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遺詔內容
感嘆完姬如歡便再次皺起了眉頭,「那現在怎麼辦,這遺詔還要不要拿出來?」
她知道九皇叔並沒有當這個大明皇帝的野心,她也不想九皇叔坐上這個位置。
獨孤馳硯抿唇應道,「到時候再看吧。」
姬如歡低著頭想了想,開口說道,「要實在不行,拿出來也沒什麼,大不了您再傳位給三皇子或者六皇子嘛。」
獨孤馳硯點了點頭,「到時候見機行事吧。」
既然決定直接進宮抓人,自然是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於是當天下午,賢王府便難得聚集了不少朝中重臣。
那些個朝臣重臣一個個都是表情嚴肅的跨進的賢王府,因為賢王府請他們過來時說,有要事相商。
姬府三公子被囚皇宮的事情,他們不是不知道,如今賢王夫妻二人一回來,就去宮裡要了人。
皇上人倒是規規矩矩給放了,只怕這事兒卻並不是放了人就能了的,眾人都猜測著,這賢王怕是要出招了。
正廳里坐著十來位朝中重臣,賢王夫妻坐在首位上,也不打算避諱誰,賢王就直接開口,「今日召集大家前來,是關於抓捕大明叛賊假相宋強德,和與假相勾結狼狽為奸的先皇后余傾鳳之事。」
居然不是對付皇上,眾人倒是稍稍有些驚訝,不過聽說是抓捕叛賊之事,王尚書最先詫異開口問道,「可是他們有了消息?」
獨孤馳硯點頭應道,「正是,說出來你們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這兩人如今就藏在京都咱們的眼皮子底下。」
刑部尚書疑惑應道,「不可能吧,這京都咱們就差翻個底兒朝天了,他們能躲在何處,地上不成?」
王尚書摸了摸自己的鬍子,「倒也不是不可能,你們忘了當初那騙子國師挖的地道了?」
刑部尚書再次否認,「絕不可能,就當初那地道一事之後,先皇有下令,把京都各處都翻查了一遍,就是針對京都那些地道,如今京都不可能再有地道供他們容身。」
姬如歡出聲打斷了他們,「京都是被咱們翻了個底兒朝天,沒他們藏身之所的,但是咱們忽略了一個地方。」
不等姬如歡說完,王尚書已經猜到,「皇宮?」
隨即又搖了搖頭,「這應該不可能,這些叛賊怎麼可能藏在皇宮?」
坐在稍末位置的沐侯爺嘆息一聲,開口應道,「我兒一介書生都被派去了北境,還有什麼不可能呢?」
沐侯爺這話一出,所有人都閉上了嘴,面上表情甚是複雜。
最後還是年齡稍長的陳閣老率先打破了沉默,嘆息著開口,「那可是差點害死了先皇,讓咱們大明徹底覆滅的逆賊啊,陛下他怎麼能、怎麼能?簡直是與虎謀皮。」
說到後面,陳閣老已經是一臉的氣憤,其他人想著那逆賊當初所做之事,也是滿臉憤慨,想著這些人如今還被皇上庇佑著躲在宮裡,更是惱怒。
但那是皇上啊,再惱怒,他們又能如何呢?難道跟逆賊一樣造反?
於是眾人便將期待的目光看向了賢王,既然是賢王召見,定然是有辦法處理這事兒?
見著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們的身上,姬如歡在開口,「當初先皇病重之時,似乎就已經預見到了,或許也是覺得如今這位陛下到底是難當重任,只是已經是箭在弦上,皇室中也沒了更合適的人選,才順利讓如今的陛下繼承了大統,但是以防萬一,陛下還單獨給我和心怡公主留下了一封遺詔。」
陳閣老點了點頭,開口應道,「這事兒先皇倒是跟我提過一二,擔心外界質疑,陛下特意留了兩份,心怡公主跟鳳陽郡主人手一份。」
刑部尚書憤然應道,「既是這樣,鳳陽郡主和心怡公主便將遺詔拿出來昭告天下吧,如此罪大惡極的叛國逆賊,皇上都敢包庇藏在宮裡,如此品性,以後還如何堪當大任,可不能讓咱們好不容易挽救下來的大明葬送在這樣的人手裡。」
也勿怪刑部尚書會如此氣憤,當初四皇子跟宋丞相為了排除異己到處殺人放火,其中受害人便有刑部尚書一家,他和他妻兒當時沒主子老宅,倒是躲過一劫,他的父母卻都在那一場大火中喪了命,殺父殺母之仇啊,他如何不惱恨?
刑部尚書話一說完,便有不少人附和,如今這朝中重臣,大多都是在經歷了叛亂,熬過了大明四面楚歌最艱難的時候留下來的,之後又是先皇的一番血洗后的朝堂大換血,之後挑選出來的重臣。
說他們完全沒有私心,肯定是不可能,但至少都是心中有大義之人,絕對不能容忍大明有人包庇那些個罪大惡極的叛國逆賊,即便那個人是當今的聖上。
「先皇正值壯年,便早早離世,皆是因為那冒充咱們大明丞相的大周祭司,派人冒充了國師給陛下下毒,這人可謂是陛下的殺父仇人了,陛下居然還包庇此人,將人藏在皇宮,實在是讓人寒心吶。」
「賢王殿下您就說吧,要咱們做什麼儘管吩咐。」
被問到自己,獨孤馳硯便開口應道,「既是罪大惡極的叛賊,自是不能讓他們繼續逍遙法外,如今當務之急,自是先將躲在宮中的叛賊全部捉拿歸案。」
陳閣老贊同應道,「是這個理,其它先不說,這叛賊可一定要先抓了,只是這叛賊躲在宮裡,要抓人定然是要從長計議,賢王心裡可是有了計劃?」
獨孤馳硯抿唇應道,「今日叫諸位前來,便是告知諸位一聲,未免大家誤會,咱們是進宮抓叛賊,不是謀逆。」
陳閣老帶頭應道,「自是不會,賢王只管行動,剩下的事情交給再做諸位便是,諸位覺得如何?」
眾人隨即附和,「陳閣老說的對,賢王只管行動,有咱們在不管是京都朝臣還是京都百姓,都不會有異議。」
得到了在座諸位的保證,獨孤馳硯抱拳施禮應道,「那便勞煩各位了。」
眾人回禮,陳閣老帶頭應道,「賢王不必如此客氣,這是咱們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