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劫將星――段德昌(8)
「為什麼後撤?後撤來得及嗎?」段德昌問。
「沒有子彈能打嗎?」作戰參謀不解,反問道。
「會打仗,沒有子彈也行!」段德昌命令全體士兵退齣子彈,上刺刀,迅速埋伏到大路兩旁的莊稼地里,只留小股部隊迎敵。
小股部隊與敵接觸,自然抵擋不住,調頭就逃,引來敵人進入伏擊圈。段德昌一聲令下,紅軍戰士端著明晃晃的刺刀從莊稼地里踴出,將敵人截為數段,乾淨徹底地予以全殲,一舉收復朱河。
此後,新六軍接連佔領柳關、瞿家灣、峰口、周老嘴、新溝等重鎮,基本恢復江北蘇區,**湘鄂西特委和聯縣政府及其他領導機關北遷到瞿家灣,瞿家灣成為洪湖根據地新的中心。
——1931年4月中旬,敵新三旅集結一、三團,分兩路合圍周老嘴,尋找新六軍作戰。在討論作戰計劃時,大多數人都主張避敵鋒芒,因為新六軍還沒有消滅過整團的正規軍。
「沒有消滅整團的敵人,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好的戰機。好的戰機就是敵人的麻痹心理。他們以為我們會等著挨打或者會先行躲開,我們反其道而行之,一定能打他個措手不及。」段德昌說服大家后,於20日半夜帶領部隊從周老嘴出發,主動向余家埠迎擊,在東港口及四家湖遭遇敵第一團。果然如段德昌所料,敵第一團既不放警戒哨,也沒有保持戰鬥隊形,而是排著四路縱隊行軍,被紅軍一頓猛揍便亂了陣腳,結果悉數被殲。段德昌留小部隊收拾戰場,又率主力向北進軍,擊潰敵第三團大部。這次戰鬥共殲敵五百餘人,繳獲輕重機槍、步槍五百餘支。敵旅長徐德佐隻身逃回武漢,新三旅完全喪失戰鬥力。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段德昌就拉起一支部隊,獨立承擔了保衛蘇區的任務。這支幾乎是在傷員和失散部隊基礎上創建的新六軍,打出了軍威,其名聲甚至超過了遊盪於邊遠山區的紅二軍團。武漢國民黨報紙發出陣陣驚呼:「江漢平原,匪患日甚,匪首段德昌東山再起,彼用兵如神。我軍不支,一再敗北。」
圍攻洪湖蘇區的國民黨部隊驚怖於新三旅遭挫,不敢冒進,紛紛轉入守勢。1931年5月,兩廣爆發反蔣事件,「圍剿」蘇區的敵四十八師等部相繼撤出洪湖,紅軍乘勢發起反攻,收復江北全部、江南大部,根據地反「圍剿」鬥爭取得最後勝利。
段德昌用勝利實現了軍令狀。新六軍改編為紅三軍第九師,發展到五千餘人。而與此同時,紅二軍團在鄧中夏的領導下屢遭挫折,部隊損失近一半,最後被迫縮編為紅三軍(下轄七、八兩師),全軍僅剩五千三百餘人。
數字為段德昌與鄧中夏的爭論劃上了句號。
段德昌忠實地執行湘鄂西省委決議,開闢襄北新區,拯救面臨解體的紅三軍,犒賞他的竟是「違犯紀律」的罪名和撤職、警告的處分。江南失守,責任在誰?根據地領導層強烈批評夏曦爭功諉過。賀龍指著夏曦的鼻子問:「你到根據地來,哪一件事對得起人?」
許多湘鄂西老紅軍都把夏曦看作「災星」,認為他是造成根據地最終喪失的「罪魁禍首」。但是,在一開始,包括段德昌在內的大多數幹部都以真誠的態度迎接這位「中央代表」。
夏曦,字蔓白,湖南益陽人氏,在黨內也算資格較老的早期活動家。早年加入**領導的新民學會和長沙**小組,大革命時期曾任**湖南省委書記。1928年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30年回國,在黨的六屆四中全會上增補為中央委員。1931年3月,王明等人為推行「左」傾路線,分別派代表團和「中央代表」到各大蘇區改造領導機關。夏曦奉命來到洪湖擔任**湘鄂西中央分局書記。
夏曦到洪湖后,所有工作都進展得十分順利,惟有一件事始終令他愁眉緊鎖,這就是紅三軍拒絕分局指令,堅決不返回洪湖蘇區。
1931年4月,夏曦以湘鄂西中央分局的名義發出第一封指示信,宣布:「茲遵照中央決定,撤銷鄧中夏同志各種職務,並派唐赤英同志去代理政委工作,全軍同志應在雲卿、赤英兩同志領導之下,堅決執行中央及中央分局的指示,徹底改變紅二軍團(即紅三軍)的政治路線」。指示信還要求紅三軍迅速從五峰、鶴峰東下洪湖。
5月,夏曦連續幾次派人趕往軍中,責令鄧中夏立即班師,如果違犯命令,將開除其黨籍。
6月,夏曦專門致信賀龍,把督令主力回師的希望寄托在老朋友身上:
雲卿:
上海一別。又有兩年。你在湘西的奮鬥,我每每聞之興奮。在3月中央派我到湘鄂西及二軍團工作,代替中夏同志職務。哪知到了洪湖,離你的部隊有千里之遠,本想前來,但因此間工作還沒有整頓妥當。前次派人到你那裡來,尚未打通聯繫,真是十分遺憾。現在軍閥戰爭爆發,革命大有發展。亟盼你率隊回來指揮湘鄂西整個軍事行動,務希按照中央分局決定執行,這是中國革命所加於你的任務,而且這是一個光榮勝利的前途。我堅信你一定能擔負這個偉大的使命。
從3月到7月,送出的信,派出去的人,如同泥牛入海,全無消息。絕望之中,夏曦想到派一位能力強、威望高、對紅三軍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幹部前往執行「勸駕」的任務。放眼蘇區,具備這三個條件的惟有段德昌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