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犯了重大錯誤(2)
第二次是在里賓特洛甫的辦公室里。他和里賓特洛甫正在進行談判,突然聽到警報響起。一開始,里賓特洛甫顯得比戈林穩重,坐著沒動,還側著耳朵聽外面的動靜。一會兒,聽到炸彈的爆炸聲由遠而近,當一顆炸彈落在附近,震得玻璃嗡嗡直響時,里賓特洛甫終於坐不住了,跳起來對莫洛托夫說:「莫洛托夫先生,為了安全起見,咱們還是到我的地下室去吧,在那裡可以繼續進行談判。」說著,帶著莫洛托夫幾個人,順著旋轉樓梯飛速地跑下去。從那熟練的動作看得出,這段樓梯對這位外長並不陌生……
想著想著,莫洛托夫不禁一笑,他順著這個思路往下繼續分析……在如此人心惶惶、提心弔膽之際,怎麼能開闢另一條戰線呢?眼前有兩個對手,可希特勒槍膛里只剩下一顆子彈,他是不敢這樣做的。還有第三,希特勒要進攻我們,必須從西線調兵,這勢必減輕西線對英國的壓力,他就不怕英國趁機搗亂,給他製造麻煩嗎?如果在兩軍對峙的情況下與英國媾和,他願意屈從英國的要挾,吐出已咬在嘴中的肉嗎?以希特勒的貪婪本性,這是他難以接受的。
莫洛托夫想了一路,等到了莫斯科走下列車的時候,他已經完全說服了自己。同時,他也準備好用這些理由去向斯大林報告:德國人至少在明年冬季之前不會兩線作戰,也就是說,不會在攻佔英國之前,發動對蘇戰爭。在聽完莫洛托夫柏林之行的彙報之後,斯大林沉默了一會,然後緩緩地說道:
「德國人會來進攻我們,這一點我們早就料到了。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做好充分準備,要乾的事太多了……莫洛托夫同志,如果像你說的,希特勒不會在結束對英作戰之前進攻我們,這就給我們多少留下了進行準備的時間。這個時間能有多長?一年還是幾個月?這還不能確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我們應該想方設法延長它。我們不應該去刺激希特勒,不能授人以柄,說我們在破壞同他們的協定,否則當希特勒感到我們已經準備同他開戰,那他就會不顧一切地縮短給我們的準備時間的。很可能會逼他鋌而走險,不等收拾了英國就撲向我們,這是對我們不利的。因此,要竭力避免。」
斯大林顯然同意了莫洛托夫的分析。今天到會一起參加聽彙報的還有鐵木辛哥、朱可夫等人。斯大林在說完上述那一段話后,對著鐵木辛哥和朱可夫說:「自今日起,邊境地區的部隊調動和向邊境地區的部隊調動,都要經我的批准。」
從斯大林那裡出來,朱可夫和鐵木辛哥坐進了一輛汽車。待汽車駛出克里姆林宮,朱可夫目視前方,緩慢地說道:「他現在把賭注押在了德國不會兩線作戰,和我不犯人,人必不犯我上了。他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避免戰爭。」
鐵木辛哥同樣注視著窗外,有一會兒沒做聲。等到快下車分手時,他突然對朱可夫說:「還是相信他的判斷吧……」
斯大林及蘇聯最高領導層儘管不知道希特勒確切的作戰意圖,但他們已清醒地認識到戰爭愈來愈迫近,同強大的德國作戰是不可避免的。
據蘇軍情報部門統計,從1939年10月到1941年6月,德國偵察機飛越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邊境達500多次。蘇軍統帥部十分清楚敵機的意圖,但為了避免同德國發生正面衝突,還是命令邊防部隊禁止向入侵飛機射擊。
與此同時,蘇軍也在緊張地制訂、修改作戰計劃和動員計劃,一直到大戰爆發,這項工作一直沒有間斷。計劃修訂以後立即上報斯大林,批准以後馬上下達各軍區。計劃的具體制定由總參謀部組織實施,在朱可夫任總參謀長之前,主要是由沙波什尼科夫、麥列茨科夫和瓦杜丁負責。
但是,蘇軍作戰計劃出現了一個戰略性的錯誤,即主要防禦方向的選擇出現了失誤,當時認為最危險的戰略方向是西南方向的烏克蘭、而不是西部方向的白俄羅斯。但是大戰爆發后,德軍統帥部不是在烏克蘭,而是在白俄羅斯方向集中使用了最強大的陸軍和空軍集團。1941年春天,蘇軍統帥部對作戰計劃進行了修訂,遺憾的是,並沒有完全糾正原計劃中的錯誤。
斯大林分析認為,希特勒在對蘇戰爭中首先是力圖佔領烏克蘭和頓河流域,以奪取蘇聯最重要的經濟地區,掠奪烏克蘭的糧食、頓巴斯的煤、高加索的石油。他指著作戰計劃強調說:
「沒有這些最重要的資源,德國法西斯就不可能進行長期的大規模的戰爭。希特勒已在巴爾幹站穩了腳跟,看來他將準備對西南方面實施主要突擊。」
儘管朱可夫及一批傑出的蘇軍將領都在場,但都未能糾正斯大林的錯誤。因為當時斯大林在蘇聯全黨、全軍、全國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任何人都沒有想到去懷疑斯大林的意見和他對形勢的分析,以至出現戰略錯誤,在戰爭初期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斯大林是一位卓越的戰略家,之所以出現判斷上的錯誤,是因為沒有想到德軍計劃發動的是閃電戰。閃電戰的特點是快,戰爭能在很短時間內全面結束,因此,德軍選擇主要突破方向,根本不考慮哪裡有石油及其他資源,而主要考慮哪裡兵力薄弱。
鐵木辛哥和朱可夫也未能充分考慮到戰爭初期的這種新的作戰方法,而是認為,像德國和蘇聯這樣的大國之間的戰爭,可能還像以前那樣,開始先在邊境交戰幾天,之後雙方主力才進行交戰。鐵木辛哥和朱可夫認為德軍在集中和展開的時間方面將和蘇軍一樣,而對德國的「閃電突擊」及其雄厚的財力、物力儲備估計不足。實際上,蘇德雙方在兵力及其他方面都相差懸殊,德國此時已具備發動「閃電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