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智囊――蔡申熙(3)

軍中智囊――蔡申熙(3)

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是蔡申熙這段時間工作的特點。他在每個地方呆的時間都不長,短則兩三個月,長的也不到半年,但是,電光火石之間,他都發揮了起死回生、扭轉局勢、打開局面的作用。在南昌,他重新盤活了江西全省秘密軍事系統,國民黨江西省政府主席魯滌平懸賞萬元要他首級;在東固,他以東固圩為中心,指揮部隊向吉安、永豐、興國等縣波浪式地擴張,有力地配合了井岡山的鬥爭,當地群眾說「上有井岡山,下有東固山」;在鄂東,他在兩個月內親手組建紅十五軍,創造了紅軍歷史上建軍時間最短的紀錄。

他的名聲隨著成績升騰,尋著足跡流傳。但是,這些過人的業績,還只是這位軍事天才橫空出世之前的鋪墊,他最精彩的華章是在鄂豫皖根據地創造的。

紅十五軍千里來尋大別山,原指望得到物質上援助,誰知步入蘇區后發現主力紅軍全部外出,而國民黨正集結十萬部隊閃擊根據地。歷史就這樣通過偶然將粉碎敵人第一次「圍剿」的重擔擱在了蔡申熙的肩上。他與曾中生聯手以區區兩三千人槍創造了保衛根據地的奇迹,同時還創造了圍點打援、坑道作業和飄忽作戰等新戰法。

歷史充滿了偶然性。

1930年10月,國民黨集結十萬部隊準備對鄂豫皖蘇區發起第一次「圍剿」。根據地的主力——紅一軍當時並未察覺,仍然按照自己的行動方案展開進攻。11月,他們聽說新洲城兵力空虛,只有少數民團防守。為了解決部隊冬裝,紅一軍奔襲新洲,竟然將毫無防備的郭汝棟第二混成旅悉數殲滅。這誤打誤撞打亂了敵人的「圍剿」部署,推遲了敵人的總攻時間。

國民黨被迫重新部署部隊。紅一軍仍然不知危險正在臨近,竟然一個轉身,大踏步離開了鄂豫邊根據地,前往皖西。擔任總指揮的國民黨武漢行營主任何成浚大喜,認為遇到一舉佔領「匪區」、蕩平「匪巢」的良機,立即下令發動總攻,等他們進入蘇區時,卻驚奇地發現這裡還有另外一支主力紅軍——紅十五軍。

對於紅十五軍將士來說,驟遇強敵也是誤打誤撞。他們從蘄(春)黃(梅)廣(濟)不遠千里來到大別山,主要是想與紅一軍會合,希望得到兄弟部隊物資上的支援。由於通訊條件差,他們在皖西與紅一軍隔著一座山頭,擦身而過,來到了戰雲密布的鄂豫邊,一頭撞進國民黨重兵包圍的「陷阱」里。

蔡申熙當時承受著來自三個方面的壓力:

一是裝備。紅十五軍指戰員都身著單衣、草鞋,隆冬將至,天氣寒冷,戰士們體質明顯下降,比體質下降更為揪心的是子彈奇缺,每個戰士平均只有三發子彈。

二是士氣。紅十五軍戰士是抱著求援的心理來會師的,沒想到紅一軍沒有找到,卻要與多達十萬的敵軍對陣,許多人產生了消極心理,認為這是雞蛋碰石頭,紛紛要求離開鄂豫邊。

三是敵情。根據掌握的情報,進攻鄂豫邊的敵軍,僅國民黨正規軍就有七個師另一個旅,而根據地內能夠組織起來的地方武裝僅有六個教導隊。

新任鄂豫皖特委書記曾中生親自到部隊進行動員:「我們已經飛令紅一軍回師救援,目前根據地也還有兩萬兵力可以與敵周旋。」

台下戰士發出一陣鼓噪:「別唬弄我們了,兩萬人在哪裡?」

「我說的是實情。」曾中生一五一十地報上家底:「特委手上有六個教導隊,約三百餘人槍,加上黃安、麻城、光山、羅山、黃陂、孝感六個縣的地方武裝,再加上各縣、區半脫產的補充軍、赤衛隊,總數肯定有兩萬人。」

