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子:以行騙為目的的流民(2)
首先,騙子的社會屬性是流氓。如果按社會群體或階層來考察,士、農、工、商、兵、學六種群體(階層),騙子是無法擠身其中的;惟一能歸口的,只能是「流氓」。
其次,騙子是一個獨立的社會角色。它以行騙為職業,以騙術為手段,以獲得為目的,專門干一些損人利己的勾當。
若要問「騙子是幹什麼的」,回答簡單幹脆,只有「行騙」兩上字。騙子的行為方式一般分為兩種:個體的與群體的。個體的,有稱為「跑單幫」,「單幹兒的」,「跳單肢的」;群體的,結夥而行,如「拆白黨」、「放白鴿」、「仙人跳」,等等戲法,它需要由幾個人或一群人來共同完成,如引線、布局、收攤、善後等等環節都有人各司其責,他們的表演如真如實,惟妙惟肖,真如演戲一般。這種群體行為,決定騙子同一些幫會有必然的聯繫。如青洪幫、丐幫、哥老會、佛道門等等,正是騙子的寄託之所。
騙術是為行騙服務的,多多益善。每個騙子都精通一門騙術。至於騙子選擇幾十種騙術中的哪一種,則因人而異,只要能夠為他們謀利就行。譬如,大流氓、大騙子「海上聞人」黃金榮,為了獲利,將做生日、建花園、辦廟會、聚餐會等等活動也變成了騙人錢財的場所。可見,騙子的本性就是懶而貪利。只要能謀生獲利,就要不擇手段地行騙。由此可見,損人利己,不勞而獲,就是騙子的職業特徵。
作為一種社會角色,騙子有他特有的語言。這些語言當然只是在其群體、行業內部流通。譬如,在「江湘派」騙子集團中,將誘騙者稱為「梗媒」,行騙者稱為「主媒」,梗媒與主媒一道逃走稱為「散水」,對受騙者進行善後工作的稱為「生媒」。舊社會的上海灘,專騙有錢人的為「拔人」,尋覓主顧稱「拉排頭」,巡捕來了稱為「風頭緊」,做圈套要人上當稱為「放生間」,設賭騙錢稱為「吃引水」,借故敲詐勒索稱為「拆梢」,騙賣兒童稱為「販石子」,拐騙年輕女子成婚稱為「開條子」。
一方面,騙語通過話語系統世代傳承;另一方面,騙語也有文本依據,即通過「經典方式世代傳習。「江湘派」的師門**,神騙們所遵奉的秘本典籍《英耀篇》就是如此。「英」是指家底、身世,「耀」是指知悉。「英耀」,是指通過高明的手法探知問卜者的家世,有針對性地施以騙術,然後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在秘典中,「天」指父母,「比」指兄弟,「追」指子女,「八」指妻子,「七」指丈夫,「士子」指知識分子,「生孫」指商人,「哥」指老實人,「火底」指權貴,「畜生」指賤民,「敲」指用語言試探對方,「打」指突然發問使對方措手不及,在倉促之際吐露真情,「審」是指騙子根據觀察和探知的情況作出判斷,「千」是指刺激、恐嚇、威脅對方,「隆」是指吹捧恭維對方,「賣」是指在掌握了對方的資料之後,從容不迫地用肯定的語氣一一道來,使對方驚異並折服。通過《英耀篇》可以一窺騙語的門徑:
「一入門先觀為意,即開言切莫躊躇。天來問追欲追貴,追來問天為天憂。八問七,喜者欲憑子貴,怨者實為七愁;七問八,非八有事,定然子息艱難。士子問前程,生孫為追古,疊疊問此件,定然此件缺;頻頻問原因,其中定有因。一片真誠,自說慕名求教,此人乃是一哥。笑問我賤相如何?此人若非火底,就是畜生!沙礫叢中辨金石,衣冠隊內別魚龍。僧道縱清高,不忘利慾。廟廊達士,志在山林。初貴者志極高超,久困者志無遠大。聰明之子,家業常寒。面拙之夫,財終不匱。眉精眼企,白手興家之人。碌碌無能,終生工水之輩。破落戶究極不離鞋襪,新發家初起好炫金飾。神暗額光,不是孤孀亦棄婦。妖姿媚笑,倘非花底定寵姬。滿口好好好,久居高位;連聲是是是,出身卑微。面帶愁容而心神不定,家有禍事。招子閃爍而故作安祥,禍發自身。好勇鬥狠,多遭橫死。怯需而能常受人欺,志大才疏,終生咄咄空抱恨。才偏性執,不遭大祝亦奇窮。治世重文學之士,亂世發草澤英雄。通過商大邑競工商,窮鄉僻壤爭林田。
「急打慢千,輕敲而響賣。隆賣齊施,敲打審千並用。十千九響,十隆十成。敲其千而推其比,審其一而知其三。一敲即應,不妨打草而隨棍上,再敲不止,何妨打草以尋蛇。先千后隆,無往不利;有千無隆,帝壽之材。故曰:無知不響,無隆不成。學者可執其端而理其緒,舉一隅而知三隅。隨機應變,鬼神莫測,分寸已定,任意縱橫。慎重傳人,師門不出帝壽,斯篇玩熟,定教四海揚名。」(河北文史資料編輯部編:《近代中國幫會內幕》下卷,群眾出版社,1993年)
再次,騙子的社會地位十分低下。自古及今,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視騙子等職業為非正當職業,因而極遭鄙視。
當然騙子社會群體(階層)的社會構成,不像士、農、工、商、兵、學等社會群體(階層)那樣穩固,其社會來源是變動的,並不是先天的,既可以從其他階層中分離而來,又可以從此群體中分離出去。舉凡其他社會群體中的人因為各種變故淪入社會底層,都有可能加入騙子群體,而這個群體中又有若干最後分離出去,進入其他社會群體的行列。
進入到騙子群體中來的人員構成,有這麼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