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節 效率問題
飯沒盼來,歸豹倒是又出現了。他不緊不慢地走進工場,看了看基本完工的車架,修整弩臂的工匠,問江海濤和養敖:「怎麼樣?是不是今晚就能試一下?」江海濤正準備回答沒問題,突然想到,槍炮有了,彈藥呢?「嗯,公子,弩很快就好。不過弩箭還沒有造。」養敖說:「我看先用普通箭試。這種大弩,到底用什麼樣的箭,多長多粗,箭鏃多重,恐怕都不好說。專門造一個大箭鏃也要不少時間,能先確定尺寸最好。」歸豹問:「那你們準備怎麼試?」養敖說:「用一排木樁,立在百步之外,射上一箭。」歸豹說:「百步之外?夠遠的。那趕緊派人準備吧。我想這弩的準頭,也要試一試吧?如此一來,需要的木樁大概不少啊。」養敖提醒他:「公子,試準頭,我們可以用草垛的。」「對對,我都急糊塗了。」
這時江海濤突然冒出一個想法:「公子,將軍,用木樁試威力,那箭是不是無法再用了?」養敖想了想:「應該是。這個弩應該能射兩百步之外。現在射百步之外的木樁,肯定要壞。」「箭如果射到草垛之上,是不是就不壞了?」歸豹開始很有興趣地看著他。養敖也來了興趣,轉過身來:「那當然。你是不是有什麼辦法不損壞箭?」
「公子,將軍,我有一個想法。我們可以在百步之外立一個木架,吊一個草垛,用箭射它。箭紮上去后,它必然向後盪起。箭的威力越大,草垛必然盪得越高。這樣,我們不就能知道哪種箭威力最大,又不浪費箭嗎?」這是簡單的動能轉換為勢能的原理。當然,江海濤忽略了箭和草垛摩擦產生的熱能。
養敖想了想:「箭的威力,還是要看它能穿透多厚的甲,所以要用木樁。最好能用皮甲。你用草垛,能看出來嗎?」「將軍,箭的威力應該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它的動能,也就是它的重量、速度。一根木棍撞過來,如果它越重越快,是不是能把人撞得越厲害?」「不錯啊。」「那麼一根扔過來的木棍,和一根射過來的箭,哪個動能大?」「這?」養敖自然是算不出來。「所以我們這個弩,不是越重的箭,動能越大,因為它的速度可能慢了。我們用草垛試驗,就是看看射多重的箭,動能有多大。首先選出動能最高的那種,然後我們再進行別的試驗,也就是決定威力的第二個方面。」「箭鏃?」「對。箭的威力一是來自於動能,第二就是看它的箭頭是不是尖利。我們給這個最好重量的箭,安上不同形狀的箭鏃,看哪種形狀最容易穿透木板。最後挑幾種最好的,用皮甲試驗。這樣試驗,不僅更快,還能試驗很多次,很多情況,得到更精確的結果。」
「好辦法。如果能先確定最好的重量,箭鏃就好弄了。」養敖贊道。歸豹也點點頭,然後說:「歸通,你去準備這樣一個木架、草垛吧。」「好的。不過這個木架應該多高啊?還有草垛重多少?如此大弩,要是還用以前那種草垛,會不會一箭穿過去啊?」大家又轉頭看向江海濤。
江海濤此時非常慶幸自己除了物理課本上的知識,還被老爸強迫參加過一個物理補習班。初中物理課本上只講了動能、勢能可以互相轉換,動能和質量、速度有關,勢能和質量、高度有關。至於具體公式,要到高一才能學到。但是在補習班上,他已經學到了這兩個公式,而且很好記:動能,等於二分之一質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勢能,等於質量乘重力加速度乘高度。動能、勢能,都是一種能量,都是做功的結果,都是力乘以作用距離。在這裡,箭的動能來自於弓,而弓的能量來自於拉弦的人。
江海濤又握起那支「筆」蹲下,抬頭問養敖:「將軍,你看現在拉弦所需要的力,是多大?」「每張弓,應該是一石六鈞。這裡十張,就是16石。不過弓都往中間偏,因該比16石小。我估計14、15石吧。可以量一下,不過有點麻煩。」江海濤手握箭筆,在地上慢慢寫了個「15」。
現在他心裡有點含糊了。這裡的「石」,應該是質量單位,但它和公斤是什麼關係?否則,自己記得滾瓜爛熟的「9.8牛頓每千克」,怎麼用?媽的,自己設計來設計去,居然忘了「單位」這一重要問題。秦始皇的歷史功績,第二條就是「統一度量衡」,可見其重要啊!怎麼辦?要不先問完一些基本數據,然後再說?[注011501]
「那剛才他們拉開的長度,大概多少?」「我看有兩尺五寸。」江海濤在「15」後面寫上一個「石」,還有「×」,然後是「25寸」。重力加速度,用現在的單位怎麼衡量,暫時沒辦法知道,先用符號代替吧。於是又加上一個「×g」。這應該就是人們在弓上作的功,需要再乘個效率,才是箭的動能。暫時先按最高效率算,100%。箭的質量、速度不管了,把這個動能直接算到靶子上,轉換為勢能。那「=」的右邊,就是「草垛質量×g×高度」。左右一看,江海濤興奮地大罵自己笨蛋笨蛋笨蛋!
