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漢帝之威
很快的,韓易一直所不知漢帝的用處,開始發揮其巨大的威力來。
首先,漢帝下詔,年後正式改元建安。拜袁紹為大將軍兼司隸校尉,總領全國內外諸軍事。拜曹操為司空,沮授為尚書令,田豐為御史中丞,總攝政事。袁紹部下的其他文武大臣,亦皆有任用。
對外,升任公孫瓚為驃騎將軍,假節,薊侯,幽州牧,命北征烏桓、鮮卑及遼東的公孫度。升任袁術為車騎將軍,假節,吳侯,揚州牧,命鎮壓南部山越人。
升任劉表為鎮軍大將軍,假節,江陵侯,荊州牧,並督荊、交、益三州軍事。升任韓遂為征西將軍、允吾侯、雍州牧,馬騰為鎮西將軍,成紀侯、涼州牧。關西諸將亦有升賞,命鎮羌人。
又升任并州刺史張楊為建威將軍,狼孟侯,領并州牧,駐軍雁門,以防河西鮮卑。升任青州刺史孔融為少府,升任青州別駕劉備為建威將軍,膠東鄉侯,領青州牧,命征討青州黃巾。為升任兗州刺史呂布為鎮北將軍,加邑三千戶,領兗州牧。
最後升任韓易為司徒,平輿侯,食邑一萬五千戶。還命韓易護送伏皇后、百官入鄴,並留在鄴城輔政。特升任陳國相韓馥為豫州牧,管理韓易離去后的豫州事物。
而益州方面,因新任益州牧劉璋與同樣新任的蜀郡太守荀攸大打出手,漢帝特命人為之講和,劉璋與荀攸亦上書支持漢帝。徐州的陶謙聽聞漢帝徵召韓易入朝輔政的詔書後,態度亦變得曖昧起來。
漢帝詔令一下,讓全國上下十四州盡皆震動起來。原本在韓易眼中不甚重要的漢帝,立時讓袁紹與韓易之間的形勢全然轉變過來。
韓易萬萬沒有想到,這漢帝的名份竟然如此之大。縱然手中無兵無權,可是一到擅長運用之人手中,立時變得大義凌然。特別是以大義討伐不從,就如自已以仁道討伐暴虐的曹操一般,勢如摧朽,一詔敗敵。
韓易沉悶的坐在征東將軍府的政廳之中,麾下的上百文武亦沉悶的坐在廳中不語。袁紹假借漢帝之手大封官爵,世人雖知朝庭大權皆在袁紹,可是依然不得不聽。
公孫瓚不敢再度攻打冀州了,呂布與張楊也變得態度不明起來。就連麾下文武,也沒了最初時的氣勢昂揚,認為這個天下指日可定。原本是韓易三麵包夾袁紹之勢,不想漢帝剛剛一入手,反讓韓易變得孤立無援起來。更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董卓之勢,恐將被天下人圍攻矣。
韓易見麾下文武並沒有好的意見,只是一味的勸說韓易莫要輕離豫州。袁紹縱有天子在手,也奈何不得韓易。韓易只得揮退了大半人員,只留下了車臘、成齊、文丑、高覽等十餘親將,並艾科、樂彭、鮑鴻等十數位文吏。
艾科出列稟道:「主公,為今之計,能供我方選擇之法不多。昨夜我與樂子才、鮑吉昌商議后,共得三計,還請主公斟酌。」
韓易這才回過神來,問道:「哦?不知尚有何計?」
艾科清了清嗓子,說道:「下策為武策,主公所據之轄地不小,人口更過千萬之眾,可謂三分天下而有其一。主公大可冒姓先秦時的姬氏韓姓子孫,自立為帝,組建大韓一朝,封賞百官,並以武力征服天下。」
韓易搖搖頭道:「此舉太過霸道,不勝則亡,對我無益。而且一但稱帝,轄下的親漢之人,只怕叛亂連連,到時莫說要平定天下了,就連自保都十分困難。」
艾科又道:「中策為文策,我方既然撐握了從西涼軍中投來的皇后與百官,而故都雒陽更在我方之手。主公大可命人寫下檄文,曆數袁氏誤國害國之實。責袁紹名為奉迎天子,卻將皇后、百官棄之於一旁,實為劫掠天子。再起麾下大軍挾裹皇后與百官一齊至鄴城,迎漢帝返回雒陽親政。」
「袁紹若是不從,主公就與袁紹於鄴城之下,決戰一場。速戰速決,以一戰定下勝負。此時其他各方勢力未知勝負若何,必然不敢插手其中,以我軍之勢,袁紹軍當可一鼓滅之。到時的漢帝,無論是迎立還是罷廢,全憑主公一言而決之。」
韓易沉默良久,此策雖好,但是速戰速決之策真的能行么?袁紹向來威信著著,在河北之地極得人心。縱然能敗袁紹,袁紹向北方退卻,一時之間只怕也奪不回天子才對,久后必有他變。韓易又問道:「不知上策為何?」
