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09 老玻璃之s(3)
牡丹瓶有大有小,它的原形其實是承襲十九世紀末維多利亞的風格,一眼望去牡丹瓶的瓶身穩重典雅,瓶腹圓滿而緩緩向瓶口伸展收斂,宛如女人柔美的頸線;而瓶口則微張呈現波浪起伏的形狀,而瓶頸兩旁各有一條像耳朵形狀,也像女人手插腰的半弧形提把,而底座則是透明的覆盤,好讓花瓶可以穩穩的立著。
牡丹瓶多半的顏色都很鮮艷,且以紅色與藍色較為常見,底座綠色和黃色則較為少見,但也有雙色絞胎極具流動感的作品。如果把花瓶翻過來過,還會發現瓶底中央留有臍痕,稱作臍胎,有的人還會在臍胎上蓋印來區隔製作的人或公司!
也因為花瓶在台灣文化所佔有的重要性與普及性,使得遺留下來的花瓶藏物為數頗多。念大三的時候,因為出了唱片成了歌手,開始有一些經濟能力,我便比較積極走遍台灣各地,收集一些不同年代、不同工藝、較具代表性的花瓶,收到現在也有上百支的數量了。
而除了花瓶外,我也買了不少很漂亮的玻璃冰碗、水壺、杯子及盤子等食器。主要是因為台灣位於亞熱帶氣候區,炎熱的氣候促成了獨特的冰食文化,也因此產生了許多富有藝術價值的食冰器皿。
通常,盛冰當然以玻璃材質的器皿最為恰當,也最能烘托出冰食沁涼於心的口感!於是,從早期最簡樸實用的冰碗、冰水杯、水壺,到晚期注入了各種工藝裝飾性的花紋圖案,用它來盛冰,吃進口裡、看在眼裡,愉悅的飲食文化就這麼給碰撞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