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取捨
安玲瓏在府上靜靜地等待著風如令的結果。她告訴自己,千萬不能亂了陣腳。她剛剛襲爵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只能說明,老天爺想考驗她的能力。她要幫助安瑞鵬守住江山,就一定要有強大的應變力和承受力。
時間慢慢過去,快的像劃破長空的利箭,又慢的像經歷了一場廝殺、艱難蠕動的長蛇。她在動用她所有的思路,想一個可以救命的辦法。
風如令夾著一身的熱氣大步跨進來,安玲瓏趕緊迎了上去。
風如令坐在一個離他最近的椅子上,抄起一個茶杯,咕咚咕咚吞了幾口茶水,任憑水珠順著下巴流下來,和著一身的汗水,滴在衣服上。
「怎麼樣?顏吉虎說什麼了?」安玲瓏沒等風如令喝完水,問。
風如令摸了一把臉上的水漬,說:「這事麻煩得很。照顏吉虎的說法,那些送進了汝南王府的特產不過是些瓜果,他自己確認過,不值得什麼的。東西不是他送的,而是你堂叔渭南王安迎海托他送給安景明的。顏吉虎臨行前,安迎海再三囑託,這些瓜果都是時鮮的,容易壞,所以拜託他早點將東西交給安景明。」
託了這麼大的關係,千里迢迢只為捎些時鮮的瓜果,這是不合理的,所以安玲瓏問:「大理寺怎麼說?」
「怪就怪在這兒。壓在大理寺的幾箱子禮物,除了第一箱是瓜果之外,剩下的都是金銀珠寶,價值連城。」
果然,這是個圈套。
風如令接著說:「大理寺已經派人去渭南王府了,但是路途遠,一時半會沒有答覆。我想,你還是做好最壞的打算吧,安迎海應該不會承認的。」
渭南王安迎海雖沒和安玲瓏有過任何交集,但安玲瓏聽說過這個人。按她父王安鎮山的說法,要說安家哪個是紈絝子弟,安迎海稱第二,就沒人敢稱第一。也正因為這個,才被早早趕出京城,去往封地。
安迎海比安鎮山小一兩歲,膝下只有一個獨眼的兒子,名叫安質烈。這一對父子名聲實在算不上好。比如,安迎海喜歡打獵,而他的獵物不是虎豹狼犬,而是平民百姓,他總說,喜歡看百姓四處逃亡的狼狽樣子。
他們父子都好色風流,安質烈比他爹的惡名更甚,他的眼睛就是因為當年在京城青樓中,為了跟人搶花魁而被人打瞎的,不過,安迎海在當天晚上就派出府兵三十多人,抄了對方的家,並將對方打了個半身殘廢。
其實安迎海是想把那個人打死的,幸虧安鎮山及時趕到,才避免慘案發生,也正因為這個,安迎海開始記恨安鎮山。
這件事之後,安迎海父子被先帝趕出京城,往封地去了。
如此劣行昭昭,原本根本不可能封王拜侯的,更何況他沒有半點開國功勛。
奈何當年先帝安允成尚未建國、只是周朝儀國公府新任的小王爺時,不過十六歲,弟弟安鎮山十四歲。周朝國君忌憚儀國公府兵權在握,時常刁難,而安迎海的父親——也就是當時的太子太傅、皇妃生父,總是不顧年邁,四處打點周旋。
有一次,安允成和安鎮山分兵兩路,奉命征討起義軍。大勝之後,安鎮山在回城的路上,竟然遇到一大群百姓擋路,為的是給被俘的起義軍首領求情。安鎮山知道,這個義軍首領雖是土匪出身,但對當地百姓很仁義,常劫富濟貧。面對幾百個老百姓的殷切懇求,安鎮山一個心軟,竟真的將那個人給放了。
這個罪過就大了。朝廷震動,皇帝大怒,將安鎮山打入死牢,等候處斬。安允成幾次上書求情,均無能為力。
正在走投無路之際,安迎海的父親扶病進宮,呈上了萬民言,並向皇帝曉以利害,經過一天一夜的軟磨硬泡,終於讓皇帝將安鎮山放了出來。
安鎮山扶著被打了三十大板的腰,跪在安迎海的父親面前謝恩,安迎海的父親只說:「你們兩個孩子都不是一般人,將來成了大事,照應一下我那不肖的兒子吧。」
因此,安允成在建國不久,就賜給安迎海一個免死金牌,並不是為了安迎海自己,而是為了還他父親一直以來的救命之恩。
前朝是國舅爺,現在是有免死金牌傍身的郡王,安迎海自然是不會被輕易問罪的,同樣,身為郡王且有首告之功的安景明也不會被追究責任,那麼,一切的罪責只能由顏吉虎和整個英王府承擔。
看安玲瓏發愣,風如令問:「你現在是怎麼想的?還要保住顏吉虎的命嗎?」
「當然!」安玲瓏不假思索地說。
「可是你想到後果了嗎?一旦安迎海不承認委託之事,顏吉虎不止有結交王族之罪,還會涉嫌誣陷皇族,怕是不止他一家會被滅族,我英王府全府也要受牽連。更重要的一點是,秦軍現在群龍無首,如果我英王府被問責,那麼你就沒辦法順利地任命新的統領,陛下尚未親政,任免權自然就落到了周止的手上。你可想清楚!」
安玲瓏嘆了口氣,找了個椅子坐下,說:「你說的這些我何嘗不知?看現在的局勢,無論是安迎海還是安景明,都已經是周止的人。若我英王府喪失了秦軍的控制權,那麼,秦軍就會就近歸渭南王統轄。秦軍是離長安最近的地方守備軍,沒了它,就等於人沒了心臟,還怎麼統管全局。」
「既然你什麼都知道,為什麼還要想著保住顏吉虎的命?」
「你為什麼要輕言放棄?!」
「坐在這個位置上,你必須學會權衡利弊,不能被情感左右!顏吉虎救不得!」
「不!」安玲瓏拍了一下桌子,站了起來,「不試試怎麼知道?他若死了,豈不寒了儀國將士的心?天下人豈不會笑話我安玲瓏無能?我要再試一次!」
「你是不是有主意了?」
安玲瓏說:「你跟我去一趟大理寺,去見一個人,他或許有法子。」
「誰?」
「大理寺少卿——百里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