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透視(1)

文化透視(1)

被拐騙的女孩賣到各埠妓院,成為雛妓。圖為上海妓女仔細審視上述種種騙術,可以使人從一個特殊視角體會近代中國風雲變幻、命運乖戾的殘酷現實。外患與內戰的交織,傳統與近代的碰撞,革命與反革命的搏擊,歷史機遇的垂青與道德良知的淪喪……在客觀上為各種人物的登場、表演與謝幕營造了特定的時代氛圍。一方面,近代社會新舊交替,先進戰勝落後;另一方面,舊的甚至反動的東西對抗新的甚至是進步的事物,屢敗屢退,屢敗屢戰,因而近代中國也是一個藏污納垢的社會。一方面是新文化欣欣向榮,另一方面反動的落後的文化並不甘於退出歷史舞台,活躍於一時一地。騙子文化就是例證。首先,騙子的存在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嘲弄。以孔孟儒學為主流的中國傳統文化,一直以誠信相標榜,對騙子及其騙術採取的是鮮明的批判態度。仁義之道與騙術無緣,仁、義、禮、智、信的行為規範嚴格劃清了正邪畛域。從學理上講,中國人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人物——聖賢,是絲毫沒有痞子氣、市儈味的,也絕對不會沾染騙子習性。似乎是歷史的必然,從春秋戰國開始,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便敏感地意識到,禮制的崩潰和道德的失范註定是社會前進的代價。但是,作為社會的良心,知識分子偏執地要為社會上的芸芸眾生確立一系列的規範。與此同時,也總是有人肆意踐踏這些在學理上無比正確。無比崇高而又為社會所公認的規範,騙子就是這種人。騙子的行為是極端自私、無恥、下流的行為,毫無道義上的依據。騙子的道德座右銘就是謀財騙人。這個騙子可能是文盲、半文盲,抑或是文化人,但他本身的知識涵養並不能說明他對傳統文化的親和力。無論他是否意識到,他的欺騙行為都是對文化的嘲弄,都是對人的本質的否定。每當歷史演進到一個時期,劇烈的社會動蕩和利益的重組,都會讓騙子張牙舞爪、大顯身手。近代中國正是在西方的炮口轟鳴聲中開始痛苦的轉軌的,人心不古、世道迷茫、國運凄楚,社會秩序的破碎為騙子叢生創造了不可多得的契機。從文化史的角度看,近代中國也是傳統文化飽受煎熬、進行自我調整的艱難時期,激進主義與保守主義都使傳統文化面臨選擇。但學術界似乎遺忘了:在社會底層,在民間生活中,還有一股勢力在瓦解著傳統文化的信仰大廈,這股勢力就是大大小小的各種騙子。傳統文化絕非盡善盡美,但它是歷史對中華民族的囑託,是這個民族奮發向前的根基。否定傳統文化就是放棄新生的希望,其結果只能是毀棄前程,而且也會使今天的自己變得面目全非。從這個意義上講,騙子的橫行以及騙術的泛濫只能作負面的評價。其次,騙子大行其道,是對社會風氣的毒害。社會風氣的好壞取決於許多因素,但是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壞的榜樣,如騙子之流,對人們的引誘尤其是對青少年的腐蝕,應該說不可低估。趨利避害、好逸惡勞是人的天性。騙子不勞而獲的形,對那些慵懶成性、貪圖小利的人有莫大的吸引力。更為惡劣的是,騙子的存在容易釀成投機取巧的市儈心態,人們不思進取、不務正業、嫌棄勞動、追求貪慾,社會風氣日益蝕壞,其後果不堪設想。雖然社會輿論一再譴責欺詐行為,但是報章對騙術的披露,卻從另外一個方面誘導人們斗膽嘗試一回,在客觀上起到不良影響。鑒於此,筆者大聲疾呼:本書所有關於騙術的評介,只是對近代中國社會史料的一種複述和詮釋,旨在引發人們更多的思考。讀者諸君切不可學之、習之!否則,危害社會風氣之罪責,你我皆不可推卸。再次,騙子的泛濫,不利於商業道德的樹立。商業以誠信為本,這是起碼的職業道德。但是,近代中國大量的詐騙都發生在商品流通領域。商業詐騙之所以成為騙子非常熱衷的門道,就是因為商業與金錢的關係十分密切。貨幣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這是貨幣最重要的兩大職能。貪婪和私慾是商業詐騙的心理基礎,拜金主義是騙子的人生哲學。中國傳統文化關於「無商不奸」的道德評判,在一定程度上切中了問題的要害。當然,正直守法、講求信譽的商家也大量存在。必須預防和制止各種形式的商業欺騙,否則,消費者將遭受損失,商業道德也慘遭踐踏,騙子則逍遙法外、其樂無窮。從中國文化的角度看,儒商文化應該是商業道德基石。反觀近代中國,騙子之手遮擋了儒商的身影。這種文化遺存,對於前進中的中國建立市場經濟新體制、新規範與新的價值尺度,都有百害而無一利。最後,騙子的猖獗,是對法制的蔑視。近代中國,有識之士大聲呼籲「師夷長技」,法制觀念漸入人心。但是,現實世界卻是法制不力、有法不依。騙子的泛濫成災,各種騙術競相登場,都說明近代中國遠不是一個法制的社會。倘若立法嚴明、執法剛正不阿,則一切社會蛀蟲都會自行消亡,至少不敢輕舉妄動。由於近代中國處於一個中西交匯的轉折時期,社會問題堆積如山,各種矛盾十分尖銳,司法隊伍濫竽充數,加上政治**、局勢動蕩、天災**、民不聊生,哪有時間和精力去顧及所謂法制建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社會史:騙子的歷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中國社會史:騙子的歷史
上一章下一章

文化透視(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