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拉達克地區是怎麼落入印度之手的
11月30日,《印度快報》網站拋出題為「拉達克公路因為中**隊反對而停工」的報道,稱「由於中**隊的反對,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已停止修建拉達克公路」。
就此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12月1日表示:「中印在邊界問題上存在爭議。中印雙方一致同意,在邊界問題最終解決前,雙方應共同努力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那麼,「拉達克」在哪裡呢?
1.拉達克有「小西藏」之稱
《印度快報》所說的「拉達克地區」,是指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一部分,位於青藏高原的西部邊緣,主要包括列城及其周圍地區,海拔在3000~6000米之間。然而,在歷史上,拉達克是中國西藏的一部分,至今該地區的大多數居民仍是藏人,語言、文化、宗教與西藏相同。中國政府從未承認印度對該地區享有管轄權。
據馬大正主編的《西藏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介紹,早在公元9世紀,拉達克就是吐蕃的一部分,13世紀統一於中國的元朝,後來統治北印度的莫卧兒帝國曾侵入拉達克,迫使其成為藩屬。
但隨著莫卧兒帝國的衰落,拉達克在清代重新歸屬中國西藏管轄,拉達克王由駐藏大臣「節制」。從1683年開始,拉達克就年年向西藏進貢。1826年,拉達克部長奉駐藏大臣松廷的密令,緝拿逃亡拉達克的張格爾匪徒100餘人,並立即派人稟報駐藏大臣。1829年,道光皇帝賞給拉達克部長五品頂戴花翎。
在中國地圖出版社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第8冊中,有1820年的全中國地圖,該圖把拉達克劃為中國西藏的一部分。那麼,拉達克地區是怎麼落入印度之手的呢?這還得從英國東印度公司說起。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次大陸擴張的過程中,對拉達克等西藏西部地區日益關注,因為該地區扼住了英國通往亞洲腹地之路。19世紀30年代,東印度公司派人到拉達克搜集情報。
1834年,得到英國支持的錫克王國查謨土邦總督、道格拉族人(藏文文獻中一般稱作「森巴人」)古拉伯·辛格,派遣克什瓦爾(今查謨東北)地方長官瓦齊爾佐爾阿弗爾·辛格(藏文史料記載為「倭色爾」),率領約5000名士兵突然侵入拉達克。
拉達克王派人至拉薩向清朝駐藏大臣求援,但是駐藏大臣拒絕派兵支援。1835年,道格拉軍擊潰拉達克軍主力,攻抵拉達克首府列城,拉達克被迫簽訂城下之盟,淪為查謨的附屬國。
但拉達克人不斷反抗,在道格拉軍1839年第四次入侵拉達克之後,查謨的統治才相對鞏固。1840年,古拉伯·辛格派兵侵佔了拉達克西北的巴爾蒂斯坦(在今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內,此前也是中國西藏的一部分)。
2.配合英軍,森巴人入侵西藏阿里
在向東擴張連連得手之後,1841年5月,古拉伯·辛格派遣瓦齊爾佐爾阿弗爾·辛格指揮的道格拉軍隊向中國政府直接管轄下的西藏阿里地區發動侵略,藏軍和西藏民眾英勇反抗,這場戰爭在藏文史料中被稱為西藏-森巴戰爭。
中外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這一戰爭是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的一部分,筆者也同意這一看法,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從戰爭的起因來看,與鴉片關係密切。鴉片是克什米爾商人通過拉達克運往中國新疆葉爾羌(今莎車)的重要商品和利潤來源,但中國政府1839年(即林則徐虎門銷煙的那一年)在全國推行的禁煙運動,使居住在葉爾羌的克什米爾商販損失了數十萬盧比,還斷了他們的財源。古拉伯·辛格以朝拜聖山聖湖為借口發動侵略,其實是想吞併中國西藏和新疆南部。
第二,從戰爭的過程來看,道格拉軍隊侵略西藏,確實配合了英軍對中國東南沿海的進攻。古拉伯·辛格致信英屬印度政府,聲稱他是「通過對中國西部邊境的入侵,來與英國政府進行軍事合作」。
第三,從戰爭的結果來看,英國最終奪取了對拉達克的「保護權」。
西藏阿里地區承平日久,防備鬆懈,侵略軍接連得手。當時清朝在東南沿海前線吃緊,無法調集內地軍隊支援西藏。幸虧當時有藏軍義無反顧地投入保家衛國的戰鬥。
