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戰力對比

第75章 戰力對比

蕭軒聽話沉默片刻,也在心中稍稍思索。孫承宗說四千遼東邊軍野地浪戰只相當於兩百披甲六百建奴?這還是互有攻守的野地浪戰持中之論?七比一的戰鬥力對比?這個數字可是有些讓人吃驚,也不附和後世一些網路貼吧與論壇眾的看法。要知道重建后的遼東軍絕不應該是內地衛所軍那種水貨,一年五百多萬兩的遼餉外加這些年來不少宮中內庫的賞賜,此時尚未在東虜入寇和松錦之戰後遭受元氣大傷的關寧軍應該戰鬥力不算太差才是。

「朕還是有些不信。要是六百建奴兩百披甲就能相當於我軍四五千人的車炮營騎騎,那六萬建奴兩萬披甲豈不是相當於我軍四五十萬精兵?孫閣老不要告訴朕,內地那些省鎮營兵及衛所軍沒有空額,而且戰鬥力和五百多萬兩遼響維持的遼東諸營一個層次?朕這樣問好了:假如我軍再次遠征建奴,以一遼東諸營平均水準的車營遇到建奴一將率領的三個佐領計三個中等牛錄九百兵計,究竟會如何潰敗?或者說此種情形下后金如何擊敗我軍?當年的渾河之戰,不是說我軍兩營總共萬餘人馬就殺傷建奴幾千,讓其八旗主力二百牛錄以上都傷亡慘重么?哦,地形就假定為遼東距離河流不遠的平川丘陵而不是山地,想來我軍只要佔據遼東諸田地,那后金軍力很快就會退化。並且距離海岸或者岸邊船上的糧草和撤退通道囤積點也不超過四百里的情況下。。。」

聽到蕭軒這樣問,孫承宗的心中也多少有些欣慰。因為孫承宗平時的時候很少見到有上位者這麼關心戰術細節上的東西,往往都是空談泛論。

「回聖上,建奴雖然並不都是騎兵,可自從前歲遠征蒙古草原,林丹汗西逃以後,馬匹卻並不缺。多數步卒雖非騎兵,可在緊要的情況下全員有馬,而且馬匹在關外經常活動與征戰,其騎射非我等所及。。。」

聽到騎射二字蕭軒的心中就不由的低看了孫承宗幾眼。自己可不止一次的在網路上聽人說后金的優勢不是後世所宣揚的騎射,而是重步車盾云云。如果只靠騎射,如何同己方兵力眾多的火器手炮手還有掩護下的車營相抗?一對一也就算了,一對七難道不是瞎扯?

「朕聽聞孫閣老同很多老兵都交談過,能不能說的更細一些,將你了解到的都說來聽聽。。。」蕭軒表面上還是認真的問道。

孫承宗這時說道:「朝中不少人言東虜所長非騎射,而是或肉搏或下馬步射云云。其實不然。如果東虜僅僅是步戰步射為主硬攻我軍車營,以一勝一就已是極限了,以一勝二都不可行。我軍遼東諸營依靠車盾火器野地浪戰東虜,兩三倍的兵力絕不畏懼東虜。然而,擁有一刻之內就可以側擊的騎兵或者騎射,這就讓我軍在營地的時候為了防備這一點不得不以空心四面方陣營掩護我軍側后還有戰力不計東虜的馬隊,東虜就可以用一倍之兵力讓我需三倍之兵才能應付。如此不說,東虜在這種情況下還可以集中車盾輜重於一點,想攻何處就攻何處。建奴盾車重甲精銳還有步射對我軍臨陣優勢,很大程度上就是立足於騎射。」

「那我軍三倍就可以以四面車陣穩妥的抗衡對手,哪怕他們他們有騎射的優勢也一樣,為何孫閣老說七倍才互有勝算?」

「三倍可禦敵,是敵兵打算在短時間內攻我時的禦敵所需。如東虜不打算攻我車陣,只是伺機而動牽制我軍,那麼東虜只需抗衡我軍精銳家丁騎兵的實力就可以了。因此可以用一個牛錄來牽制我軍精騎,另一個牛錄伺機而動威脅我軍後路糧道。我軍若要不至於被困死,此種情況下必然需要分兵以在幾百里內的戰場上應付建奴因為騎射和馬力上的優勢所擁有的便利。。。」

聽到這樣的回答,蕭軒算是有些明白了。大概和羅馬與帕提亞一個意思吧,又或者同蘇區時代反圍剿也有些相似?雖然建奴不是游牧軍隊,可是在大量依賴車陣與火器的情況下,明軍主力的機動力實際上更弱於后金。

「朕聽說當年宋軍與北敵交鋒的時候,雖然也是敗多勝少,但可沒有這麼懸殊的兵力差距,而且朕聽說當年的宋軍可是不玩車陣的,頂多是前排蹲下立矛,總有人站著應敵,如果我軍放棄車陣重炮而。。。」

孫承宗擔心這位剛剛登基不久的君王太過異想天開只得事實求是而且十分謙虛的承認道:「聖上恕臣直言。。。我大明軍隊遠不及前宋。。。」

蕭軒此時心中不由的悵然,這話跟《康熙王朝》里那句「朱元璋你看見沒有?我大清遠勝於大明啊」實在是半斤八兩,要是讓某些網路明粉宋黑聽見了,非得跳腳不可。

「南宋時前線的各軍,七成披重甲,更勝建奴。薩爾滸兵敗的時候我軍十餘萬人覆滅數萬,鎧甲連同一些算不上鐵甲的鎧甲也包括在內,不到萬件。兩宋主力最差的弓也不過六斗,七斗八斗的戰弓乃至二三石的強弩才更為普遍。如今我軍中少數的仿造神臂弩因為軍兵訓練不及,頂多不過百五十斤,折算宋代一石六斗左右的力量。弓手,就是當年太祖皇帝時代,也多不過四斗弓到七斗弓。太祖皇帝當年起家的槍術,相傳也是當年前宋兩淮鄉兵在元時暗中堅持習武所留。無足夠重甲,少精良的射手與騎手,如不依靠車陣我軍不要說是對建奴。就是對蒙古諸部,也說不定會有當年太祖皇帝時徐達等人之敗。。。」

「好了好了!朕大致清楚了,前宋與我朝的區別朕已明白,其實現在朕的擔心是:林丹汗等人西逃,建奴會不會繞道」

30行營兵、18步兵,不到三丁抽一規模。以八旗牛錄數250計算,后金這次出動護軍7500、行營兵7500,即披甲兵1萬5千,另外有4500步兵。再加上左右營蒙古兵3000,漢軍槍炮手500,以及與披甲數量相當的1萬5千廝卒,八旗全軍應在38000左右,其中戰兵2萬3,輔兵1萬5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中興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明末中興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75章 戰力對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