肛門的詞是ers,在古老的印歐語系語言中它是

「濕」(wet的意思。到11世紀,ers逐漸變為ars或arse;然後,大約在15世紀左右,arse又變成ass,因為那時很多單詞中位於s前的r字母都省略了(例如curse變成cuss,burst變成bust)。

而這個ass,當時也已被普遍使用,表示那種長著長耳朵的蠢動物。

不過,arse至今還在英國使用,人們碰上某個不便回答的問題時,便會用上這個很流行的含糊其詞的回答:「去問我的屁股(arse)吧。」當然,屁股會給你什麼答案我們都是知道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尷尬的氣味――人類排氣的文化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尷尬的氣味――人類排氣的文化史
上一章下一章

「丟下一朵玫瑰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