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 高位落定

第七百六十九章 高位落定

第七百六十九章高位落定(第1/2頁)

關於這份東宮草案,定然是東宮那些潛邸之臣深思熟慮的結果,且是只設官職暫無官位和內朝的設置,讓大多數人以更為理智的情緒去審視這份草案。

這份東宮草案必然是有著瑕疵的,但瑕不掩瑜,不耗費大氣力去推演的話,很難發現其中隱藏的漏洞。

現如今乃是在朝堂之上,君位上的那位還要求當機立斷,就更沒有時間多加思慮了。

故而所要討論的都是一些細枝末節,林玧琰見到這一幕,也是難得舒心朝堂上的阻力如此之緩。

實際上,秦國的變化已經是日新月異了,早在安公的秦庭,秦君便是收攏了權柄。

值新君登位,數十萬的秦軍皆是唯新君之命是從,軍方,乃是林玧琰改革朝政的最大底氣所在!

當年不就是因為老氏族把握地方青壯的徵發方才是形成了對安公治理朝政進行改革的掣肘么?

更為甚者,是這些秦庭士卿皆是看準了眼前被中原列國奉為一代雄主的新君,曾經身為公子時候在秦庭上的強硬態度。

彼時為公子都是那般,如今作為國君呢!

秦庭之上討論的不過是細枝末節,言語最後,韓悝方才是作最後總結。

即東宮草案並無明顯不妥,但此番秦庭新朝政變革實在太大,官職稱謂皆是迥異於之前。

因而群臣要求將東宮草案中生僻的「尚書」「侍郎」繼續遵循古制的稱謂,如「正卿」「亞卿」等耳熟能詳的稱謂。

簡而言之,群臣對東宮草案乃至整個秦庭新朝政只有一處比較統一的要求。

即「保留古稱,實則改制」。

林玧琰想了想終是允了,楚國先王昔日向姬周天子討要封賞不成,獨闢蹊徑的創造了與中原不同稱謂的官制,結果被中原列國指為異端視作蠻夷了幾百年。

有楚國的前車之鑒,秦國的士卿大夫自然是不能夠接受新稱謂的官制。

未能夠摸准林玧琰的心意,但為了給主公一個可選擇的餘地,張祿也是出列建言道:「幾百年齊楚晉魏能夠在中原列國你方唱罷我登場相繼稱霸的原因,正是因為一個【變】字,既然新法無錯,這些無關乎於新法的名號理當遵循東宮草案,以示變法之決心。」

聞言,林玧琰瞥了一眼這張祿,若是不說此話,倒是讓韓悝、明子夫這些重臣對此事不表態。

但……

林玧琰將目光看向了韓悝,明子夫等人,亦是清醒的認識到了,東宮草案的累累碩果絕不能夠被東宮的一眾士卿佔據了。

林玧琰也是知曉,東宮士卿在秦國新制上所作所為乃是最為符合自己的心意,然而這未免是有一些「應聲蟲」的意味。

而似韓悝、明子夫這些朝堂重臣、封疆大吏方才是秦國崛起的基石,鋪墊了秦庭實行新制的基礎與國力。

林玧琰不會是因為所謂朝堂權衡而扶植東宮士卿,寒了韓悝、明子夫等為了秦國付出畢生精力的忠直之士。

「秦庭新制,乃是孤與韓卿、明卿,馮卿、范卿或是秉燭夜談,或是千里書信來往定下的規制,交由東宮士卿潤色的。」

冕旒之後的林玧琰看不清神色,只聽其道:「韓卿與張卿所言,皆是各有道理,然而取利大於弊,的確是安穩過度方才是最為重要。」

聞言,張祿的確是面色一滯,君上的這番敲打的確是能夠輕易地看出來。

感受到了秦庭之上那些士卿略帶譏嘲的目光,張祿也是緩緩地退到了原來的位置。

「原來即便是潛邸之臣,君上對其的看重也終究比不過國相、南郡守這些國之重臣!」

僅僅是掃了一眼姿態穩如泰山的韓悝、明子夫這些最前列的秦庭重臣,張祿便是清晰的認識到了這一點!

至於自己身後的那些秦庭士卿,張祿也是沒有絲毫的在意,秋後蝗蟲罷了!

