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會被迫遷都嗎?」(2)
研究表明,從環境容量著眼,北京市區「攤大餅」式的蔓延發展已不能繼續。北京規劃市區1040平方公里,在其範圍內,比較合理的分配是:建設用地614平方公里,其餘426平方公里是保證市區有良好生態環境的綠色空間。北京市區人口規模以645萬人為宜,人口過量增長會加劇資源的緊張。首先是水資源緊張。北京是嚴重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資源量僅342立方米,大大低於全國人均2517立方米的水平。北京可用水資源為年均42至4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2億立方米,地下水20至25億立方米,在市區周圍約1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因常年超量開採地下水,已形成地下水漏斗區,水資源的供需缺口很大。其次是土地資源緊張。全市耕地減少,農業人口人均耕地已從1952年的0.23公頃下降到0.10公頃,市區的有限土地資源也將制約市區發展的規模。此外,生態環境、交通設施、能源等都對城市發展規模產生制約的作用。值得警惕的是,北京經過50年的建設,到1999年,市區建成區面積已達到平方公里,市區人口達到萬人,其中人口規模已接近市區的環境容量。這表明,北京市區已不能再無限制地膨脹下去了。對於目前日趨嚴重的交通與環境問題,北京市多通過架橋修路、控制排放等技術手段來加以解決。但是,技術手段只能解決某個技術環節的問題,難以從根本上應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東京是用技術手段爭取空間的典型。這個城市通過巨額投資,取得了很高的交通效率,但是,最後導致的結果還是要談遷都,他們稱為「行政中心轉移」,目的是為了爭取更多的空間。東京與北京人口相當,城市形態也是「單中心+環線」模式。20世紀40年代,東京曾提出在市區及周圍地區建設綠地系統和環狀綠化帶,厚度為1至5公里,距中心區10至15公里,面積計劃為180平方公里。但是在二戰之後,東京城市急劇發展,成為「飛速膨脹的大城市」,城市向郊區蔓延,20世紀50年代東京每年增加30萬人,60年代人口即超過1000萬人,迫使綠化帶後退,不斷修改計劃,到1968年綠化帶只剩下90平方公里,而到80年代,又提出廣域綠化帶構想,把東京綠化隔離帶挪到距中心50至60公里的地方發展了。東京被日本建築界稱為「炸麵餅圈」式的城市,猶如我國建築界稱北京為「攤大餅」。由於中心區功能越來越密集、「聚焦」作用越來越強,東京曾出現了嚴重的交通擁堵,政府不得不投巨資加以解決。現在,東京四通八達的地鐵與地面鐵路規格統一,不僅覆蓋整個東京,而且與首都圈內其他城市直接相連,利用鐵路要比利用小汽車快得多。快捷的鐵道客運系統已成為東京居民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在東京23個區,公共交通承擔著70%的出行,為世界之最。其中在城市中心區,%的客運量由有軌交通承擔,車站間距不超過500米,公共交通非常發達。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東京的大氣污染、噪音等交通污染仍十分嚴重,市民們紛紛抱怨市中心區是「工作者的地獄」,而每日在進出市區的地鐵里被擠成沙丁魚的樣子,使他們很難感到這竟是一個經濟水平一流的國際城市。東京政府當局已認識到通過擴充道路來解決交通問題以及通過技術手段來爭取空間的政策已走到極限,為給城市的發展尋找空間,「行政中心轉移」被提上日程。北京與東京城市形態相似,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相似:——綠化隔離帶不斷萎縮。北京在1959年明確的圍繞市中心區的綠化隔離帶有300多平方公里,這一面積到1982年減少到260平方公里,1992年減少到244平方公里,而這244平方公里的範圍內,非建築面積只有160多平方公里。現在北京市已把綠化隔離帶的建設提上空前高度,但總的來看,在1040平方公里的規劃市區內,綠化面積依然匱乏,而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城市目前的建設用地與綠化用地的比例約為1:2,北京相差甚遠。——城市發展呈現「飛速膨脹」特徵。1993年國務院批複北京1991至2010年城市總體規劃后僅過去兩年,北京市區中心就提前15年實現城市用地規模,達到288.07平方公里,人口也達到527萬人,比2010年人口目標還多出82萬人。——致力於通過技術手段解決交通及環境問題,但由於中心區功能越來越密集,效果並不理想。目前,北京的城市問題雖然不像東京那樣嚴重,但趨勢是明顯的。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北京會不會發展成為像東京那樣的「死疙瘩」呢?北京的這種單中心的城市發展模式,是20世紀50年代由蘇聯專家以莫斯科規劃為藍本幫助確定的,蘇聯專家在指導北京進行城市規劃的時候,莫斯科以克里姆林宮為中心,向四周輻射發展的城市總體規劃已顯現弊端。為解決城市功能過於複雜而帶來的交通、生活等問題,莫斯科從20世紀60年代起開始制定新規劃,把原有的單中心結構改成多中心結構,並將連接市郊森林的楔形綠帶滲入城市中心。可是,直到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還在沿著蘇聯專家幫助確定的單中心模式發展。2000年2月22日,《經濟參考報》以整版篇幅刊登青年建築學者方可的文章《北京城會被迫遷都嗎?》,尖銳指出:「精華日遭蠶食,京城『撐』破在即」,「舊城內大規模拆房開路的做法,不僅不能解決當前的交通擁堵問題,而且會進一步加劇舊城『聚焦』效應,使舊城陷入『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惡性循環。考慮到日本東京由於城市過度擁擠而不得不準備遷都的事實,若北京舊城過分擁擠的局面不可收拾(百米寬的長安街目前已經經常堵車),北京被迫『遷都』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長期以來,北京各屆政府由於大都急於在任期內做一番『宏偉』事業,並且常常把城市問題的解決寄托在中央的支持上,因而一直缺少對北京未來發展戰略進行深入研究。其結果導致城市規劃的研究和編製大都著眼於眼前的經濟建設需要,並且多集中在舊城做文章,使北京多次錯過了合理解決『舊城保護與現代化建設』矛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