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會戰序幕
1942年7月3日,希特勒離開「狼穴」乘專機飛往德軍東線作戰指揮部。他正在考慮要將大本營從「狼穴」遷至烏克蘭境內的維尼察,代號「狼人」的暗堡,以便就近指揮第二階段攻打斯大林格勒戰役。飛機穿越雲層,希特勒凝望著機翼下遼闊的俄國大地,心中充滿了欣喜。他想到他的軍隊正兵分三路在這塊肥沃的領土上挺進。其中一支他心愛的精銳之師——第6集團軍已經越過平原,向頓河河岸進逼。一場血戰將要在斯大林格勒打響。這時他的腦海中浮現出6個多月前遭到蘇軍頑強抵抗,最終以德軍慘敗而告終的莫斯科會戰,心中對即將開始的作戰有些擔心。但隨即擔心就消失了,眼下正是無處不飛花的夏天,不是嚴寒的冬季。何況這一次蘇軍已快崩潰了,他想起前線送來的報告,這位法西斯獨裁者臉上露出了殘忍的笑容。1942年6月28日,德軍在北起庫爾斯克,南至塔甘羅格的近700公里的戰線上發動進攻。不到一周,德軍左翼進抵沃羅涅日頓河河岸,然後沿頓河和頓涅茨河之間的走廊帶南下,直指斯大林格勒。不設防的斯大林格勒一夜間成了前線城市。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斯大林面容嚴峻,手裡拿著煙斗,在辦公室陰沉著臉,緩緩踱步。前方的戰報讓人沮喪。僅僅3個月前,斯大林對戰局充滿樂觀、自信。豈料戰場形勢逆轉,蘇軍節節敗退,德軍如潮水般湧來,從克里木到哈爾克夫,幾乎全線潰退。斯大林還沒好好思考一下,德軍的坦克已沖向伏爾加河畔。斯大林連連搖頭。他後悔居然沒有判斷出希特勒夏季功勢的主要方向,更讓他痛心的是哈爾科夫的慘敗。現在為時已晚,斯大林格勒危在旦夕。「報告!」「進來!」斯大林頭都沒抬,繼續踱著步子。華西列夫斯基上將走了進來,他將一張地圖鋪在辦公桌上,輕輕地對斯大林說道:「斯大林同志,我來向您彙報斯大林格勒的防禦狀況。」這位接替因病去職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帥的新任總參謀長,滿面倦容,他一邊彙報,一邊用手指在地圖上比劃著。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位於頓河河曲(即頓河大彎曲部)以東約60公里的伏爾加河西岸,是蘇聯歐洲部分東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鐵路和水運樞紐,也是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和戰略要地。當時有人口50多萬,各種工廠126個。十月革命后,為了保衛蘇維埃政權,幼年的紅軍曾在這裡同帝國主義支持的白衛軍展開過激烈的爭奪。1918年,斯大林親自指揮這裡的紅軍和工人進行了勝利的察里津保衛戰;1919年,又是斯大林領導南線紅軍再次收復察里津,粉碎了敵人妄圖切斷莫斯科同南部糧食、燃料產地的聯繫從而扼殺蘇維埃國家的陰謀。所以後來(1925年)就將察里津改稱斯大林格勒。國內戰爭結束后,蘇聯人民很快把這座英雄城市建設得更加壯麗。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紅十月」冶金廠、「街壘」廠、造船廠和石油機械廠等平地青雲,巍然矗立;波瀾壯闊的伏爾加河上,船隊疾駛,有如穿梭;在密如蛛網的鐵路和公路上,車輛如雲,日夜飛馳。這座歷史名城,西連頓涅茨工業區,南通巴庫、高加索油田和庫班糧倉,東接烏拉爾新工業基地,北達首都莫斯科。對斯大林格勒的重要地位,德國人曾作過這樣一個比喻:莫斯科是蘇聯的頭腦,斯大林格勒是蘇聯的心臟。希特勒則直言宣稱:「斯大林格勒對於我們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斯大林的眼睛緊緊盯著地圖,將手指狠狠地指在斯大林格勒的位置上,斬釘截鐵地說:「斯大林格勒無論如何要守住,要不惜一切代價阻止德軍前進。」