3.藏軍非地方武裝,而屬中央軍隊
根據廖立的《中國藏軍》(中國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一書的研究,藏軍並非地方武裝,而是「吃皇糧」的中央軍隊。藏軍軍官由清朝軍機處任命,軍官、教官中有不少滿人、漢人,士兵大多為熟悉當地環境的藏人,軍械、軍糧由中央提供,軍事行動由駐藏大臣指揮。在清軍中,藏軍的裝備相當精良,50%的士兵使用火繩槍,還有14門當時清軍最先進的野戰攻堅武器——「劈山大炮」。
1841年6月,清朝駐藏大臣孟保派遣前藏代本(官名,藏語音譯,意為箭官)比喜赴前線組織抵抗,但由於路途遙遠,救援不及,道格拉軍仍攻陷了西藏阿里地方長官噶本駐地噶大克,大肆殺戮掠奪。同年8月,孟保先後共派出2300名兵丁奔赴前線。
據朱維群主編的《中國西藏》視點叢書中的《西藏史話》,孟保還將從內地運來的22門「劈山大炮」交藏軍使用。道格拉軍得知藏軍準備反攻,送信約和,但要求獲得戰爭賠款,被孟保拒絕。在**額爾德尼等西藏上層人士的動員下,西藏各階層積極行動,不畏艱險,趕在大雪封山之前,將糧餉運到前線,創造了後勤史上的奇迹(直到當代,拉薩到阿里的公路都不能全年通車)。
4.藏軍英勇抗敵,打死侵略軍主帥
1841年冬,藏軍冒著風雪嚴寒,發動反擊,接連取勝。12月11日至14日,雙方決戰於多玉,森巴侵略軍主帥瓦齊爾佐爾阿弗爾·辛格被藏軍火繩槍射中后滾落馬下,勇敢的藏軍士兵用長矛將其刺死,6000多人的道格拉軍全線崩潰,只有1500人逃脫。
到1842年3月,藏軍收復了全部阿里地區。據孟保向道光皇帝奏報,藏軍擊斃侵略者軍官40多名,俘虜道格拉兵和被逼參戰的拉達克兵共836名。這些俘虜大多不願返回,其子孫今天仍居西藏。
1842年4月,比喜(又譯筆喜)統帥的藏軍推進至拉達克首府列城,拉達克人民發動起義配合藏軍,並通過西藏地方提出回歸中國,表示「情願各防邊界,協力堵御」。但是,古拉伯·辛格派和其宗主錫克王國都派出重兵,雙方死傷慘重,藏軍退到班公湖南的嚨沃,事後雙方都聲稱自己獲勝。
5.中國從未承認拉達克屬於英屬印度
1842年8月29日,中英簽署《南京條約》,鴉片戰爭主戰場的戰事宣告結束。
1842年9月17日,西藏地方政府噶倫(總辦西藏行政事務,受駐藏大臣及**喇嘛管轄)索康、藏軍代本比喜與道格拉代表在列城達成停戰協議。
協議要點為:
1.雙方停戰,各自維持舊有邊界,承諾不使用武力改變;2.雙方按戰前辦法進行貿易;3.拉達克王的王后和兩個王兄弟從西藏回到拉達克,拉達克照舊向西藏朝貢。
這一協議,使得西藏地方政府未能將道格拉人逐出拉達克,失去了對拉達克的實際控制,僅維持了拉達克照舊「年貢」的虛名,為以後英國直接侵略拉達克留下可乘之機。
但西藏地方政府也未正式承認拉達克歸道格拉人管轄。需要指出的是,該協議簽字的雙方代表僅是各自國家地方當局的代表,而且沒有得到各自中央政府的批准,因此,它只是表示互不侵犯的停戰協定,而不是劃分邊界的條約。
而且,所謂維持舊有邊界,指的是西藏地方政府直接管轄的阿里地區,與作為中國西藏藩屬的拉達克王轄區之間的中國內部的行政邊界。
道格拉與錫克人的軍事力量在侵略拉達克和阿里的過程中受到削弱。英國利用這一機會,於1845發動對錫克王國的戰爭,古拉伯·辛格統治的克什米爾,在1846年被劃為英屬印度的土邦。
接下來,英國就想繼承道格拉的侵略遺產,通過與中國簽署正式條約的形式,把對拉達克的「保護關係」合法化,並廢除拉達克向中國西藏的朝貢制度。
1846年,英屬印度總督哈定通過第二任香港總督德庇時,向清朝兩廣總督耆英轉呈了要求劃界通商談判的提議。
同時,當時的駐藏大臣琦善也收到了哈定通過邊境頭人和西藏地方政府轉交的內容相同的信件。哈定在信中說,他希望中國西藏地方當局派遣官員,一起劃定英國所屬克什米爾與西藏的邊界。
1847年2月11日,道光帝降旨,指示琦善:與英國的關係,以現有條約(即《南京條約》)為準,其餘一切拒絕,維持西藏、拉達克舊界,不與英方劃界;對英交涉由耆英在廣東統一辦理。
耆英隨即以「西藏本有定界,毋庸再勘」,駁回英國要求。但英國竟然單方面組織了劃界委員會,在沒有徵得中國西藏和克什米爾土邦同意的情況下,以「分水嶺原則」,劃出了若干點,就草草收場,這條所謂邊界線是非法的、無效的。
清廷拒絕與英國劃界,避免了中國領土主權的損失。幾十年後,英國在藏南地區故伎重演,以「分水嶺原則」拋出了「麥克馬洪線」。
此後的歷屆中國政府,從未正式承認過拉達克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
印度和巴基斯坦獨立后,雙方就克什米爾歸屬問題爆發戰爭,戰後印度控制了拉達克。印方曾聲稱,中印邊界西段早在19世紀40年代就已劃定,遭到中國方面的駁斥。直到今天,中印邊界西段問題仍懸而未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