艾科深深的稟道:「上策為縱橫策,主公大可迎回弘農王,復立為帝。反正百官都是現成的,就於平輿為都,與河北的袁紹分庭抗禮。同樣四處大封官職,與袁紹爭奪天下人心。再起兵攻伐袁,以定正統。等天下平定之後,再讓弘農王禪讓帝位於主公。」
弘農王劉辨本就不願與其弟相爭,自已若強行迎立其重登帝位,他不會願意,自已心中的那道關也過不下去。這隻能是做最終的手段了,看來中策才是最為可行的。
韓易思道:我若與袁紹決戰,這四方勢力就不得不預作考量。袁術江東未定,又有邱瑞在旁牽制,彼不敢動彈。荊州劉表有成齊守在南陽之地,劉表有所動作,也會有些顧忌,必然動作不大。西涼的韓遂、馬騰去年新敗,只怕動作也不大,實在不行,令汪洋京兆也罷。」
「那麼只剩下據有兗州東郡與濟陰郡的呂布,及徐州的陶謙二處了。陶謙老弱,縱然忠誠漢室,可與袁紹的距離過遠,而自已卻近在咫尺,只怕不會明顯的反對自已。那就只剩呂布一方為不安定的因素了。以呂布的善變習性,在自已決戰之時反戈一擊,也不是不可能之事。東郡、濟陰的位置太過重要,不能留他。」
韓易立即叫道:「傳令袁渙出使兗州呂布處,請他改任平東將軍、徐州牧,請陳宮改任東海太守,張邈改任彭城相,高順為下邳相,張遼為琅邪太守。陳國相韓馥升為兗州牧,諸葛玄改任濟陰太守,原東海太守劉馗改任陳國相,太史慈任沛相,李通任魯相,王當任東郡太守,田棕任河內太守……」
在一連串的任命之後,韓易又說道:「偃兒,你同與曜卿出使兗州,可先去尋嚴夫人與呂小姐幫忙說項。皇帝在袁紹之手,所命皆非皇帝所願。袁紹此時就如董卓初時一般,還請奉先兄萬萬不要再度上當了,不然恐遭世人所笑。」
朱偃謹慎的與袁渙拜別而去,韓易知道呂布此人向來極重家人之言,也不知偃兒此去能否堅定呂布之心?
此時欲要提前與袁紹決戰,韓易雖去信幽、並二州,卻還未知公孫瓚與張楊之意,無了他們之助,在準備上自然有所不足。不過韓易相信,單憑自已一方,亦能擊敗袁紹。
就在韓易調兵遣將之時,又請麾下的博士文膽邯鄲淳為自已代筆,與袁紹在文筆上先打上一場,看看勝負如何。特別是讓世人知曉,自已以下犯上的「清君側」,絕對與前漢景帝時的「清君側」不同,只為救帝,非是奪位。
邯鄲淳,又名竺,字子叔,又字子淑,或作正禮,潁川陽翟人氏。邯鄲淳自小便有才名,博學多藝,善寫文章,又懂得「蒼、雅、蟲、篆,許氏字指「,乃方圓遐邇的名士。不過亦因為是寒門士人的緣故,年近六旬依然不能出仕。直到六旬已過,在從長安逃至南陽時,方被韓易所聘用。
邯鄲淳得韓易所命,大喜過望,以征東將軍之文膽發表討袁檄文,必可令自已名揚天下矣。邯鄲淳苦思數日,當即做表一篇,洋洋洒洒數千字,把袁氏從曾祖至上而下的骯髒事罵了個遍,直指袁紹乃是禍亂天下之魁首,比董卓更惡上百倍的罪魁禍首。只要袁紹一除,天下當清也。
邯鄲淳的一文,即盡嘲笑、譏諷之能事,也不泛幽默有趣之語句。非袁紹方之人見了,喜笑樂見,朗朗上口,人人能誦。真袁紹方之人見了,只覺羞愧的無地自容,抬不起頭來。
袁紹聞檄大怒,差點沒有氣得吐血,當場傳令以千金求斬邯鄲淳之首。邯鄲淳一文既出,天下聞名,世人才知原來韓易麾下還有這般人才。並非一味的武夫、寒門士子與卑劣的無德小人。
袁紹忙令麾下文豪陳琳做檄以作反擊。陳琳,字孔璋,廣陵射陽人氏,才思敏捷,文字優美。其檄文風格雄放,文氣貫注,筆力強勁。陳琳的檄文一出,頓將邯鄲淳之檄文壓下一頭來,讓人競相爭誦。
邯鄲淳見了檄文,自知不如,忙向韓易陪罪。韓易大笑道:「觀此檄文雖美,似是勝我方一籌,但我知袁紹已無能為也。不能尋我歷年之大差錯,只能究結於我的身世、出身,以及做嫯婿時的事情道出。我觀此檄文,不像是罵我,反而是向我揚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