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節預備隊反擊
楚軍甲士立刻找機會踹倒一個敵人,準備向那名弩手殺去,卻突然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弓弦!然後他心有不甘地倒下了。
胡軍弩手這時才剛剛掛好弦,隨後感覺到一名甲士衝到自己身邊。他一邊端起弩、放好箭,一邊轉頭看了眼。是自己的卒長,薳旃(zn1)。「公子!」「你怎麼不退下去掛弦!」「我,我忘了。」薳旃抬手舉弓,又射出一箭:「把這個敵人拖下去,然後去左邊射殺翻過來的敵人!」弩手趕緊用右手抓住屍體的一個腳,把他拖下偏廂車。
這時他的什長過來,一手抓過他的弩,一手把青銅劍遞給他:「割下他的頭!」「啊!」「快!」什長不由分說地踢了他一下。咬牙切齒地完成這項工作后,弩手感覺自己的體內有點火,瞪著雙眼站了起來,左手提著人頭。喘了口氣后,他學著什長的樣,把人頭的頭髮塞到腰帶里,然後撿起什長留下的盾牌,衝到偏廂車后準備接替戰鬥。
這時他發現,所有的弩手都退回來了,自己的什長正拿著弩瞄準一個剛剛翻上偏廂車的敵人。他知道自己的射術沒有那麼好,所以什長才替下他。現在偏廂車上,有一些甲士拿著弓箭在和外面的敵人對射。
原來在剛才的戰鬥中,薳旃發現敵人在偏廂車前十幾米處留下了一些舉盾的士卒,兩三個人一組掩護一名弓箭手。他們顯然都是射藝精湛的高手,冷不丁就探頭髮出一箭。這時弓箭的優點顯露出來:瞄準靈活,射速快。胡軍的弩手大多是剛剛由普通步卒轉變而成的職業兵,雖然要比過去的普通步卒強很多,弩的瞄準也更容易,但和那些在射藝上下了幾年功夫的貴族甲士們相比,準頭上還是有些差距。
敵人離自己人近了,因此土坡上的28輛砲弩車不敢直接向他們放箭。這要是稍微低了一點,可就是讓前面的戰友肝腦塗地。小理他們現在只能瞄準偏廂車前近百米處的敵人,減緩對方的攻擊步伐。戰線兩側正對竹樁的地方,因為敵人無法跑過來進攻,因此也能用踏張弩提供支援。
儘管有這麼多「火力支援」,雙方在偏廂車上下仍舊打得難分難解。這還算好的,因為在側面新設的防線上,形勢更加危急。這面的土坡很窄,只有4輛砲弩車可以提供直射支援;敵人迂迴的通道只有10多米寬,但來到跟前後,還是能展開到30多米寬的地方進行攻擊。調轉射向的40輛砲弩雖然能阻滯後面跟進的敵人,但由於準備匆忙,射出的箭比較散,不少砲弩的什長還在費力跟蹤自己射出的箭,修正方向偏差。
看到形勢有點危急,姜海濤忍不住說:「養錡他們怎麼還沒到?應該到約定時間了呀。」養敖、章通等人也緊皺眉頭。華祁轉頭看了看東北方向的清水河,然後說:「胡咢正在架浮橋。」一回頭,發現章通正看向他,於是他立刻說:「是不是派人把一些重傷者送過去?」養敖看了看那邊:「他們會過來接。現在前面還能堅持,右邊危險。一定不能讓楚軍殺進來。是不是讓唐駟他們過去?」章通聽后看向姜海濤:「他們動起來方便嗎?」
姜海濤的目光此時正被兩條戰線上的拚命廝殺吸引著。
不像電視劇上那樣火光四溢、人仰馬翻、血肉橫飛。甚至看不見多少血色,因為它們在穿透麻衣、皮甲后已經失去速度和數量,連顏色也因為混合了各種泥土、繩條而變暗。映入眼帘的只是一大片各色皮甲、木盾、劍戈,夾雜著人頭晃來晃去,而且不斷地消失在中間地帶。就像兩股濃濃的紅豆粥滾到一起,互相擠壓、吞沒。叮叮噹噹的碰撞聲也很少,因為大多數情況下是青銅與木頭相碰。
