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鎖陽城裡夜市繁華,大紅燈籠映照亭台樓榭,照亮著的地方如同白晝一般。鬧市的亭台樓閣到處可見濃妝艷抹的女子,那些來次尋歡作樂的才子學士,達官貴人絡繹不絕。全然沒有太子薨逝舉國哀悼的樣子,其實這樣的局面,明眼人一看就明了了,這個吐蕃王的威望早就不如從前了。
那個鬧市裡的某個房間里,潘羅支正在秘密會見幾個吐蕃大臣,這時候有個屬下進來了,在他的耳邊秘語了幾句。潘羅支的眼睛都微微亮了點兒,該來的東風終於要來了。
而此刻,鎖陽城最大的天香樓天字型大小包廂內,大宋使臣楊延宗和瓜州郡主衛斌(找了十機章作者才想到給他取的是什麼名字)正在一起用膳。
上菜的一個小廝過來將五十年的佳釀放到了楊延宗的右手跟前便退了下去。
見到如此沒有眼力勁兒的小廝兒,衛斌的臉色有一瞬間的不自然,楊延宗只是笑了笑,用自己的右手斟了兩酒,遞了一杯給衛斌。不過,細看之下你會發現那個楊大人的右手動作很不自然,有點兒僵硬。
「衛郡主,別來無恙」楊延宗左手端起了酒杯對著衛斌對碰了一下,一口飲盡。
「楊大人,你也別來無恙啊!」衛斌也拿起類酒杯碰了下一口飲下道「哈哈,楊兄,我們也有十幾年沒見過了,當年我們金戈鐵馬的時候彷彿就在昨日」
「哈哈哈哈,是啊!憶往昔,青蔥少年時,那時總是有一腔熱血」楊延宗的眼神里還閃著光彩,雖然不能再上戰場,但是他並沒有頹廢,仍然是積極的生活著即便只能當一個大宋文臣。
他們楊家的孩子一看就是光明磊落的人家的兒郎,從來不參與政事的勾心鬥角。從當年的後周和現在的大宋,楊家人似乎並沒有因為君主的改變而更變自己的本心。他們所做的一切坦坦蕩蕩,既不阿諛奉承也不陰奉陽違,所辦的政事實事都是為了那一方的百姓。所以那麼多後周的遺臣也就他們家幾乎沒有被百姓文人噴擊過。
當年還是後周時期,衛斌有幸和這位楊校尉一同作戰過,只是這位校尉在一次突圍中中了埋伏被流箭射傷了右手,從此成了廢人。當真可惜!
隨後就是「黃袍加身」后的政權更改,但是他們楊家這樣的功勛之家,宋帝不敢輕易處理。
可是也沒有人能想到這個立場中立的楊家其實在後來也深得宋帝信任,竟然將一些外交使臣的工作交給了他們。但其實也沒有什麼不能理解的,畢竟沒有兵權的臣子,君主還是比較放心讓他們去處理事務的。
「楊兄,你這次過來應該不僅僅是慰問我們吐蕃王那麼簡單吧!」一杯酒下肚,衛斌也直接開門見山了,對著坦蕩蕩的聰明人,拐彎抹角反倒落了下乘。
「衛兄你可比當年直截了當地多了」
「和你還是直截了當的好」
想到十幾年前,兩人在軍營里截然不同的處事風格,並因此惹出的不少矛盾。兩人彼此對視了一眼后,大笑了起來。
當年的兩人都只是前鋒營的校尉,只是楊延宗處事坦蕩,作戰風格和人一樣過於的正面對戰。而衛斌這人做事謹慎,腦子千轉萬轉,而且為人又比較嚴肅,不似楊延宗那麼能與屬下打成一片。
不過他們楊家人就是那麼地喜歡結交朋友,當時的楊延宗也試圖與衛斌成為好友。只是衛斌並不喜歡這個過於陽光的將領,戰場上那麼多的危險,浪費時間在過多的情感建立上沒有意義。
