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攻高唐
『PS:還是咳嗽、咽痛、發熱,難受,快快用票票來安慰一下作者吧。』
――――以下正文――――
高唐邑,得名於古高唐國,這也是周王室冊封的諸侯國,不過在後來被齊國所吞併,成為齊國的「五都」之一。
二月初,「趙、燕、宋三國伐齊」戰爭爆發,趙主父不顧國內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陽文君趙豹等人的反對,毅然決定攻伐齊國,就齊國當年「背棄盟約」、「落井下石」一事展開報復。
作為趙主父的近衛軍隊,蒙仲率領信衛軍跟隨趙主父趕赴沙丘。
與趙主父一起行動的,還有安陽君趙章。
二月十一日,趙主父抵達沙丘,召見駐軍在沙丘的趙、牛翦、趙希、許鈞等將領,商議攻打齊國的具體策略。
從沙丘往東南越過「清河」,即到了齊國境內,在這一帶齊國有兩片城邑,即高唐邑與平原邑。
據趙主父在會議中所說,齊國已經在高唐邑、平原邑兩地駐紮了重兵,嚴守防線。
畢竟兩片城邑都位於大河以北,倘若被趙國攻取,趙國的軍隊便能直接攻入齊國的腹地,甚至於威脅到齊國的都城「臨淄」。
在商議后,趙主父下令安陽君趙章與將領「趙希」一同攻打平原邑,而趙主父這邊,則命趙統領左軍、許鈞統領右軍,攻打高唐邑。
至於趙將「牛翦」,由於他麾下的軍隊皆是騎兵,不利於攻城,趙主父便授權牛翦便宜行事。
起初,蒙仲還以為趙主父授權於牛翦的「便宜行事」,即讓後者協助趙國的兩路大軍,直到幾日後,當蒙仲得知「趙國騎兵殺入高唐邑」的消息后,他這才恍然。
是的,趙主父授權於趙將牛翦的「便宜行事」,即叫後者伺機騷擾高唐、平原兩邑,殺人放火,驅趕邑地的齊國百姓,讓高唐、平原兩城皆變成孤城,以便趙軍日後攻城。
大約在二月二十日前後,蒙仲率領著信衛軍,跟隨趙主父所率的趙軍,抵達高唐境內。
蒙仲親眼所見,高唐城周邊的幾片鄉邑,皆已遭到了趙將牛翦麾下騎兵的騷擾與進攻,邑地內的齊國平民幾乎都已經逃亡,時不時還能看到一具具齊國平民的屍體,有男有女。
這讓蒙仲不禁回想到了他在宋滕戰場上的經歷――記得那時候,他也是乘坐著戰車,看到一片狼藉的邑地,只不過當時在滕國,而如今在齊國罷了。
倘若說當時宋國攻伐滕國的戰爭是不義的,那麼今日趙國討伐齊國呢?
雖說趙主父攻伐齊國的理由,是報復齊國當年「背棄盟約」、「落井下石」,但不能否認,這場仗最先受害的,卻是齊國的平民。
並且,為了方便攻打高唐城,便事先在高唐城周邊的鄉邑屠殺、放火,驅趕居住在當地的齊民,似這種戰爭方式,又怎麼稱得上是大義的。
戰爭,沒有義或不義,蒙仲切身領悟到了這個道理。
但讓他有些無奈的是,無論是宋國伐滕,還是趙國聯宋伐齊,他作為宋人,都是既得利益的一方,這讓他不知該如何客觀地看待整件事。
不得不說,親眼目睹趙國士卒攻打高唐的過程,就跟宋國的士卒一樣,趙軍士卒也會屠殺齊國的平民,並且誰也不會覺得這是一件錯誤的事。
見齊國的平民死傷過多,蒙仲委婉地對趙主父說道:「趙軍殺戮過多,不利於趙國日後治理高唐。」
沒想到趙主父卻輕笑著說道:「不先攻下高唐,談何治理?」
說罷,他笑著說道:「蒙仲,我知道你什麼意思。……你大概是覺得,平民是兩國戰爭的無辜者,但事實上,戰爭一旦開啟,沒有誰是無辜者。……若牛翦不事先率領騎兵驅逐鄉邑內的齊人,難保這些人日後不會成為阻擋我趙國士卒進攻齊國的阻礙。想想滕國『無辜』子民,最終不也成為了宋軍的阻礙么?」
『滕國?』
蒙仲一臉意外地看向趙主父,他沒想到趙主父竟拿滕國的百姓舉例。
彷彿是猜到了蒙仲的心思,趙主父抬頭瞧了一眼遠處的高唐城,淡淡說道:「這世上,哪有那麼多義或不義的戰爭,目的皆是為了爭奪土地罷了,『仁義之戰』不過是一個糊弄人的說辭,包括我,我以『齊國背棄盟約』而去討伐它,說到底也只是為了與燕宋兩國瓜分齊國而已,是故……」
他轉頭看了一眼蒙仲,語重心長地說道:「你乃大將之才,但首先,你得拋掉心中那幼稚的想法。尤其是在事關一個國家存亡的戰爭中,你以為當真會有什麼『平民』是無辜的?」
