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騰龍卧虎
又追了一陣,夏侯淵將再次阻道的高達一部團團圍住,正準備圍殺,有鄧當引大軍來救。一路且戰且走,終於還是被韓軍逃入了黎陽港中。
曹操將戰況上報袁紹,袁紹大喜,令盪陰的趙睿再領萬人前去支援曹操。曹操又調來黎陽的曹仁一部,共統三萬軍圍攻黎陽港起來。車臘之死,讓韓軍的士氣大沮,有些抵敵不住。無奈之下,只得乘夜撤離了黎陽港,並放火燒毀,退回了南岸來。文丑、高覽兩軍聞報后,也只能稍稍後撤。
韓易得聞車臘之死,心下大悲。車臘精於兵事,老於事故,可謂韓易及麾下諸將的兵事之師也,極得韓易的尊敬。不想竟然於河北之戰中陣亡了,直叫韓易傷痛不已。
天氣嚴熱,車臘已然早早的運回南岸,葬於延津之畔。韓易於是親到黃河邊上,祭奠車臘的亡靈。而車臘之子車靖,此時正在泰山與劉備大軍對陣,不能抽身,唯有遙遙祭奠。只是父喪之事,終究讓一向沉冷的車靖失了心智,被劉備連勝數場。車臘只得上書韓易,請求為亡父丁憂。
據車靖所言,劉備此人用兵雖然一般,但其麾下的大將關羽、張飛二人十分的勇悍,非常人可勝的。韓易一直明了張飛之勇,如今才得知劉備麾下尚有關羽此人。
韓易得書後十分為難,麾下諸將各有任命,哪裡還有大將可替代車靖之職。陳到、李通、高達太過稚嫩,新降的徐晃資歷又淺,不能服眾。唯一可信又有資歷的只有餘化,可其又只擅長奔襲突擊之法,不太擅長陣地而戰。
恰在此時,有長安的汪洋來使求告,說聞知殺父之仇人張飛與劉備在青州,希望能至泰山一線與其對敵。韓易久思之下,只得同意二人之請,令余化前往長安坐鎮,令汪洋轉調泰山,讓車臘離軍為父丁憂。
經此一事後,韓易才覺方面之將太缺,若想一統天下,只怕力有不及之處。於是又細細的考量麾下的年青諸將,認為魏延、郝昭、呂岱、牛金、徐盛、丁奉、潘璋等七人可有大用。
恰巧此時豫章各地的山越叛亂四起,據豫章太守邱瑞察知,其背後有袁術與劉表兩家的影子。邱瑞夾於袁術與劉表之間,頗有些抽不開手腳。
韓易便令剛剛與廬江喬公之二女定下親事的朱寧、周瑜二人,一為豫章廬陵令,一為豫章南城令,領七將共率七千兵馬南下豫章,征討山越之亂,以為培養征戰經驗。
徐州的呂布聞知車臘之死,也知曉車臘在韓軍之中的地位,於是派部屬許汜、秦宜祿前來弔唁。許汜問道:「韓征東,我家主公問詢,河北戰事甚重,為何您卻將太史慈、李通、王忠、趙稚長等二萬人置於沛魯之地?不調至他處?」
韓易一怔,笑道:「太史慈在沛國,那是為了防備九江的袁術軍。李通在魯國,那也是為了支應泰山的車靖,所以才未能輕調他處。」
許汜笑道:「原來如此,只是此四將屯兵防備之地較近徐州,我家主公還以為此是為了防備他而設的。」
韓易大笑道:「我與奉先乃兄弟也,如今更有兒女之親。我兒朱偃尚在徐州奉先處未歸,可說不異於質子,我如何會有防備奉先之心?」
許汜拜道:「我家主公甚愛偃公子,有意將平生所學盡授於偃公子。是以強留於徐州,非是將之視為質子,還請韓征東放心。至於太史慈、李通諸將,韓征東也可調至他處。若韓征東依然有疑,我家主公可親率大軍南攻揚州袁術,再派高君理、張文遠助攻青州的劉備,如何?」
韓易大喜,拜道:「如此,便多勞奉先兄了。」
常山的使者成章終於到了平輿,韓易親迎笑道:「爾樂從常山國遠來,我不甚歡喜。我素知你與我表兄以兄弟相交,我又稍長於你,你我亦可以兄弟相交。」
成章拜道:「如此,我便恭敬不如從命了,章拜見明遠兄長。」
韓易笑問道:「爾樂賢弟,未知我表兄如今之意如何?」
成章長嘆道:「長存大兄的初時本意是想投效一明主,為其征伐天下。而後見張角兄弟暴虐,是以棄之。后本想隱伏於野,擇時而起。卻被我強求救了十萬黃巾軍,從而被世人所忌。這十年來,長存大兄也曾想過投效一方。可觀來觀去,鄰近別無明主。反而是明遠兄長在中原的聲望最好。」
韓易大喜,問道:「表兄意欲助我平定天下否?」