戰士反詰道:「你有了兩萬人馬,還要我們兩千人幹什麼?」

曾中生苦笑著說:「你們是主力,他們一時半刻集中不起來。」

台下一陣轟笑。

說不動大家,曾中生把目光投向蔡申熙。在這個時刻,主官的態度可以影響和決定全軍的動向。

「留下來肯定是凶多吉少,甚至還有可能全軍覆滅。」蔡申熙的頭一句就讓曾中生涼了半截。

「但是,現在往回走就安全嗎?」蔡申熙提出的問題其實也是戰士們心裡的顧忌:「敵人不僅在鄂豫邊集中的七個師,還在通往皖西的路上布置了眾多的部隊。我們就算是回去,也首先必須突破鄂豫邊的包圍圈,然後要衝破敵人的堵截,即使能夠安全回到蘄黃廣,那裡同樣有敵軍守候著。我看,回去也是凶多吉少。」

這一番話讓嚷著要回去的戰士也涼了半截。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屍還。我們是紅軍戰士,為人民打仗,為革命犧牲,是情理之中的事。我的意見是堅決地留下來,下決心粉碎敵人的進攻。大家不要忘了,在我們後面,紅一軍正日夜兼程地往回趕呢!」

有根有據的分析,入情入理的動員,穩定了指戰員的情緒。然而,最初的戰鬥卻是出乎意料的艱難。曾中生在戰後給中央的報告中,用一段文字,實錄了這段艱苦的歷程:

(紅軍)最主要的戰略,是集中我軍最精銳的力量,來突破敵人的弱點,以轉變全部的戰局——新的局面。此時,蔡申熙同志恰恰帶領黃廣的紅十五軍過光山來找一軍,到了黃麻赤區的地界,他有千槍左右。我們認為這一力量的到來,是完成我們打破敵人包圍計劃的主力,能使我們整個計劃充分實現。不料十五軍之來,原來是找紅一軍要補充的,內部異常不健全,上下都籠罩了失敗的情緒,子彈每槍不過三彈,大部分還無棉衣,一見即知不能執行突擊敵人的任務。經過中生親去部隊中,從政治上、軍事上幫助蔡申熙切實整理,特別是動員赤區廣大群眾作熱烈的歡迎與政治鼓動,士氣為之一振,由兵士大會作出一個共同決議,不打一槍去沖入河口(敵人一團以上的兵力),繳河口敵人的械,河口一下,十五軍即可得軍事補充,赤區必然轉變新的局面。可是這一仗,十五軍的確做到沖入河口的任務,徒以補充軍不能配合,從右翼退下來,牽連十五軍也退下來。這一戰爭事實上已給了敵人嚴重打擊,使南部包圍的弧形陣地轉為守勢,這是政治上的成功。然而從此十五軍子彈每槍不滿一顆,即放哨的紅軍也要過借三顆子彈,失敗情緒自然更增長,加之吉(鴻昌)匪兩路正來的猛烈,南部敵人雖取守勢,而北部敵人卻突冒進。當然中生又親到十五軍做整理工作,仍將十五軍全部開去,阻擊吉匪羅山的一路,同時準備突擊敵人包圍的弧形以外,使敵人轉變另一包圍的企圖,經過兩日夜的持久戰……敵人無法應付,更不敢隨便分散,怕為我所乘,我們晚上常去打崗打哨,到敵人後方去殺土豪劣紳,散發傳單標語。這樣一來,無論敵人怎樣凶焰,仍然保持敵占城市、我占鄉村的均衡局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十一位犧牲在建國前的中共無銜軍事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十一位犧牲在建國前的中共無銜軍事家
上一章下一章

軍中智囊――蔡申熙(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