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中國文字來於中東(6)

十二、中國文字來於中東(6)

腓尼基文字按照正統的說法應該成熟於大約3800年前,所以夏晚期以及半坡晚期出現腓尼基字母是可以從邏輯上解釋得通的。當然,還有之前出現的原始迦南文字的影響也不能忽視。一種文字的產生需要一個過程,很可能需要幾百年的長期孵化,不同地區的人們加入了這一孵化過程也並非不可能。起碼我們從半坡和夏以及腓尼基人同時出現了一種共同的符號就可以證明這一點。地中海東岸的幾種文字非常接近,都可以考慮進行更加詳細的對比。甚至我們也可以懷疑:所謂的迦南字母或腓尼基字母真的是腓尼基人發明創造的嗎?為什麼我們不可以猜想是從中國半坡或者夏文化這裡發展出來的呢?這要靠考古證據說話了,哪裡發現的最早哪裡就是真正的發源地。

中國區域內至今沒有發現4000年前的成熟文字體系其實說明了另外一個問題:當時的中國區域內的生產力處於一個相對落後時期,中東數個地區產生文字其實都與他們的文明程度、生產力發展水平有很大的關係。希伯來這個民族發展出自己民族的語言就說明他們曾經有著很強大的政治勢力,並不是今天人們看到的這樣一個「小」民族。我認為中國漢字的起源的真正成型不應該超過商朝。當然勉強也可以說從半坡時期就開始了,那些陶器上的符號都可以稱作中國漢字的起源與雛形。至於一些宗教符號的產生怎麼來定義不屬本文討論的範圍。

中國境內真正強盛的「國家」是從山東大汶口發展起來的商朝,證據是他們發展出了完整的文字系統。文字的定型一般與生產力的發展程度密切相關,但是語言可以在任何條件下發展。山東大汶口發現的文字元號具有鮮明的象形文字特點,並且與古埃及的文化聯繫最緊密。把山東作為一個古埃及文明到中國再到美洲的中轉站是值得考慮的①。大汶口的類埃及象形文字給我們提供了殷商晚期甲骨文起源的直接暗示。

實際上,夏、商、周取代「堯舜文化」意味著金屬時代的到來,陶器時代被取代。生產工具的改變使整個中原地區治水的進程加快、力度增強,所以人們隨著新文明的到來,由可以避水的紅陶文化聚集的黃土高原漸進中國的東部平原地區,這可以從海拔高度的變化上看出:黃土高原多在海拔1000米左右,而平原地區海拔多在海拔200米上下。東部大片的肥沃平原曾經是一塊燙手山芋,4000年前沒有人敢定居那裡;但是有了新型的治水工具,那裡馬上成為一塊人人垂涎的肥肉。這一重大改進直接催生壯大了後來的中華文明。

在甲骨文形成之前(約公元前1300年)中國人由於在一個特定而相對封閉的區域內早已融合發展出了一種獨特的語言,在此之前人們面臨的問題只是尋找何種文字把他們的語言表達出來。他們是可以隨意選用一種文字元號來表達與之毫無聯繫的語言的,也就是說儘管他們採用了一種文字,但卻未必與原文字屬於同一種語言。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一百多年前從中國陝西逃到中亞地區的東幹人,現在就使用著俄羅斯字母標註傳統的陝西方言——這種文字儘管東幹人使用無礙,但是無論陝西人還是俄羅斯人都不會懂。大約3500年前在經過搖擺之後生活在中國地區的商人最終選擇借鑒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作為當時語言的表達符號,起碼在表面上看是如此。甲骨文沒有照搬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也沒有照搬其他的中東文字。甲骨文應該說融合了至少三種以上的文字才最後達到一個初步的實用體系:兩河流域的文字(包括象形與楔形)、古埃及象形文字、腓尼基文字。要清晰地區分它們是項複雜的長期任務,現在只能從文化角度簡要地說明此三者與甲骨文之間的聯繫。一旦發現在古埃及象形文字與甲骨文中間還有親緣關係更近的一種文字體系,那毫不奇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猜測中國文明的另類起源:歷史也瘋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猜測中國文明的另類起源:歷史也瘋狂
上一章下一章

十二、中國文字來於中東(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