管什麼重力加速度,兩邊一約,不就是「15石×25寸=草垛質量×高度」嗎?度量衡也不用管。於是他抬頭問歸通:「這個草垛,如果15石,是不是太重了?」他昨天和井造雙層竹盾時已經知道,自己體重大概2石,15石至少相當於三個養敖的體重。「有點重,10石還可以。」養敖這時插話說:「我看就用10石,編一個又大又厚的,別讓箭穿過去。弄成箭靶那樣的圓形,我們可以順便試一試準頭。海濤你看怎樣?」「好,瞄準也很重要。如果這個草靶子重10石,我估計它中箭后,向後擺動,最多會盪高37.5寸。你用4尺長的繩索吊著它,足夠了。」
歸通看看歸豹,見沒什麼其它指示,就立刻奔出工場。此時江海濤突然發現,工場周圍已經多了一圈站崗的甲士。他感到有點奇怪,正看向歸豹,對方向他說:「這裡的工匠夠嗎?以後他們就專門聽你指揮,造這個十弓車弩,還有其它兵器,不要再干別的了。我已經讓歸丹詢問他們的家人,到時候集中起來一起照顧。」江海濤聽后心想:媽的,這小子夠賊啊,現在就知道保護技術秘密!不過也對,這東西要是真有用,被楚軍知道了,那可就麻煩。楚軍沒準能想出對付的方法,自己就無法出奇制勝。最危險的是,楚國地廣人多,要是也仿造出這東西對付城頭守軍,那可就麻煩了!兵器方面的技術保密,確實要重視。其它諸侯國的弩,不就是對胡國還保密嗎?
他還在胡思亂想,歸豹已經拍了拍他的肩膀,向工場內走去。
--------------------------
弩臂的平面已經刨好了,比過去用鑿子快得多,也平整得多。這些木匠們過去從沒修整過要求這麼高的平面。對他們來說,最高級的也就是車軸、矮桌了,但車軸的轉動部分一般不過一尺多寬,桌面則不需要這麼平整。幾個留在工場的卒長也非常滿意,認為現在弓弦和箭在上面滑動,會非常好,對準頭影響不大。現在只剩下最後一道工序,那就是在這個平面的中心刻槽。
這個槽是控制箭左右的,因此也非常重要,而且要和箭桿的粗細相配合。他們準備先用普通箭試射,因此這個槽不用粗。雖然墨斗已經造出一個,銅釘是臨時敲打出的,但這裡要求很精細,他們還是選出了兩名工匠拽著有墨的絲線,小心翼翼地在弩臂上壓出一道。然後一個推選出來的老工匠,開始用鑿子沿線刻槽。
歸豹不愧是「大領導」,怕這麼多人圍觀給老工匠造成太大壓力,對大家說:「留下幾個人幫忙,咱們都去看看新工具吧。」江海濤這時回想起,剛才歸豹只看到了還沒裝刨刀的木工刨,然後大概去安排「保衛工作」了。幾個人來到工場這一頭,已經又送來一些刨刀、鋸條,完成了兩個刨、三個框鋸。
這種全新結構、輕巧靈活的木工鋸,江海濤也是第一次用。鋸條和木架呈四十五度斜角,被工字形木架另一側擰了幾圈的繩索牢牢張開。他拿過一根木條,準備試一下,可馬上就發現一個問題。要想鋸木,自己就得一腳踩在木條上。這時下身的裙子很礙事,而且得小心走光。不過看看周圍的工匠們,也是這打扮,而且他們對這一危險似乎不是很在意。這大概就是貴族和國人的差別吧。開鋸后,沒有想像中的好用,鋸出的一條縫彎彎曲曲。但是周圍的木匠們發出陣陣驚呼。軫老頭說:「嗯,這東西太好用了!能鋸很長啊!今後要想弄出木條、木板,容易多了!不過公子,你的手勁很小,而且一看就從沒幹過這種活,控制不好方向。」
