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 四(1)

等待 四(1)

隆美爾和蘭之間關係很親切、隨和。幾個月來,他們經常呆在一起。蘭是2月間轉到隆美爾這裡來的,這以後幾乎每一天,他們都要一起到某地去做長途巡視。他們通常凌晨4時半上路,用最高速度駛往隆美爾管轄下某個遙遠的角落。今天去荷蘭,明天去比利時,再下一天說不定又是去諾曼底或布列塔尼。意志堅強的陸軍元帥充分利用每分每秒。他對蘭說過:「我現在只有一個真正的敵人,那就是時間。」為了制服時間,隆美爾既不寬容自己也不放鬆手底下的人。從1943年11月被派到法國來的第一天起,他就這樣拚命工作。

那年秋天,負責全部西歐防務的馮·倫德施泰特請求希特勒給予增援。可是他得到的卻是這個講求實際、勇敢大膽、雄心勃勃的隆美爾。使貴族氣十足、68歲高齡的西線司令感到屈辱的是,隆美爾身上帶著一個「彈性命令」:指令他視察海岸防禦工程——也就是希特勒大吹大擂的「大西洋壁壘」,然後直接向元首的總部彙報。感到難堪與失望的馮·倫德施泰特對比他年輕的隆美爾——他管隆美爾叫做「娃娃元帥」——的到來大為光火,以致前去質問最高統帥部參謀長威廉·凱特爾陸軍元帥,上面是不是派隆美爾來接他班的。對方告訴他,「不要胡亂作出錯誤的結論」,還說「隆美爾縱然才華出眾卻還沒有資格充任這個職務」。

隆美爾到任不久即對大西洋壁壘作了一次旋風性的視察——他見到的事情使他大為震驚。只有極少地方,海岸的鋼骨水泥巨大工事是完成的:那是在主要的港口、河口以及俯臨海峽的處所,大致上是從勒阿弗爾以北到荷蘭。其他地方,防禦工事完成的程度多少不等,有些地方工程甚至還沒有開始。的確,即使在目前的狀態下,大西洋壁壘也是一道令人畏懼的障礙,在工程完成的地方,簡直可以說是重炮林立。可是能讓隆美爾感到滿意的地方未免太少了。缺的東西太多,無法阻擋隆美爾知道必定會到來的大屠殺——他始終忘不了去年北非他輸在蒙哥馬利手裡的那次鎩羽大敗。在他那雙愛挑剔的眼睛看來,這整個大西洋壁壘簡直是一場鬧劇。他曾用德語——這種世界上表現力最強的語言之一宣稱,這是「希特勒的Wolkenkuckucksheim(雲端布穀之鄉)里的一個幻想」。

僅僅在兩年前,這個壁壘幾乎還沒有一點點痕迹。

一直到1942年,對於元首和他的趾高氣揚的納粹黨人來說,勝券在握,海岸防禦毫無必要。字旗到處飄揚。一兵未發,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即已摘取到手。早在1939年,波蘭就被德國和俄國瓜分。戰爭未打滿一年,西歐不少國家像熟蘋果一樣紛紛墜落。丹麥陷落在一天之內。挪威從內部滲透,費時稍久:用了六個星期。接著在5月與6月,僅僅用27天而且沒有任何形式的前奏,希特勒的打閃電戰的軍隊就長驅直入荷、比、盧、法,而且在敦刻爾克把英國人趕進大海,使全世界瞠目結舌。在法國崩潰后,惟一剩下的就是英國——真可謂煢煢孑立。希特勒要「壁壘」又有何用?

可是希特勒沒有進軍英國。他的將軍們要他這樣做,可是希特勒等待著,他認為英國人會乞求和平的。隨著時間過去,局勢迅速起著變化。由於有了美國的援助,英國開始經歷緩慢然而是確切無疑的復甦。1941年6月希特勒襲擊蘇聯——如今他深深地陷了進去——他看到法國海岸不再是一塊進攻的跳板,而是成為他防線中的一個弱點。到1941年秋,他開始和他的將軍們談論要把歐洲變成一個「無法攻克的堡壘」。到12月,美國參戰後,元首在世人面前吹噓說:「從克爾肯尼斯〔在挪芬邊界〕……直到比利牛斯〔在法西邊界〕有一道由要塞和堅固的堡壘構成的帶子……使這條防線在任何敵人面前堅不可摧是我不可動搖的決心。」

這純粹是大吹法螺。彎彎曲曲的地方不算,北起北冰洋,南到比斯開灣,海岸線逶迤幾達三千英里呢。

即使在直接面對英國的海峽最狹窄處的沿岸,防禦工事也毫無影蹤。可是,希特勒已經對堡壘的想法著了迷。當時任德軍陸軍總參謀長的弗朗茲·哈爾德將軍,清清楚楚地記得希特勒首次勾勒他那荒謬設想的情形。哈爾德永遠不能原諒希特勒拒絕入侵英國,他對這整套想法非常冷淡。他壯著膽子建議,這些工事「如果真有必要建立」,也應該建立在「軍艦炮轟不到的海岸線后稍深處」,否則部隊會給壓制住,動彈不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最長的一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最長的一天
上一章下一章

等待 四(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