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明不能亡!
蘇承羽若有所思地望向北面,來到這個世界之後的迷茫開始逐漸消失。
「既然逃不掉,何不放手一搏,終結這場災難!」蘇承羽的眼神變得堅定起來,「縱然此時清軍勢頭極猛,但我知道歷史的走向,有超越這個時代的技術,加上皇親的身份,勝負還未曾可知!」
他又想起了前世的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一幕幕的屈辱的歷史在腦海中浮現。如果擊敗滿清讓大明得以延續,一個漢族統治的華夏,這些悲慘的歷史很可能就不會發生!
歷史上,清廷一直無視甚至阻擾科學技術的發展。只有科技停滯,他們的騎射才能始終佔據優勢,方便鎮壓漢人的反抗。
中國自此與西方的科技差距越來越大,直到經歷百年恥辱之後國人才開始艱難地追趕西方,其中付出的代價也只有中國人自己知道。
實際上十七世紀初的大明在科學技術方面並不落後歐洲多少,假以時日極有可能轉變為近代科學,尤其有自己這個現代人指點,工業革命恐怕都輪不到歐洲人。
如果,一切可以重來……既然自己有機會讓這一切重來……
蘇承羽沉默良久,猛然用力攥緊雙拳,從牙縫裡迸出幾個字,「大明,不能亡,不會亡!」
既然決定了要大幹一場,他便很快拋開所有其他想法,開始集中精力思忖拯救大明的辦法。
「亂世之下,軍力才是決定性因素。」他思忖道,「而打仗無非三個要素——錢、人、武器。」
想到這裡,蘇承羽唏噓不已,時下大明恰恰在這三個方面都做到了最差,否則以大明龐大的體量,怎會被只有幾十萬人口的后金滅亡。
首先,明末的稅收政策極不合理——士紳階層不納稅。於是大量地主、富商都掛靠在士紳名下逃避稅收,導致稅收壓力幾乎全落在自耕農身上。
由於烽煙四起,朝廷不斷提高稅率支付軍費,最後沉重的稅收使得大量農民破產。農民破產帶來的是朝廷稅收崩潰,政府財政破產。
其次,明軍的衛所制相當於「農墾兵團」,戰鬥力本就一般,加上軍官不斷強奪士兵土地,「農墾」沒了,卻還得上前線拚命。窮困潦倒的部隊無可避免地士氣低落、軍紀極度敗壞,打起仗來一觸即潰,搶劫老百姓的時候卻比流寇和清軍還猛。
雖然後來朝廷也積極採取募兵制,但可憐的財政根本發不出軍餉。嚴重欠餉導致招募的軍人嘩變、搶劫、投降頻發,甚至比衛所兵還不堪。
最後,在武器方面大明通過學習歐洲和自己創新,也搞了不少先進武器。但官員思想守舊,加上窮逼朝廷也沒錢造新裝備,導致大量明軍還拿著上個世紀的火門槍作戰,這能打勝仗才見鬼了。
對這些積弊,蘇承羽這個後來者自然有大把的應對方案。
比如財政方面。實際上大明並不窮,不過財富都集中在江南士紳、豪商手裡。只需改革稅制讓他們交些稅,政府財政很快就能恢復元氣。
此外大明的對外貿易量極為驚人,若能廢除海禁鼓勵外貿,僅對日本的貿易順差就夠支撐對清戰爭的。而且這個方面清廷還只能眼巴巴看著流口水,因為中國對外貿易的港口集中在福建和廣東,這兩個省現在可都還在大明手裡。
所以只要確保策略正確,單靠拼經濟,有個二三十年也能拖垮清廷!
軍隊方面自然先要取消衛所制,然後推行近現代國家的兵役制度,輔以現代化訓練體系打造一支新式軍隊。
八旗軍現在看似天下無敵,但它仍是一支封建制度下的舊式軍隊。在士氣、紀律、戰鬥技能等各個方面,都絕不可能比得上用紀律和榮譽武裝思想的現代化軍隊。
蘇承羽記得以前看過一組數據:封建時代的戰爭,任一方軍隊陣亡率達到10%基本上就會崩潰。到了二戰時期,經過近現代化訓練的軍隊的崩潰閾值已提高到30%。而強調紀律性的人民解*放軍,曾在朝鮮戰場上屢次出現陣亡90%仍不崩潰的情況。可以想象,對面的美軍看到這種敵人時有多麼崩潰。
要知道,前裝火槍時代,戰爭中八成以上的傷亡是在崩潰之後被敵軍追殺時產生的。換句話說,誰先崩潰誰完蛋。在這方面,現代化軍隊比封建軍隊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裝備方面就更不是事了,雖然受時下加工水平的限制,蘇承羽搞不出飛機坦克來,但實現拿破崙時代那套武器系統肯定問題不大。
只要實現了這些,存在訓練代差的軍隊使用存在代差的武器,蘇承羽有絕對信心將滿人趕回老家!哦,不,他們老家也是大明的!
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想要把這些設想都落實下來,方方面面的困難也不少。
想改革弊政,就得有權力和影響力。想改革兵役制度,就得有軍權。裝備新式武器,首先要投大把錢進去,工匠的培養、生產體系的建設一個也不能少。
這些,他暫時一樣都沒有。
飯得一口一口吃,事情得一件一件處理,蘇承羽嘆了口氣,「先著手從小事情做起吧。」
「眼下搞搞新武器裝備總是可以的。」他首先想到這個可以純靠技術解決的領域,「大明製造武器的地方好像是叫軍器局。」
他這才發現朱琳渼的記憶里根本沒這地方。
「喬千,軍器局在哪兒?」
「在南邊城郊。您是要?」
「帶我去軍器局。」蘇承羽說著便拉起喬千就要走。
「軍器局?爺,那可有二十多里地呢!我去備車!」喬千心中頗感意外,未來福京時,世子幾乎整日悶在王府讀書,即便出門也是去找人吟詩作賦,此時竟要去軍器局?!不過他心中念叨,嘴上卻不敢多說。
馬車走得極慢,蘇承羽恨不得掃輛共享單車騎去,估計都比這快!
一路上他將自己能利用的資源仔細整理了一遍,結合眼下大明的時局,要怎樣一步步實現自己規劃,一張藍圖的輪廓逐漸出現在他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