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劫將星――段德昌(6)
9月4日,紅二軍團強攻沙市,激戰一晝夜,受挫于堅城之下。紅二軍四師十團團長張一鳴等幹部犧牲,傷亡達一千餘人。軍團被迫撤回潛江一帶。
這時,鄧中夏受**中央派遣來到洪湖,當即飛調紅二軍團集中於洪湖西岸待命。
鄧中夏在黨內地位極高。他是中國第一批馬克思主義者,參與創建了北京**小組和**北方黨組織;他是中國工人運動著名的領導人之一,領導過二七罷工、省港大罷工等工人運動;他還是**早期重要的活動家,長期擔任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等職。**中央派他來湘鄂西接任紅二軍團前委書記、政委和湘鄂西特委書記,其主要使命就是指揮紅二軍團渡江南下,截斷武(漢)長(沙)鐵路,配合紅一方面軍攻打長沙。
南下之前,紅二軍團決定攻打阻礙洪湖根據地南北交通的最大白色據點——監利縣城。此前,紅軍曾經先後兩次撲城,都未能攻克。賀龍這次把主攻的擔子壓在了段德昌肩上。
監利縣城面江而立,城池堅固,守敵為裝備精良的新編第三師主力――教導團和全部由慣匪兵痞組成的監利保衛團(十六個連)。由於連續取得兩次守城的勝利,他們氣焰囂張。
在戰鬥中,鄧中夏見識到了段德昌疾掠如火的指揮風格。當時,紅軍分三路,從北門、小東門和黃高橋撲城。22日拂曉,戰鬥打響后,段德昌指揮紅六軍第十七師銳不可當,首先突破黃高橋防線,涉渡后河,炸開城垣,一舉攻入城內,然後通過巷戰把守敵往城南江堤上逼。這時,潛伏在敵軍中的**員楊嘉瑞率領兩個連火線起義,敵陣軍心動搖,分作兩股逃跑,悉數被殲。在整個行動中,段德昌率領的部隊像一股紅色旋風,接敵隱蔽,攻擊突然,進展神速,並且他指揮作戰很有層次,部隊均成縱深配備,遇到突然情況能夠靈活變陣,似乎所有變化早在預料之中。
攻克監利縣城,是紅二軍團成立后取得的最大勝利,軍團擴大到二萬餘人。戰後,紅六軍軍長曠繼勛調鄂豫皖蘇區,由段德昌接任軍長之職。
9月28日,中央派湯慕禹、劉鳴先到紅二軍團工作。鄧中夏找賀龍商量:「湯慕禹在蘇聯是學軍事的,經過正規培訓,很有水平,段德昌雖然有勇有謀,但畢竟是打游擊出身,我想讓湯慕禹擔任紅六軍軍長。」
「你可別從門縫裡看人,把人看扁了。德昌文武兼備,是難得的將才,有常勝將軍的名聲。洪湖子弟參軍,都爭著往他的部隊里鑽,可見影響之大。再說他才接任軍長沒幾天就換人,恐怕于軍心不利。」賀龍雖然對鄧中夏非常尊重,但在任用段德昌的問題絲毫不讓步。
鄧中夏強調:「中央的意見是要湯慕禹任軍長,違背上級的命令總不好吧。」
賀龍想一想也是,於是說:「如果中央一定要湯慕禹任軍長,段德昌不要換,我讓出二軍軍長之職,由孫德清接任,騰出軍團參謀長之職,讓湯慕禹擔任。」
10月中旬,紅一、三軍團已經從長沙撤離,退往湘東醴陵。鄧中夏決定實行南征,渡過長江,向江南進軍,伺機奪取常德,直驅長沙,希望以此激起紅一、三軍團返攻長沙。這時,蔣介石已經取得了中原軍閥混亂的勝利,正在部署對各根據地的第一次統一「圍剿」,而一、三軍團已經放棄攻打長沙,紅二軍團孤軍獨出,失去了任何戰略意義。
其實,鄧中夏自己也對奪取長沙缺乏信心。他曾在給中央的信中寫道:「渡江截斷武長路及佔領岳州,據我觀察,第二軍團能否擔此重任,尚是問題,戰鬥能力實屬有限。」但是,為了執行中央的命令,他還是機械地揮軍南下了。
紅軍不合常理的突然在江南出現,出乎國民黨的意料。紅軍很快攻佔南縣、華容、公安縣城,開闢了江南根據地。這時理應開展地方工作,鞏固新區。可是,鄧中夏命令繼續向南攻打津市、澧縣。
「鄧中夏說不能像太平天國那樣攻城略地,隨得隨丟,又說不能學猢猻抓板栗的樣子,抓一個丟一個,可是我們現在的行動方針與長毛和猴子有什麼差別?」段德昌敏銳地意識到軍事戰略出了問題,認為這次軍事行動未能與鞏固政權結合起來,前方與後方完全脫節,建議前委撤至公安或返回洪湖中心區,主力轉入以恢復和鞏固根據地、進行反「圍剿」準備為主。鄧中夏不予理睬,繼續向湘西北之石門、臨澧用兵。
這時,洪湖根據地告急,由於主力紅軍遠離中心區,國民黨大軍步步進逼,根據地兵力空虛。**湘鄂西特委代理書記周逸群派人送來急信:
鄧、賀、湯、段、孫:
假如一、三軍團又進攻長沙,則我們應配合這一行動。而今,據各方消息,說明一、三軍團已遠離長沙,敵大軍正在雲集,大有「圍剿」紅軍之勢,紅軍當速返蘇區,做好保衛蘇區的準備。
逸群、萬濤、小康
賀龍、段德昌同意**湘鄂西特委的意見,再次建議討論回師洪湖的問題,鄧中夏運用政治委員的最後決定權,堅持在佔領石門、臨澧後攻打津市、澧州,向常德方向前進。
12月上旬,紅二軍團強攻澧縣達七天七夜,付出重大傷亡,仍然不能取得進展。二軍團被迫退至松滋楊林寺。12日,在楊林寺一個大廟內,二軍團前委舉行擴大會議,討論下一步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