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提前的入寇

第111章 提前的入寇

茫茫草原之上,一支規模龐大的隊伍正在草木茂盛的深秋時節前行著。即便包括后金渾台吉黑還勃烈和岳托等人在內的核心首腦而言也大多顯得有些沉默不語。之前一次得到明廷內應的協助,出動百餘精銳死士,最終幾乎全軍覆沒,只有沒有參加行動原本就用於通風報信的寥寥三人返回,從佐領到都統一共二十餘名武官八十餘優秀護軍戰死,這樣的事情是誰都沒有料到的。

如果是明廷那邊兒的計謀,這上百人遭遇到幾千明軍主力的暗算伏擊遭遇覆滅和失敗,也未必不是不可能的事。可是經過最終逃回來的那幾名比較靠譜的軍中勇士的轉述:百餘名精銳死士並不是在暗算和埋伏中遭遇到覆滅,僅僅是在掌握戰場主動權的正面進攻和作戰中,面對不過兩千多沒有多少車盾重炮的天子禁衛就遭遇到這樣的結果,還是讓很多人都感覺到了震動。即便阿敏乃至莽古爾泰等人也都感覺到了這個漢人的新皇是個不按漢人習氣套路來的大敵。

建州不是如同當年前金女真人那樣完全靠野蠻和勇武支撐起戰鬥力的軍隊,而是如同漢人的精兵一樣經過長期的軍隊建設乃至組織和訓練才強大起來的力量。十分明白如果一個漢人的皇帝擁有這樣的家底意味著什麼,那很有可能意味著這個擁有真正自己力量的帝王可以靠自己手中的牌來調動整個大明龐大的軍事資源。

經歷過不少戰陣的建州諸將們都明白,如果是冷兵器時代,雙方都不靠火器和車盾,那麼恐怕早在努爾哈赤時代建州就早已入主中原了,至少也是前金的態勢。大多數明軍的組織訓練水平同此時建州軍的差距不止一個層次。可是時代已經不同了,火器和火炮的出現讓那些漢人的三四流武裝只要指揮得當也能夠帶來不小的傷亡損失。而核心本部人口不足,又是此時建州的一個致命傷。

當然,僅僅是這些理由,也不過是能夠在上層形成共識而已。真正迫使建州軍隊最終決定提前出兵的還是崇禎元年的大災當然也影響到了建州。雖然此時的建州仍然有不少存糧可以勉強度過第二年,可誰也不知道下一年是否還會是一個災年。

「這一次進攻明軍邊關,不會遇到太大麻煩吧?聽說是一個叫做盧象升的武官在這裡防守」渾台吉黑還勃烈詢問道。

岳托則顯得十分自信:「盧象升這人之前並沒有多少與我軍打交道的經驗,應該就是一個地方土豪罷了。這一帶我軍不是早就偵查過了么?不過數千人左右的豪強武裝罷了。雖有天險和關口防禦,應該也擋不住我軍。天聰二年的那件事之後,疑心頗重的那位漢人新皇也對邊關一帶的駐軍進行過一次清洗,我軍雖然沒有了內應,然而這一帶的守軍也遠不如前了。。。」

「如果這一處不好攻,獨石口、青山關等地都是選擇。明廷中或許有個別能打的人,但絕對是鳳毛麟角,我軍的運氣不會有那麼差的。。。」

蕭軒當然知道第一次滿洲入關是從喜峰口為主入關的,因此也在這一帶部署了盧象升所率領的「天雄軍」,其他一些明軍骨幹和火器也補充到了隊伍當中。

不過蕭軒還是高估了此時盧象升還有其所謂「天雄軍」的實力,在此時,盧象升這支豪強私兵的戰鬥力儘管經過蕭軒的加強,仍然並不足以在這談不上什麼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方防守。

在前哨遇到還算像樣抵抗的時候,皇太極迅速召集各旗出兵的精銳,以六百名白甲抬炮隊和六百名護軍精銳弓手總共一千二百人左右的精銳投射火力為掩護集中這一次出兵所攜帶的漢人火炮隊對關口附近的明軍展開猛烈壓制。

一萬兩千披甲和大概八千左右戰鬥力還算像樣的包衣輔兵一共約兩萬人也就在這時候趁機以最快的速度和相對分散的隊形從崇山峻岭間冒著不時射過來的稀稀落落的彈丸箭矢飛過。

至於這樣的兵力是不是有可能不足?在這個時代,滿軍除了渾河一戰之外還未曾在哪一場大戰中遭遇過千人以上戰死的重挫。兵力不看多寡,集中了此時八旗大部分精銳的兩萬人和一萬三千左右的披甲,實際擁有的力量遠大於整個建州一半以上的力量,能夠同這樣力量的建州主力抗衡的明軍並非不可能存在。可那個規模的明軍必然不可能有太高的機動能力了。只要不拘泥於遼西某些狹促的防線,整個建州主力擁有充分的機動權和作戰選擇權,在火器還沒有如後來那樣普及和成熟的此時,整個明廷似乎就如同一名任人凌辱的遼民漢女一般可以肆意妄為。

見到關外大軍主力連綿不絕的開始入關,明知實力有所不敵的盧象升在這個時候也只好選擇率領三千多名鄉兵主力向山下的滿軍展開了反擊。然而實力讓的差距讓這一且看起來都似乎是那樣徒勞,在真正的精銳面前,僅僅還不到一炷香的時間這次下山反擊就在猛烈的抬炮和強弓攢射之下失敗了。

本打算以戰死明志的盧象升在家丁大半戰死的拚死保護之下才脫離了危險,重新被拉到了山嶺之上。

「大人,在這個時候戰死又有什麼意義?我軍的實力說什麼也不可能同建州主力相抗的啊?如今至計,也只有依託著山嶺拖住東虜的后隊和輜重,為朝廷的勤王之師爭取時間。。。」

「可現在。。。現在聖上還遠在關中一帶。。。唉。。。」

不僅是此時的盧象升,孫承宗此時此刻也感覺到了形勢的萬分危急。倒不是真正擔心高大城池眾多的中原會淪陷於這些沒有多少像樣火炮的東虜手中,而是如果此時依舊在京城之外的皇帝被俘,那大明終將面臨不可預料的風險。只不過不知什麼原因,在這種危急時刻,竟然有很多明軍開始聽調不聽宣起來,很顯然是某些勢力在暗中慫恿。。。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中興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明末中興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1章 提前的入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