「總有一日,必將讓你們知曉,某張祿絕非僅僅時候親上近臣,亦是一位治國能臣!」

毫無意外,這番東宮草案關於細枝末節的爭議,張祿輸了,但總體來看,張祿還是贏了,東宮草案得以施行。

當即,秦庭士卿十有**皆是贊同推行新制,即東宮草案。

不免是有心急的士卿連忙向林玧琰直接問道:「君上新政,理當是築台封相拜將。」

林玧琰瞧了瞧此人,正是夏氏的一名子弟,官位為士大夫。

似推行新政,最為惶惶不安的便是這類人,尤其是這名夏氏士大夫更是出身於君上所不喜的老氏族。

見到有人試探推行新政授予官職的底線,林玧琰也是當即乾笑了一聲,語氣卻是強硬的容不得其他人說辭。

「新政官位職位分明,孤亦是入朝十年,何人的才能坐上合適的官位,孤即便不能夠事事巨細,但政朝六部之亞卿,內朝之九卿,孤已經是有了初步心屬的人選!」

「至於築台封相拜將……」林玧琰低吟數息,終是回道:「再築高台一來用時許久,二來徒耗民力國力,不可取,三日內便是將凌雲台修繕裝飾,再封相拜將!」

「喏!」

君上此言一出,倒是讓秦庭之上的眾多臣卿意識到了,往昔秦庭之上的權位不再是老氏族和世家大族世襲罔替,而是一應擢升提拔皆是由新君的聖心獨斷!

三日的時間,就像是生死時速,散朝歸府之後,似韓悝,明子夫等人皆是閉門休客。

政朝有六部,每部有一名正卿,兩名亞卿。

似韓悝、明子夫這類朝政重臣,即便是改天換日,恐怕為了新政能夠平穩運行,這些重卿的地位還是不會動搖。

新政推行,韓悝仍舊是大秦國相,哪怕是封疆大吏的明子夫此番歸入朝堂,也必定不會是六部正卿這般屈待的。

宛城,四方樓。

這裡是秦國都邑內最大的酒樓,每日進入其中的達官顯貴,公子王孫不在少數,無人敢在這裡惹事,因為眾人皆是知曉這四方樓與秦國公室嬴姓林氏有著莫大的關係。

曾經有著不開眼的地痞流氓前來這四方樓滋生事端,但是事後卻是被官府流放千里之外,途中更是受到了宛城當地豪俠的刁難,生不如死!

這裡最大的特點便是養士,受到四方樓的照顧而居留在秦都宛城的士子人數足足近萬人。

因而四方樓內也是設置當初類似於【百石台】這類的讓士子集聚聲望、脫穎而出的機會,其中有著議政之地,此時的秦庭對於民間並未有著【妄議朝政】、【滋生言亂】等罪名的壓制,作為當世穩穩地強國,秦國的朝政因為新穎超前,總能夠引起來士子們的廣泛討論。

這場中便是有著一位士子,衣著簡樸,雖然談不上寒酸,但也是能夠看得出來其出身並不高貴,應該是二十餘歲的年歲,卻是有著一雙令人難以忽視的銳利眼神。

其高談論闊,對於各種野史雜談拈手就來,眾人皆是知曉此人乃是上蔡前來秦國遊歷的游士,荀氏,眾人皆是稱呼其為荀家大郎。

只見其站在中央的圓台之上,便是對著眾人言道:「新政規制已出,此番秦國新政的確是驚世駭俗,這秦國恐怕是要變天了啊!」

四方樓的士子雖說是受酒樓的照顧,但是其中也是有人尋到了主家投效,其中不乏是有著當朝的權貴。

聽聞李大郎這般說,當即便是有人開口問道:「荀家大郎預言朝政之事,素來準確,不求細節,還請大郎將日後秦國朝堂的大體走勢告知於某等,好奔個出路!」

這荀家大郎當即是點了點頭,對著眾人道:「秦國此番新制,還是臣首尊國相,這一點恐怕用不著用多費心猜測,這國相之位么……恐怕三年之內,除

第七百六十九章高位落定-->>(第1/2頁),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雄秦崛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雄秦崛起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百六十九章 高位落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