江海濤趁機停手,換了一個木匠上來,鋸得果然好多了。而且他越鋸越高興,別人催促也不理,一個勁地說:「等我鋸完,等我鋸完!你看快了,馬上就完。」他還真沒吹牛,不到一分鐘,就把江海濤剩下的半米長木頭鋸完了。還有木匠想試試,結果被養敖攔住。原來歸豹已經躍躍欲試。養錡用手按住木條,歸豹雙手抓住框鋸的一端上下推拉。他的力氣顯然比江海濤大多了,雖然鋸縫還不像木匠那麼直,但已經引來大家的喝彩。有兩個木匠高叫起來:「唉呀!公子第一次鋸木頭,居然如此了得!」「是啊!要是大家都像公子這樣能幹,我們可就沒飯吃了。」切!馬屁精!江海濤鄙視了一把。其他木匠雖然不齒這兩位同行的馬屁,但也驚訝這東西如此好用。而且當眾說那兩個木匠拍馬屁,需要點勇氣。軫老頭就有:「還是公子海濤造得這個框鋸好。」氣氛一下有點尷尬。
歸豹似乎沒有聽見大家的議論,直起身來說:「好!好東西。公子海濤給你們造了這麼好的東西,你們是不是也能造出更好的東西啊?我胡國乃世代造車制弓之國,如今又有公子海濤下山相助,你們說打退那蠻夷的楚人,還不容易嗎?」大家的情緒一下子被引到戰鬥上了。歸豹接著說:「我想大家都看出來了,你們現在造的這個十弓車弩,威力巨大。用它射楚軍一箭,你們說誰能擋住?」周圍的工匠們嘰嘰喳喳起來:「是啊,十張弓射一箭,可比養敖將軍還厲害呢。」「你別瞎說。別忘了剛才我們七個人拉弦,要是養敖將軍,加上養錡將軍,倆人就能拉動,還是比咱們厲害。」「我沒說將軍不厲害,只是說這大東西厲害。」
歸豹拍了拍手上的一點木屑,周圍安靜下來,他又接著說:「究竟多厲害,我們今晚試過就知道了。不過我想問問大家,如果這個東西,楚軍也會造了,結果會怎樣?」他的語氣稍微變得厲害點了。大家也琢磨出這裡的危險。「所以,今天大家乾的活,怎麼乾的,不能跟其他任何人說起。否則,就是告訴楚軍如何來殺我們!對不對!」木匠們有的點頭,有的已經被歸豹的氣勢嚇住了。「大家在這裡好好聽將軍養敖,還有公子海濤、公子丹、公子通的吩咐。隨便告訴其他人的,我絕不客氣!但只要你能造出好東西,我必定重重有賞。海濤,你過來。」江海濤不明所以地走上一步。歸豹解下腰帶上掛的一個大玉佩,遞給他:「這個先賞賜給你。」隨後他又解下兩個小玉佩:「這兩個,你看這些工匠中誰出力最大,賞給他們。現在楚軍還在城外,等打敗他們,回到胡城,再給你們獎賞。食邑封地,都不會少的。」
聽到這個,周圍的工匠們都興奮起來。雖然大多數人知道自己得不到這個小玉佩,但重賞的前景還有啊,很值得努力。江海濤心說,讓這些工匠們聽養敖、我和歸丹、歸通的指揮,再用甲士圍起來,不準隨便出入,家眷也集中管理,誰泄密就不客氣誰。我靠,這簡直一保密單位了!自己被圍進一座土城不說,現在還得被圍進一小院子,真是作繭自縛啊!不過像他這樣「渴望自由」的人,似乎再也沒有,僅此一人。
這裡士氣鼓動起來,那邊的弩臂也徹底完成了。
養敖檢查了一下箭槽,非常滿意,徵求歸豹和江海濤的意見后,就指揮大家把弩裝到車上。現在的安裝很簡單,把前面掛弓的那根大橫杆的左右兩端,放到車子左右兩側支起的一個梯形木架上,就完成了。梯形木架的下面就是原來固定在車軸上的兩根長木,也是推車的把手。上面是一根兩尺多長的木條,上表面已經被新的木工刨修整一番。不過在它前後,兩根斜木都被特意留出一段,凸起了六七寸,正好在前後擋住橫杆。弩機早就安好了,青銅牙由弩臂下方的一個槓桿控制起落。安裝完畢后,一個卒長扛起弩臂尾端,以橫杆為軸上下轉動。弓都掛在橫杆上,而且橫杆略呈弧形向前突出,橫杆的兩端還比較靠近弩臂的重心,因此車架承擔了大部分重量,卒長感覺不累。
--------------------------
