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第三十六章[07.22]
仙臨河-平安客棧-東昌府……這條路線正是沛縣通往京城的必經之地,據說郢王是在他們到京前幾天回的京城,並向上獻了一幅《千里餓殍圖》,氣得明德帝大發雷霆。
當時,他和李爹還曾私下討論過本次會試的題會不會和水利有關。
從青珠的形容上來看,此人十有八有會是郢王蕭臨淵。
郢王蕭臨淵……
會是個強勁的對手!
他是他復仇計劃中的一部份,對於郢王蕭臨淵,謝越彥評價很高!他以為他們會成為朋友的……
可若是雁回遇到的真的是郢王蕭臨淵……
謝越彥站起身,來到窗邊推開窗,看著天上高高掛著的皎皎明月,那他們就註定會是敵人!
誰叫月宮裡就一株桂花呢?!
而這株桂花,他並不打算讓人!
月光下的謝越彥眉目深遠,丰神如玉,宛如仙人一般。
……
四月十五日殿試。
卯時,本屆三百多名貢士在禮部侍郎的帶領下,穿過千步廊,齊聚在承天門前。
三百多人,幾乎沒有人出聲,更別提高聲喧嘩,每個人都是默默的站在該站的位置上。心裡除了在猜測本次殿試會出何考題之外,就是對未來仕途的無限嚮往。
他們站列的順序是按照會試名次而排的。
謝越彥站在左手第一的位置。
十幾歲的會元郎,風光霽月,笑容溫潤美好。
不知吸引了多少目光。
李爹站在謝越彥的身後,英俊儒雅,淡雅出塵的氣質讓人很容易心生好感。
門前值守的金吾衛上前例行搜查,每位貢士都努力保持著冷靜,讓臉上儘可能的看上去很輕鬆,但心中的激動卻只有自己知道,只要金吾衛檢查完,他們就可以入宮面聖了。
三名多人有些是本次的貢士,還有一些則是上一屆的貢士。
他們可能是因丁憂、生病等原因不得不放棄參加殿試,就會轉而參加下一次的殿試。
金吾衛的檢查是迅速而有序,在檢查完之後,他們這三百多名貢士就在二百多名金吾衛的注目下,緊跟著禮部侍郎的腳步穿過承天門。
雖然金吾衛身上的煞氣很重,但是能在今天站這裡的人,都是從過萬難的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的人物,頂多有幾個年紀較小,心理素質較差的貢士臉色有些微微泛白之外,其它貢士都是面色如常。
穿過承天門,禮部侍郎領著他們直往端門而去。
李爹就站在第二排謝越彥之後,與那位禮部侍郎離得極近,近到都可以看到那位侍郎大人官袍衣角的花紋了。
李爹覺得若是進不了翰林院,若是能進禮部亦是不錯。
雖說禮部一般人新進的進士都不願意去,嫌棄那裡是養老的地方,不能有什麼作為。
可是,李爹不嫌棄啊。
他覺得那裡挺好的。
遠離勾心鬥角,從最低層做起,幹個幾年爬上個禮部侍郎的位子,到時候就告老還鄉,怎麼說也是個從二品,足可以給他閨女雁回撐腰了。
這個部門真不錯,適合自己。
李爹開始想要不要等殿試完后,找越彥商量,看如何運作一下。
就在李爹胡思亂想間,他們已經走過了端門,抬頭就可以遠遠的看午門的門口了。
午門正面有五個門洞,兩旁有兩城闕,整座門呈」凹「字型,兩邊城闕各有一門。
這三百多位貢士在這裡也就要分開走了。
單數走東側的左掖門,雙數走西側的右掖門。
於是李爹和謝越彥走了東側的左掖門,宋松安一人走了西側的右掖門。
午門這五個門洞可是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規定的,若是走錯了會惹下殺身之禍的。
他們所走的這東西兩個掖門只有他們這些要參加殿試的貢士才可以走,或是在大朝之日才會開放給百官走。
平時,王公百官們走的則午門正中門洞兩側的門洞。
正中的門洞是皇帝專用的。
皇后大婚時也可以從此門迎進,再來就是殿試結束后,狀元、榜眼、探花出宮時可以從此門出,以示無上的榮光。
穿過午門再穿過奉天門,他們來到了皇極殿前的廣場。
以閣臣為首的讀卷官和受卷官以及數十名執事早已立在殿前,昂首挺胸的接受了眾考生的參拜。
廣場極是攏音,三百多人推金山倒玉柱的跪拜,聲動雲宵。
在場的人無不熱血涌動。
可是,他們卻也只能硬生生的忍著,靜候明德帝的到來。
辰時一刻,明德帝蕭北現身於皇極殿。
所有人走進大殿,跪拜在地,行五拜三叩禮。
整個大殿肅穆之極,唯有首輔大學士張仕維宣讀聖旨那抑揚頓挫的聲音。
沒有人敢不專心聽,若是因為殿前失儀出了差錯,剝了功名是小,丟掉小命才是真,因此,眾人都打起了一百二十個精神。
在聖旨宣讀後,三百多考生依次入座,執事官開始發放策題。
殿試開始!
到了這最後一關,也就只有一道考題,那就是策問。
這策問可以是閣老出題,亦可以是皇帝親自出題。
當謝越彥正襟危坐在位子上,看到發到他手裡的試卷上的策問時,他就明白這題肯定是明德帝親出無疑了。
《問沛縣之水何治?!》
材料為:明德二十三年夏末,黃河在銅山縣韓家堂決口六十餘丈,黃水由陵子、孟山等湖注入洪澤湖,沿途居民田廬被淹;沛縣等十餘州縣遭水災,沖塌房屋眾多;浙江台州、黃宕、太平海潮,淹斃三千餘口,災民七萬餘人。
大水所到之處浮木撞橋,遂攻鐵索盡斷,而河流泛濫,並淹兩岸房屋,房屋盡被衝壓,已成石灘。
沛縣受災最為嚴重,署衙、倉廒、監獄均被沖毀,八十八名犯人只剩四十四名,因案卷沖失,書辦淹死,其犯人姓名、罪名無憑可稽考。漫潰堤畻二三十丈,縣城廂內外水高一丈七八尺不等,大水沖塌城垣,城與大水相通,大水將近一月不消。被水之初,一萬餘人赴四散逃荒。
簡直觸目驚心!
看得出來上次郢王蕭臨淵帶來的那幅《千里餓殍圖》當真把明德帝氣得不輕,但同時也讓這位貧苦出身的皇帝心中暗自警醒了。
自從來到京城后,謝越彥就命小海暗中收集了許多關於朝堂動向的情報,其中就有這一條。
他曾與李伯父和宋松安討論過此次會試是否會成為策問考題,卻沒想到會試時並不見其蹤影,卻原來出在了這殿試之上。
只是謝越彥收得的情報也只有一個大概模糊的情況,卻並沒有這樣準確的數字展現眼前,讓人膽戰心驚。
一向淡然的謝越彥眉頭微蹙。
【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