當時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只有第62、第63兩個集團軍。約16萬人,2,000門大炮,400輛坦克,454架飛機。而進攻該城的德第6集團軍擁有6個主力軍、2個坦克軍,27萬餘人,3,000門大炮,500輛坦克,還得到德第4航空隊1,200架飛機的空中支援。於是斯大林作出了命運攸關的決定: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將駐守莫斯科的預備隊調往斯大林格勒城。一道道命令從克里姆林宮發往各地:7月4日,第5預備集團軍司令員接到命令:「集團軍主力火速進抵頓河東岸,其任務是固守頓河東岸。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敵軍渡過頓河,執行情況要及時上報。」7月9日,駐紮圖拉集訓的一支後備軍被緊急改編為第64集團軍,代司令員瓦西里?崔可夫中將奉命率部前往斯大林格勒加強防禦。7月11日零時20分,第62集團軍科爾帕克奇接到命令,要求部署在斯大林格勒地區的該集團軍火速進抵該市接近地,在克列茨卡亞至蘇諾維基諾設置防線。7月12日,大本營命令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統轄第52、63、64集團軍及原屬西南方面軍的第2l集團軍、第8航空兵集團軍。司令員由原西南方面軍司令鐵木辛哥元帥擔任,赫魯曉夫任軍事委員,博金任參謀長。方面軍的任務是固守頓河沿岸,從巴甫洛夫斯克至上庫爾莫亞斯卡亞500公里長的防線。7月14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通過決議,宣布斯大林格勒進入戰爭狀態。鐵木辛哥元帥隨著潰退的蘇軍向伏爾加河畔撤去時,心裡是多麼不情願。悔恨和內疚折磨著他,才幾天人就瘦了一圈。望著周圍軍服上沾滿血跡和塵土的士兵,他的心在滴血,眼中流露出一種悲涼的神情。當他接到最高統帥任命他擔任新組建方面軍司令的命令時,他有點出乎意料,感動得兩眼潮濕,暗暗下了決心,拚死也要頂住德軍的進攻。新組建的方面軍在各級指揮員的努力下,開始向指定地域開進。在通向斯大林格勒的大路小徑上,出現了一支支由部隊、坦克、炮車連成的急流。它們晝夜向伏爾加河奔去、向頓河草原奔去。在開闊的地帶,每當天空出現德軍飛機,這一股股車流、人流或就地待命、養精蓄銳,或跑步跳躍、加速前進。一走進伏爾加河畔,他們就按照命令,消失在茫茫的頓河草原里。最先進入陣地的是科爾帕克奇少將指揮的第62集團軍。該集團軍編成內有6個步兵師、4個團和6個獨立團,防守著從頓河大彎曲部的克列茨卡亞至蘇羅維基諾約90公里的防線。科爾帕克奇將軍經歷了多年戰爭的考驗,部隊一到目的地,他馬上組織防禦,組織火力系統,對陣地實施觀察。科爾帕克奇站在一座小山崗上,通過望遠鏡觀察著周圍的地形。他發現由於戰線過長,蘇軍大部分陣地設置在光禿禿的草原上,沒有來得及利用周圍河流溝谷等天然屏障。這一地形對防守極為不利,卻對德國空軍和坦克部隊開展進攻大有益處。他不由得深深地擔憂起來。科爾帕克奇不知道,其它部隊的準備狀況更糟。第64集團軍還在由圖拉向斯大林格勒進軍的途中。7月17日拂曉。蘇第62集團軍第192師第676團在頓河草原的普羅寧村與德軍第6集團軍的先遣部隊相遇。兩軍接火后,德國人的坦克就圍了上來。第676團戰士依仗地形頑強抵抗,德軍投入了增援部隊,飛機也前來助威。炮聲轟鳴,眼看快被包圍,蘇軍開始向後撤退,潮水般的德軍向頓河大彎曲部湧來。這場規模不大的遭遇戰揭開了斯大林格勒大會戰的序幕,它很快引起世人矚目,逐漸演變成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進程的一次轉折性戰役。斯大林和希特勒就是從這一天起,把各自越來越多的部隊投入到這場曠日持久的血戰之中,並最終決定了雙方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