歸通那裡已經準備好了,大家把車推出工場,來到試驗的街道上。這條土街有二十來米寬,被歸通徵用了一百多米的距離,兩側房屋裡的人居然都被他趕走了。靶子被立在靠近城門的那一頭,距離城門三十四米,豎了兩根大木,一丈多高。頂端的橫木中間吊根粗大的繩索,下面吊著一個圓圓的大草靶子。幾個步卒正在上面用毛筆畫圈。從靶子在他們的觸動下晃動的幅度看,草靶確實很重。
十弓車弩被推到距離靶子一百多米的地方,歸通已經在這裡做了一個標記,說是一百步。一個卒長充當瞄準手,一個甲士負責拉動弩機拉杆,也算是扳機。生在後面,負責指揮拉弦的幾個人。前一次確定弩機位置時,曾用木鉤拉弦,但隨後發現木鉤上有了裂紋,顯然是無法長期承擔這一任務。用金屬做鉤雖然可以,但現在時間不夠,因此生提議直接用兩根繩索繞過弓弦,八個人抓住四個頭一起拉,上完弦后再把繩索抽出來。雖然這樣影響速度,但現在只是試驗,沒什麼關係。
一切準備就緒后,靶子附近的人員都隱蔽,生舉起右手揮動,指揮八人拉動繩索。扳機手看到弓弦越過弩機后,立刻上抬拉杆,把牙頂出來。隨著生的手放下,八個人放鬆繩索,弓弦被掛到牙上。養敖還上去看了看,然後回來告訴大家,這個青銅牙看起來沒問題。箭被扳機手放好。瞄準手扛起弩臂,對準靶子。等他調整好身體,左手示意瞄準好以後,扳機手猛地向下拉動拉杆。「嗡」的一聲,弩臂在支架上滑動了一下。大家轉頭向靶子看去,沒任何反應!
歸豹、養敖和江海濤等人立刻跑了過去。草靶上沒有任何痕迹,周圍的人也在四處尋找。最後找了半天,有人才在遠處的城牆上看到一支箭,應該是剛才射的。看到這個問題,大家都認為還是先把十弓車弩推到靶子跟前,不然很難射准。工匠們去推車,江海濤就仔細看了看草靶。它的直徑比自己的身高還大一點,厚度有30多厘米,異常沉重。這時他發現,自己和歸通先前各自犯了一個重要錯誤。
他根據能量計算,認為10石的草靶中箭后,高度變化不可能超過3尺7寸5,因此讓歸通準備4尺繩索就夠了。這大致相當於他身高的一半。這個4尺,本意是草靶重心到懸挂點的距離。可是看看現在這個草靶,直徑比自己身高還略大一點點,要想讓重心距離懸挂點4尺,就得直接把草靶頂端吊到橫杆下,顯然不合理。而且更大的問題是:如果真這樣掛,箭的能量又比較大,那草靶的擺動角度將很大,造成很大測量誤差。
歸通呢,以為這4尺是從草靶頂端到懸挂點,因此弄了一根4尺長的繩索,吊在草靶頂端。他的這個「錯誤」,讓草靶的重心和懸挂點之間的距離增加了一倍,更容易觀察。負負得正,他們倆的錯誤組合出了一個更加正確的結果,江海濤心裡暗自慶幸。
十弓車弩推過來了,距離草靶十來米,大家重新拉弦、掛弦、放箭、瞄準。這次很容易射准,箭深深扎入靶心,有一半從後面露出了!很多人都感到驚訝,但養敖似乎有點不滿意。草靶前後擺動,江海濤立刻跑到旁邊觀察擺動幅度。大概20多度。找來幾個人把草靶穩住,然後推到剛才擺動的最大位置,拿來尺子一量,草靶盪起的高度大約6、7寸。他又詢問了歸通,得知草靶的重量就是10石。如果按此計算,箭傳遞給草靶的動能,大概只有拉弦做功的20%。江海濤皺起了眉頭。
養敖低頭悄悄問他:「怎麼?有什麼問題?」「我也不太確定。恐怕需要先作另外一個試驗。」「什麼試驗?」「我想確定一下,直接用弓射箭,效率大概是多少。」江海濤覺得,如果直接用弓射箭,弓手拉弦作出的功也只有20%傳遞給箭,再傳給草靶,那他就沒必要沮喪。「效率?」養敖先前聽說過這個詞,已經忘了。聽了江海濤的簡單解釋后養敖說,自己剛才也覺得有點失望。雖然這一箭威力看起來確實很大,但它用了十張弓,而威力似乎並沒有比普通箭高十倍。歸豹這時也走過來詢問。他一開始對江海濤為什麼增加一個試驗不是很理解,但聽說這樣做,可以看看能否進一步提高十弓車弩的威力,他就立刻同意了。
