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小題大做
季玄陵封林間律為宋國公。
諸國君王沒有半點怨言,畢竟宋國早讓齊,楚,魏聯合瓜分,湮滅在過往的塵埃里。
然而,封賞申屠秀為魏國公,黃浩然為齊國公,鄔紀靈為楚國公,公孫昂為趙國公,大秦所作所為實屬過分,既沒有把諸王放在眼裡,又公然在眾目睽睽下侮辱諸王。
秦國強佔齊楚燕韓趙魏的野心,此時表露無異。
魏王神色五味陳雜,生氣的把酒杯狠狠放在案台,側身望向季玄陵氣憤的說:「陛下,您提拔申屠將軍為魏國公是何意?」
魏國弱,卻苟延尚存。
封申屠秀為魏國公,秦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今日不說清楚,難保秦國來日不東征伐魏。
「陛下,封賞國公是大秦內政,寡人斷不敢插手,封賞齊國公,是不是太出格,過分了?」齊王神情陰鷙,面色冷到極致。
「沒錯!」
「陛下,得饒人處且饒人。」趙王隨即表現的咄咄逼人。
韓王沒出聲,獨坐連飲悶酒。
諸國尚存,大秦封賞國公,且不論是否在羞辱諸國,韓國必須自強,自保!
龍椅上,季玄陵閒情逸緻的品酒。
他舉起酒杯,似笑非笑的說:「封號而已,區區小事,何須小事大作。若秦國欲回事東征,彈指間消滅爾等小國。誰覺的朕的做法侮辱他,我們單獨談談。」
小事大作?
單獨談談!
諸王聞聲,噤若寒蟬。
季玄陵態度強勢,仗勢欺人。
誰不滿意,先滅其國,一時諸王啞口無聲。
城樓宴席上氣氛驟然冷凝,秦將飲酒攀談,冷酷嗜殺的眼眸不時瞟向諸王。
像在警告諸王,誰敢造次,別想走出洛邑城。
諸王個個心似明鏡,季玄陵登基之日,秦國君臣大喜,他們誰敢與季玄陵撕破臉皮,必然傷及秦國的顏面。
惹惱秦國君臣,來日秦國必然陳兵邊境,伺機東征。
趙王性格沉穩,老成持重,瞧見氣氛劍拔弩張,舉起酒杯笑呵呵說:「諸王,陛下說的沒錯,一個稱號而已,何必耿耿於懷,若你們心懷不滿,在國內效仿啊。」
「老匹夫!」
諸王沒有搭話,全在心裡暗罵趙王。
大家在國內設秦國公,豈不等於承認對秦國,對秦王不滿,簡直是不打自招,自找沒趣嗎。
趙王所言,分明在故意挑撥離間。
諸王氣憤時,趙王側身向季玄陵敬酒,試探性的詢問:「陛下,半月來,秦國朝堂陸續頒布諸多政令,朝廷對外宣稱止戈,不知此話是否當真?」
聞聲,諸王紛紛豎起耳朵,各種姿勢瞥向季玄陵。
此事關乎諸國未來格局,先前沒有人提出也就罷了,現在趙王提出來,大家好奇季玄陵的態度。
希望得到確定的答覆。
季玄陵知道諸王心裡盤算什麼,他盯著諸王說:「常言道君無戲言,既然朝廷頒布政令,優先處理內政,自然休兵止戈,不會因噎廢食,朝令夕改。
何況大秦足夠強盛,若願意東征,朕相信爾等小國沒法阻擋。
所以,大家不要杞人憂天,自尋煩惱。
當然,若諸王懷疑秦國誠意,有人首先挑起戰爭,大秦將士很願意出函谷。」
季玄陵態度強勢,壓根沒有把諸侯國王放在眼裡。
像他說的,若秦國東征,諸侯國擋不住。
秦國止戈,其意在鞏固內政。
免得接連作戰內政崩潰,前線大捷,後方混亂,導致秦軍對外作戰受到影響。
何況,他與黃浩然,徐聞達,嚴正方,賈問道等人商議。
五年。
五年內。
魏王,趙王,大乾皇帝李堯,天策軍少帥,要麼垂垂老矣,要麼去世。
屆時,各國新君繼位,誰敢與他爭鋒。
秦國秩序恢復,經濟富裕,兵強馬壯時,再擇機東征,更穩妥,面對威脅更小。
幾年間,秦國可派人向其他國家滲透。
呼!
諸王聞聲,如釋重負。
季玄陵飛揚跋扈,咄咄逼人,他們全不滿意。
不過,得知秦軍止戈,不再東征,他們對季玄陵的戒備減輕幾分。
各國有喘息時間,好趁機鞏固內政,擴充軍馬。
它日,秦國東征時,諸國將有機會正面阻擋。
這時候,燕王端起酒杯,敬酒道:「陛下仁慈,優先止戈,對大秦,對齊楚燕韓趙魏皆有好處。」
「恭喜秦王登基稱帝,祝大秦基業永世長存!」韓王起身,舉杯恭賀。
諸王鄙視燕王,韓王獻媚的行徑。
可惜自身攝於季玄陵聲望,不得不敬酒祝賀。
心裡的憂慮漸漸消除,宴席氣氛開始熱鬧起來。
季玄陵與諸王,百官飲酒作樂,暢談風花雪月。
黃昏,齊王領著進宮,與季玄陵商議異地換地事宜,為穩住季玄陵,為讓秦國不插手齊楚戰事,齊王作出巨大讓步。
與秦國換地,卻沒有結盟,帶著秦國給齊國的錢糧,領軍與公子昂,韓道暢回國。
幾日間,諸王陸陸續續辭行。
不久,邊關的信使傳回消息,諸王聚集在魏國王都,商議結盟抗秦。
會盟時,齊王野心勃勃,希望諸國遵從齊國號令,承認齊國在齊楚燕韓趙魏間的霸主地位,他建議諸國組建聯軍,聽從齊國號令一起對抗秦國。
怎奈齊楚矛盾,齊燕衝突嚴重,尊齊國為霸主,遵從齊國號令的提議,僅韓王作出回應,楚燕趙魏四國君王,拒絕追隨齊國,齊楚燕趙魏韓結盟抗秦化作泡影。
趙王,楚王密謀后,趙王同意楚王的建議,建議楚魏韓趙四國聯合,在七國中部組建強大聯盟。
東抗齊國,西拒秦國。
盟約聲稱,楚魏趙韓任何一國遭秦軍犯境,其他三國必須同時派軍抵抗。
魏王,韓王毅然決然選擇與趙楚兩國結盟。
一時間,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內,秦燕結盟,楚魏趙韓結盟,齊國孤立。
齊王在魏國被孤立,氣的負氣回國。
很快,齊軍,楚軍在越國舊地爆發嚴重的戰鬥,幾日間兩座城池毀於戰火,兩國不少精銳戰死沙場。
大秦。
三省六部官吏遵從皇帝詔令,有條不紊處理秦國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