「……」
趙主父的話,讓蒙仲感觸頗深。
當日,當趙主父率領的軍隊駐紮於高唐城西北大概二十里處后,高唐城便派來了使者,在請見趙主父后,責問趙軍為何無故進犯他齊國。
趙主父沒有跟這個使者多廢話,因這名使者態度不恭,便命令士卒將這名使者用棍子痛打了一頓,然後將其趕出了軍營。
隔天,高唐城再次派來了一名使者。
可能是得知了前一名使者的經歷,這名使者在請見趙主父時,態度明顯恭順了許多,簡直可以低聲下氣來形容。
此人表示,趙主父無端率軍攻打齊國,這其中肯定有什麼誤會在――倘若是錯在他齊國,請容許他先稟報臨淄,再由臨淄派人與趙主父和談。
然而,即便這名齊使態度已十分恭順,但趙主父還是沒有改變心意,依舊下令攻打高唐。
二月二十八日,趙軍首次對高唐城展開攻勢。
這場攻城戰,趙軍共投入士卒約六萬人,總共持續了三個時辰,五次攻上高唐城的城牆,但由於高唐城內的齊軍亦頑強抵抗,趙軍最終還是沒能攻破城池。
大約是在未時前後,趙主父下令鳴金撤兵。
對此蒙仲感到非常驚訝,因為此時距離黃昏仍有兩個多時辰的時間,完全還有攻陷高唐城的可能性。
在聽了蒙仲的困惑后,趙主父笑著說道:「今日來時,我趙軍精力充沛,可苦戰近三個時辰,仍未能攻陷城郭;眼下我趙軍士卒士氣大跌,精力亦不如最初,就算再攻兩個時辰,難道就能攻破高唐了?……還不如在我軍出現巨大傷亡前撤兵,待過兩日後,等士卒再次養足力氣,再一鼓作氣攻下高唐!」
這份見解,就算是蒙仲這樣讀過不少兵書的人,亦感覺茅塞頓開。
不得不說,戎馬半生的趙主父,他對戰局的把握,遠不是讀過幾部兵法的蒙仲可比。
也可以說是蒙仲的幸運,在趙軍攻打高唐城的期間,蒙仲作為趙主父身邊的近衛,時不時就能聽到趙主父對敵我雙方軍隊以及局勢的點評,比如說,在齊軍選擇死守城郭的情況下,趙軍應該如何採取謀略,且齊軍又該如何化解等等。
這些寶貴的經驗之談,讓蒙仲受益良多。
三月初四,在趙主父準備二度攻打高唐城時,有一名從臨淄而來的齊國使者來到了趙軍的軍營,請見趙主父。
這名齊國使者的來頭很不簡單,他乃是齊國國相薛公田文的客卿,著名說客蘇秦的弟弟,「蘇代」。
當年,蘇秦起初決定赴秦國施展抱負,但由於當時秦國剛剛處死商鞅,且秦武王厭惡說客,蘇秦便從秦國離開,來到趙國,但由於趙成、李兌不喜蘇秦,蘇秦最終還是從趙國離開,來到了「燕文侯」時期的燕國,且得到了燕文侯的重用。
燕文侯派蘇秦出使趙國,希望改善趙燕兩國的關係,此後才有蘇秦說服趙肅侯,聯合諸國抗擊秦國。
在蘇秦受重用於燕國的那段時間,他的弟弟蘇代、蘇歷等人,亦紛紛來到了燕國定居。
隨後燕文侯過世,傳位於燕易王,燕易王過世又傳給燕王噲――即因為想要將君位禪讓給國相子之,而使燕國出現了內亂,險些被齊國所攻滅的那位燕國君主。
在燕易王過世前,蘇秦、蘇代等人作為燕國的使者出使齊國,且此後定居於齊國。
值得一提的是,在燕國的「子之內亂」這件事中,蘇代扮演了一個極其關鍵的角色,是他說服了燕王噲信任國相子之,甚至於將所有的國家大事都交給了後者。
其原因就在於,蘇代與燕國國相子之有聯姻。【PS:一說是蘇秦與子之有聯姻。】
此後,蘇代亦代表齊國出使魏國、楚國,甚至是宋國,是當世較為著名的縱橫家。
對於這樣的人物,縱使是趙主父也得給予其相應的尊重。
片刻后,在趙主父的允許下,身穿華服的蘇代來到了趙軍的帥帳。
據蒙仲目測,這蘇代大概四十餘歲。
在請蘇代在帥帳內入座后,趙主父吩咐下卒備上酒菜,款待蘇代,畢竟蘇代亦曾多次出使趙國,趙主父與他並不陌生。
酒過三巡后,趙主父這才笑著問道:「今日蘇先生前來見我,不知有何要事?」
「趙主父明知故問。」蘇代笑著說了一句,旋即端正了表情,正色說道:「在下特為解趙國之滔天巨禍而來。」
聽到這話,趙主父與蒙仲,不約而同地挑了一下眉毛。
只因為蘇代這種「危言聳聽」的伎倆,早已經被這世上的說客用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