江海濤首先問養敖,他拉弓的力大概多少。養敖說自己能拉開三石的弓,但現在試驗用的普通弓還是一石六鈞的。江海濤又讓歸通測量一下拉開的距離,兩尺六寸。這樣算下來,基本也是十弓車弩的十分之一。然後他讓養敖站在草靶前十多米,射上一箭。正中靶心,草靶向後擺動,但幅度只有原來的一半。江海濤指揮幾個人把草靶挪到最大擺動處,準備測量它的高度變化。
這時觀測誤差開始表現出來了,幾個在一旁觀測的人都指在不同位置,能差上一寸。好在草靶這次擺動幅度還在10寸以上,1寸只相當於10%的誤差。江海濤取了個平均值,測量高度變化,1.6寸。
江海濤認為這個試驗對於了解一張弓的能量轉換效率,從而為今後確定一個合理的目標,非常重要,因此要求養敖多射幾箭。經過十多次試射,草靶每次盪起高度從1.3寸到1.7寸都有,差得還真不少。最後把結果全部寫在地上一統計,平均1.42寸,而且大多靠近這個數值。最後,兩種射擊的效率一算就出來了。
養敖,10石×1.42寸÷(1.6石×26寸)=0.3413
十弓車弩,10石×6.5寸÷(15石×25寸)=0.173[注011502]
看來還有提高的餘地。不過僅從能量威力來說,十弓車弩那一箭和養敖那一箭相比,為4.577比1,已經厲害多了。為了得到更準確的數據,更好地比較,江海濤提議多射一些箭,而且用不同重量的箭。至於箭頭容易穿透的問題,他提議直接把箭簇去掉。對此養敖表示反對。倆人經過一番爭論,互相明白了自己的錯誤。
--------------------------
[注011501]:此時胡國的1斤=198克,1鈞=1.98公斤,1石=19.8公斤。1尺=21厘米,寸、丈均為十進位。
[注011502]:在網上查了一些有關弓箭的資料和數據,然後對其進行簡單的計算分析。筆者用箭的動能,除以弓的拉力、拉長,當作弓的能量轉換效率。
當然,這其中是假定弓的拉力基本不變,是一種簡化計算。實際上弓的拉力大多是逐漸增加的。在歐洲傳統的長弓,這種單體弓上,弓手提供的能量大約是上述簡化計算結果的一半。根據《北京「聚元號」弓箭製作方法的調查》一文(《中國科技史料》2003年第4期,作者儀德剛),以及《中國古代計弓力的方法及相關經驗認識》一文(《力學與實踐》2005年第27卷,作者儀德剛)的介紹,中國傳統複合弓和現代比賽用的國際反曲弓,弓力都是一條略微上凸的弧線。打比方說:剛拉時弓力10斤,拉滿時50斤,而拉到一半時不止30斤,是35或40斤。因此在複合弓、現代弓上,弓手提供的能量要比拉力乘拉長的一半還高一些。
現代射箭運動中的弓,IBO=300fps左右。經過計算,我發現其能量轉換率為0.4(按簡化計算)。在國外對複合弓進行的試驗中,100克箭的效率在0.47~0.40,40克左右的箭在0.40~0.32,20克以下的箭在0.30~0.26。
這裡,我假設養敖用這普通弓射箭的效率為0.4,但其中部分因為箭與草靶摩擦而轉換為熱能,因此觀測結果不到0.35。十弓車弩射普通箭,相當於用普通弓射輕箭,效率降低,只有0.2。養敖射出的箭,速度也就在41米/秒左右。很多小說中把箭的速度描寫得很高,已經違背了能量守恆原理。十弓車弩射出的箭,速度為87米/秒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