雖然緊張,姜海濤也不是傻看著。他注意到楚軍士卒們格鬥能力確實很強,往往在自己倒下前,能夠放倒三四個胡軍士卒。小理但胡軍憑藉防守和偏廂車的優勢,可以讓傷者立刻撤到後面,輕傷員經過簡單包紮后正在休息。一些體力不支的士卒,甚至整個伍、兩,都能退回來休息。楚軍則只能盡量義無反顧地往前沖,傷勢稍重者都退不回去。
「海濤!」章通把他驚醒。「啊!什麼事?」「你看要不要把唐駟他們調過去?移動起來方便嗎?」姜海濤趕緊看了看前面土坡腳下等待的一小隊工兵,然後看向右側防線:「養錡怎麼還沒到?現在就用上唐駟他們,是不是早了點?要調過去也不是不行,但有點慢。」養敖說:「現在我們和楚軍打得難分難解,而且右邊很危險,我怕……」章通說:「必須打破僵局。我去下面挑些人過去!」說完后,章通準備向土坡下走去。姜海濤突然靈光一閃:「等等!」
預備隊。軍事書刊上講經典戰例時經常提到什麼「保留強大的預備隊」、「發動反衝擊」。現在的軍隊作戰時,好像還真沒留預備隊的,總是左中右三軍一起上,直接磕出結果。[注043701]
「章通將軍,您把下面的甲士盡量集中起來,組成一支強悍的預備隊,專門用來反擊。」「預備隊?」「對。防線上哪裡危險,就派他們去哪。把敵人暫時殺退後,他們就退下來休息,等下次再上。我們和敵人僵持時,有這麼個預備隊突然來一下,能有很大效果。」
章通、養敖聽后都眼睛一亮,養敖隨後問道:「那正面呢?」「有唐駟他們,應該能頂住。」停了一下后他說:「我去帶他們往前靠一點。」章通隨後說:「就算這樣,恐怕也很難打退敵人。」「只要挫敗他們的進攻勢頭就行。將軍,您可以從一邊殺出去,橫著殺一道,快打快退。」章通聽後向養敖點點頭,然後立刻向坡下跑去。
姜海濤也跟著下坡,來到一排推車的工兵旁。唐駟立刻迎上來:「公子,前面殺得真兇!」「怕了?」「嗯,有點。」「呆會還有更噁心的呢。命令大家,把車往前推一推。」「是,公子。我看那裡有點危險,木板已經裂開大口子了。」姜海濤踮腳看了看:「不管他,讓大家趕緊排好。情況危急的話,我們要先集中來一下。」
羋仲嶠看現在仍沒有突破敵人的防線,忍不住對斗如說:「胡國士卒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厲害?」「是啊,真沒想到。難怪他們敢來進攻息城。不過我看他們也快不行了。」這時斗晰的戰車過來了:「將軍,前面攻得太慢,讓我去吧。」羋仲嶠聽後有點尷尬,因為現在率軍沖在最前面的是羋僚。這傢伙打仗雖然不算怯懦,但確實不算很勇猛,總是擔心自己的士卒死傷太多。
斗如沒有看羋仲嶠,直接對斗晰說:「公子已經派羋招去了。你還是帶人在左邊等著,斗頎好像有點困難。」
果然,沒過多久,斗頎那邊就遇到麻煩:右邊的木板車突然閃開一輛,一隊裝備精良的甲士殺了出來。他們只有100來人,但個個都穿全套的皮甲,盾的表面都覆有皮革,還有彩繪。這說明他們是真正的甲士,貴族,不是幸運地擁有好裝備的普通國人。一些眼尖的楚軍甲士還驚訝地發現,對方手中的青銅劍都是雙色劍,不像自己只有兩司馬、卒長才有。
斗頎他們正和敵人殺在興頭上,雖然已經隱隱佔據一點優勢,但也像繃緊的弓弦一樣,受不了多少意外刺激。這一隊胡軍甲士就像從旁邊敲到弓弦上的木棍,一下子讓繃緊的弦斷了。大多數楚軍士卒們被驚亂了方寸,不知道是繼續進攻偏廂車,還是轉身攔截這些敵人。少數迎上前去的,又被對方強悍的前鋒給刺傷、撞倒,七零八落,一時組織不起基本的陣形。於是大多數人紛紛避開,到側面尋找自己的戰友。等他們組織好陣形,準備和敵人對抗時,對方已經衝殺過去了,只能看到敵人的尾巴。