成章點了點頭道:「長存大兄在三年前便有此意了。只是大兄的性子……太過優柔寡斷,過於仁慈了。他若領兵征戰,天下幾無抗手,可是處理內務卻一塌糊塗。治理常山已有十二年了,百姓雖然悅服,可是對張燕等輩卻始終奈之不何。反而被張燕乘機拉攏了不少人過去,此時的常山,大兄的勢力反佔劣勢了。」
韓易眉頭大皺,轉瞬卻又舒展開來,此世上哪有十全十美之人?比如與自已有關的數人,自已便是自信與霸氣不足,邱瑞就太過愚忠愚孝,朱勉又多偏激。而麾下文武,樂彭耳根過軟,艾科好色無厭,鮑鴻愛財如命,文丑太重感情,高覽不能與人相善,成齊喜義氣用事,陸平陰冷,汪洋傲慢、車靖不通情理,周戈過於輕敵,余化自視甚高等等。
韓易問道:「不知表兄的確實想法若何?」
成章遲疑道:「長存大兄欲與張燕兩分,退出常山。」
韓易大驚,叫道:「為何?表兄才是常山相,常山之主,為何反將常山讓與張燕?」
成章苦笑道:「長存大兄隱伏十二年不動,眾將暗怪大兄胸無大志。常山的五萬大軍,只有萬餘聽令,各縣官吏更只有三成聽令了。大兄雖能擊敗張燕,但卻不想讓常山這片世間樂土重新變成死亡地獄。所以才有了離去之念。」
韓易連連搖頭,叫道:「他若不在常山,焉知常山不會被張燕變成地獄?」
成章嘆道:「張燕雖然野心勃勃,但為人卻不暴虐。大兄欲要先助明遠兄長一統天下,再以大勢來迫張燕。或可讓常山免於戰火吧。」
韓易點點頭道:「如此也好,表兄久困常山,便如潛龍在淵,其才不得盡展,脫開常山國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是了,并州的張楊對我態度暖昧,表兄可領兵威壓張楊,為我佔住并州如何?」
成章驚疑的問道:「張楊已被其部將楊丑所殺,楊丑又被眭固所殺,眭固已經舉并州投降了袁紹,明遠兄長還不知么?」
「什麼?」韓易大驚。
原來,張楊懼於皇帝之令,對韓易有意疏離,特別是在車臘陣亡之後,更上書恭賀朝庭。此舉卻惹惱了向與韓易相善的大將楊丑,楊丑外結西河的留守大將呂曠,內誅張楊於陰館。
不想時有袁紹的密使董昭,使睦固誅殺楊丑為張楊報仇,曆數韓易假借楊丑之手殺死張楊之罪,挑唆并州軍投降袁紹一事。因為此事在之前並未告知韓易知曉,雁門距離汝南又遠,是以韓易竟然毫不知情。
韓易嘆道:「張楊為人忠義重情,上書恭賀鄴城的朝庭,也只是在表面上與我撇開關係,暗中卻絕不相背。楊丑性急,何故行此惡事,反讓他人疑心我為人不義邪?」
成章勸道:「事已至此,明遠兄長不要自惱了。我已早一步告知長存大兄,長存大兄只怕已經兵出常山,擊破眭固了吧。」
韓易搖頭嘆道:「張楊無甚主見,死了雖讓我宛惜,倒還無妨。只是他的死,卻會讓與之相善的徐州牧呂布懷疑於我,此後,徐州只怕又將成為不安定的因素了。」
本將於八月起兵攻打九江的呂布,聽聞張楊之死,頓時大怒,召回領兵二萬助攻青州的高順、張遼二將,就欲轉攻韓易。此時卻接到韓易的一封書信,上書道:「并州之事,非我所為,我問心無愧。」
又傳來沛國的太史慈、王忠已經領兵前往東郡,魯國的李通、趙稚長也領兵進入泰山郡,徐州距離汝南基本毫無大軍的蹤跡。不久后,韓易又親率五萬大軍出汝南,望東郡而去。
呂布疑惑難解,在嚴氏與女兒、朱偃的再三勸解下,終於放下了張楊之死,派員前往并州探查消息去了。只是聽聞張楊曾恭賀朝庭車臘之死,心中就算是再有不滿,卻也不再一意的怨怪韓易了。
八月,潛伏常山十二年之久的付薪,終於一展獠牙,一戰擊破眭固與前來就任并州刺史的袁紹之甥高幹,斬眭固於廣武,高幹領軍退於上黨。
袁紹大驚,急令曹操引兵前往支援,並遣使至常山國誘召張燕。張燕斬殺袁使,出兵巨鹿與麴義大戰。不想張燕軍大敗,反被麴義侵入了常山國中。
張燕頗為後悔,卻又不願服輸,再次集大軍與麴義大戰,卻被麴義連戰連勝,奪走了南部大半常山國去。張燕無顏救助并州的付薪,只得向幽州的公孫瓚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