兩人在很多事情方面意見相左,在一次行動力,衛斌怕對方泄露作戰計劃,並沒有告知對方具體寫的行動,利用了楊延宗的屬下吸引敵軍,最後敵人被全部殲滅在衛斌設置的陷阱里,而楊延宗的屬下卻都被騙掉入了衛斌事先準備的安全領域—馬糞池。
雖然最後楊延宗的士兵都是性命無虞的,就是他們覺得自己被當傻子一樣耍了,要與衛斌理論。為避免內鬥,楊延宗代表兄弟們去找衛斌討一個說法。
只是衛斌的一句話讓他反思了一些事情「我們是將領,士兵們並不需要我們沒有意義的尊重,他們需要的是我們能將他們平安的帶回去來,上了戰場上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雖然這不符合楊延宗的行為準則,可是他也不得不承認,那些親如兄弟的戰友,他是想要他們都活著回去的。
「戰場上,我們需要彼此信任,你會將性命交給一個不尊重又不信任你的人么?」
兩人事後都反思了,當然最後兩人是冰釋前嫌,(編不動了,時間到了,就這樣吧)這對兩人都是一種精進。只是之後不久楊延宗就中了埋伏負傷回了汴京。再之後不久,後周變天後衛斌又去了吐蕃發展。兩個曾經的戰友也就那麼斷了來往。
現在兩人坐在一起飲酒,距離上一次喝酒時間彷彿已經過了很久很久,可是戰場上的回憶又如昨日一般。
在吐蕃,楊延宗對著衛斌還是多了那麼一絲信任,而衛斌知道此時的楊延宗楊大人也不是當時初出茅廬的天真毛頭小伙楊延宗楊校尉了。他不會全然信任與他了,畢竟多年的官場浸淫他再天真也會懂一些權術鬥爭了,這也是出於自保。
「我這次過來確實不只是來慰問吐蕃王的,皇上也是希望吐蕃不要因為太子薨逝發生亂象。現在這種情況對吐蕃國的發展並不好,實在是太亂了」
「我們吐蕃自從國師突然辭官雲遊后就一片混亂了,太子薨逝不過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說罷衛斌又給自己倒了一杯酒喝了一口后很感嘆地說道「誰能想到我們吐蕃國居然是靠一個一心向佛的和尚在主持大局,可笑啊可笑」
衛斌真的很感嘆,當初他選擇投奔吐蕃一則因為不想給竊國賊做臣另外一則是覺得吐蕃國君是一個人不在乎你出生知人善任的明君。不過真的到了吐蕃衛斌就發現了,那君王不過就是想要個有經驗的看門守將。十分隨性,並不是他想象中的千里馬遇到了自己的伯樂。
直到他遇到了同樣有野心的李繼遷。衛斌才找到了志同道合之人。
「這有什麼可笑的?我知道大理的國君還為了佛法自願出家參悟,將自己的國家隨意地交給了自己的兄弟」
「他們都是神人啊!」
「其實能一心向佛都說明他們是心慈之人,若想積福報其實多為天下蒼生謀福利那邊是最好的行善積德了。」
看著楊延宗的那樣子,還是和十幾年前一模一樣,我為人人,他們楊家人都是如此的兒郎。衛斌覺得他們一家人應該是幸福的一家人吧,聽說只童年無比幸福的人才會那麼善待世人,那麼光明溫暖也就是這樣的人也無比單純。
衛斌想到了當時的楊延玉也是如此,單純善良,可是這樣的英雄少年已經離去了。
所有的政治面前那些簡單的情感就顯得不值一提。畢竟楊延玉的死可以維持現在幾處的權益平衡。這也是衛斌當時強烈沒有反對李繼遷決定的原因之一。
「對了,我這次過來也想再查一件私事,有關我家四郎的死」
「楊延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