這一隊甲士勢如破竹,很快就在防線前殺了一個半圓,然後從右側一個缺口返回偏廂車后。他們只傷亡了15個,殺傷楚軍六七十人。更重要的是,他們打亂了楚軍進攻的陣形,迫使斗頎不得不暫時後退一點,重新組織進攻。
正面戰線上,羋招的加入則為楚軍帶來勝利的希望。他率軍來到陣前後,很快就選定了一個突破口,然後命令士卒們不斷向這裡衝擊,終於徹底把一輛偏廂車變成了木片和木棍。
「殺啊!」羋招身先士卒,在幾位甲士的簇擁下踏上殘骸。其他人也跟著湧進缺口,開始向兩側衝殺,然後推歪旁邊的兩輛木板車。羋招正要指揮大家擴大突破口,突然看到前面的胡軍士卒開始向後退去。再仔細一聽,前面有「當……噹噹」的鐘聲。「敵人要敗了?」羋招心中冒出這個疑問。雖然不太敢確定,但他還是決定抓住機會,帶著大家立刻追殺上去。
剛追了幾步,地面上突然抬起一排排尖利的竹竿,幾個收腳不及的士卒撞了上去。還有一些沖得快的,陷入了敵人的包圍。但後面的楚軍士卒只是稍微停滯了一下,隨後就開始用各種辦法破壞這些竹竿。有的用劍鉞砍割竹竿之間的繩索,有的乾脆用盾牌把竹竿往上頂,打算把它們翻過去。這些竹竿只是簡單地支在地上,前面的敵人也大多在繼續撤退,只有少數人和一些強弩留下來攻擊楚軍士卒,因此道障礙很快就瀕臨被完全破壞的邊緣。
「沖啊!」對面突然爆發出一陣大吼,幾個木盾夾著一根長長的竹竿戳了過來。前面削尖了。「這麼簡陋的竹矛就想刺死我們?」羋招忍不住想到,然後用左手的盾牌一擋,竹竿從側面滑了過去。「這麼長有用嗎?」他都懶得去砍斷這根長而無用的竹矛,準備繼續進攻。突然,耳邊傳來一種「嗤嗤」聲,然後他就感到右側有一陣劇烈的灼痛。
「啊!」周圍也隨後發出了幾身驚叫,然後開始變成慘叫。羋招感覺自己的腰燙死了,不由得扭過身子。這時他才發現,剛才躲過的那根「竹矛」正在噴出幾股白色的氣體,是它們灼痛了自己!白氣還在噴,而且隨著竹竿的移動和轉動,有一股沖自己臉上來了!羋招本能地抬起右手擋在眼前。可那不是石頭木頭,甚至連水都不是,而是氣。羋招只感到自己的手、臉、脖子都是一片劇烈的刺痛感。
他的慘叫剛剛涌到喉嚨處,左邊又飛過來一支弩箭。就這樣,楚軍的一位旅帥倒在了蒸汽和弩的夾擊之下。跟隨他進攻的幾十個楚軍士卒,也都被15根竹管噴出的蒸汽燙傷。重的直接倒地,輕的也丟了兵器、亂了身形。隨後一支支弩箭、長矛卷了上來,很快就把他們屠殺殆盡。
在他們前面,就是唐駟帶著工兵操作的15支蒸汽槍。後面小車上是高壓鍋,已經燒開了。前面則由四名甲士抬著一根5米左右的竹竿,中間還架著兩面木製的防盾。這些竹竿的頂頭削尖了,和普通的竹矛確實比較像。但它的威力不在那,而是在後面的竹管側面。那裡鑽了10個小孔,一邊5個,間隔半米。這是姜海濤和工匠們通過試驗造出的新型蒸汽槍。
[注043701]:中國戰爭史上明確記載的、較早採用預備隊的戰例,是公元前484年的艾陵之戰。當時吳王夫差得知齊國攻魯,就率軍會同魯軍擊之,與齊軍主力在艾陵(今山東萊蕪東北)展開決戰。雙方兵力各十萬,大體相當。齊軍分為上、中、下三軍。吳軍則除了上、下、右軍與齊軍相對列陣,夫差還親自指揮中軍列於三軍陣後作為預備隊。當吳右軍擊敗齊上軍、吳上軍敗於齊中軍時,夫差率中軍及時投入戰鬥,救援上軍,大敗齊軍。此戰吳軍十萬人馬幾乎被全殲,是春秋時期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此後,預備隊受到歷代兵家的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