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章 《中庸》中的解構社會
第1027章《中庸》中的解構社會
「是的!」曾子應道。「但是!不僅僅如此!還有另外的意思!」
「另外的意思?什麼意思?」樂歌問。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哦?」樂歌點了點頭。
曾子解釋道:「周文王和周武王他們周氏家族,就是這種情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說!不僅僅是傳承!」
「嗯!好!繼續往下讀!」樂歌揮舞了一下手臂,說道。
「是!樂伯伯!」曾子應道。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祖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旅酬下為上,所以逮賤也;燕毛,所以序齒也。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祖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諦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解讀一下!」樂歌問道。
曾子解讀道:「先生說:武王、周公,他們是最孝的了吧!所謂的孝者,是善於傳承先祖的志向,善於傳述先祖的事迹的人。每年的春秋修理他們的祖廟,陳列宗廟祭器,擺設上他們的裳衣,奉獻時新的食物。
宗廟的禮儀,是用以序列昭穆次序的。按爵位排序,用以辨別貴賤;按事功排序,用以辨別賢與不肖;給做事的人發放報酬也是按照一定的次序來發放的。宴飲時按年齡大小來決定宴席座次,讓年長者坐上位。站到自己的位置上,進行應有禮節,奏起音樂,恭敬所尊重的,敬愛那所親愛的,侍俸死者如同侍俸生者一樣,侍俸亡者如同侍俸生者一樣,這是最高的孝了。
郊祭與社祭的禮節,用以侍俸先帝,宗廟的祭禮,用以祭祀祖先。明白效、社這兩種祭禮以及禘與嘗的義理,治理國家就如同展示自己的手掌一樣容易了。」
「我不是太懂!」樂歌搖了搖頭,說道。
曾子進一步解釋道:「其實!這一段是講尊重祭祀的原因。還有!為什麼要有等級次序?等級次序的來源,是有原因的。樂伯伯!」
樂歌應道:「意思是:尊重長輩、尊重等級次序等等,都跟尊重祭祀一樣是有原因的。」
曾子應道:「為什麼要尊老愛幼,都是有原因的,都是必須地而不是強迫。其實!也是在講人性,講人區別與他物、區別與畜生的原因。說白了,就是對人性的分析、細解、解讀!樂伯伯!」
「哦?好!」樂歌應道。
「謝謝樂伯伯!」
「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子應道。
哀公問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解讀一下!」樂歌問道。
曾子解讀道:「魯哀公詢問政事。先生說: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記載在典籍上。他們在世的時候,就是按照上面記載的那樣實施的;可惜!自從他們去世后,這些政事也就廢棄了。
管理政事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要勤於政事,猶如治理大地一樣,最有效的方法是種樹木,可以速成。
說起來,政事就像蘆葦一樣,生長變化是非常快的。所以,要想管理好政事完全取決於用什麼人來管理。
要得到適用的人才,關鍵看一個人的自身修養如何。修養自己在於是否遵循做人處世的大道,遵循做人處世的大道的根本點是要從仁義做起。仁就是愛人,親愛親族是最大的仁。義就是事事做得適宜,尊重賢人是最大的義。至於說親愛親族要分親、疏,尊重賢人要有等級,這都是禮的要求。
所以,君子不能不修養自己。要修養自己,不能不侍奉親族;要侍奉親族,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不能不知道天、地、人三者的關係。只有明白了天、地、人三者的關係,才能懂得做人處世之道。」
「這一段是給你的《大學》做註釋啊!是不是?」樂歌問。
「是!樂伯伯!」曾子應道。
「其實!你這裡已經運用道家的學說思想了,你在追究天地人三者之間的關係了,是不是?」樂歌思索了一下,說道。
「是!樂伯伯!」曾子應道。
「這麼做就對了!你先生孔子,他停留在社會、現實中的人的層面上,而沒有或者說不願意去追究人與萬物的來源,所以!這給他的學說思想帶來了局限性!是不是?」
「是!」曾子低聲應道。
「好!繼續!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子應道。
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什麼意思?解讀一下!」樂歌問道。
曾子解讀道:「天下人共同擁有的倫常關係有這五項,用來處理這五項倫常關係的德行有三種。一、君臣;二、父子;三、夫婦;四、兄弟;五、朋友之間的交往。這五項是天下人共有的倫常關係;智、仁、勇,這三種德行是用來處理這五項倫常關係的。
至於這三種德行的實施,道理都是一樣的。比如說,有的人是生來就知道怎麼使用,有的人是通過學習才知道怎麼使用,有的人是遇到困難后才知道它們,但只要他們最終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樣的了。又比如說,有的人自覺自愿地去實行它們,有的人為了某種好處才去實行它們,有的人勉勉強強地去實行,但只要他們最終都實行起來了,也就是一樣的了。
先生說:喜歡學習的人離智者不遠了。努力實行做人處世之道,慢慢地他就會明白什麼是仁,也就離仁不遠了。知道什麼叫羞恥就敢於面對,就會明白什麼叫勇。
知道了這三點,就知道怎樣修養自己,知道怎樣修養自己,就知道怎樣管理他人,知道怎樣管理他人,就知道怎樣治理天下和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