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城下
臨安城的街市,繁華一如往昔。
熙來攘往的行人,鱗次櫛比的店鋪,一切如此安逸富足,令人不覺間生起千里之外那場事關國運的戰爭,近月以來關於加徵稅賦的爭吵,都遙遠得如同發生在另外一個世界一般。
包大仁仰起頭,長長地吁了一口氣。
加徵稅賦的工作,算來也已推行大半個月了,但卻還有近半的商鋪,找來種種理由,至今未曾繳納一分半文。
女真人大軍的突然撤走,更是讓自己這原本剛剛要走上一點軌道的加征捐賦,變得更加地舉步為艱。
自己提出的加征這兩項捐賦的方案,雖然著眼的是希望創造出一個天下大治的昇平盛世,但不管怎麼說,卻終究是以藉此採辦軍需,以應對十萬火急的軍情為由,才能獲得岳飛的全力支持,加以推行。
而今女真人大軍舍虹縣關而去,無疑讓自己的這兩項計劃在所有人的眼中幾乎完全失去了繼續存在的必要。
更何況,在臨安人的嘴裡,前線的任何消息都會傳播得很快,而且無一例外的,流傳最盛的,總是最誇張的那個版本。
連自己都是今晨剛剛從岳飛口中得知的消息,但只是今晨至今,卻至少已經有數十名各色人等對他質問,虹縣關韓大帥已經盡滅金人百萬大軍,為什麼還要打著軍需的名義四處斂財?!
甚至連幾名原本一直有些同情他的官員,此時都自通過各種方式暗示他,事異時移,可以休矣!
如果真的是就此放棄,便可一了百了,化解眼前的困局,說不定他還真的會選擇撒手不管,畢竟這短短半個來月,他卻已是身心俱疲。
只可惜,他心裡卻又偏偏明白,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開弓沒有回頭箭。
首先關於加征這兩項捐賦的一系列方案原本甚為完備,最底層的百姓無疑將是最大的得利者,此時只是剛剛開始,各般方案未及施行,百姓尚未能親獲其利,是以才會如此罵聲一片,包大仁有絕對的信心,若是能按自己前面所擬的諸般方略一體實施,至多半年之內,老百姓廣受其澤,自然也便會明白自己推行這兩項捐賦的苦心孤詣。而若在現在這個幾乎所有人一面倒斥責這兩項捐賦的時候腰斬計劃,無疑今後在所有人的眼中,這兩項捐賦會被目為自一開始便是不應該出現的東西,以後若再有類似的舉措想讓百姓大眾接受,只怕要比現在更多費上十倍的力氣。
其次,儒生多言道德文章,恥以計劃實際利益,不支持這等變革,本在自己意料之中。但自己沒想到的是,此次由於自己加征捐賦的計劃,是在岳飛大力支持下才得以通過,是以在秦檜的有意無意的架橋撥火間,這項原本只是簡簡單單與國計民生相關的計劃,卻儼然已成了自宋室南渡以來,地位日隆的武將系統與自恃正統的文官系統間日益緊張關係的一個集中爆發點。
於是現下這兩項捐賦的成敗,其實意義已然完全超越了這兩項捐賦本身,而成為文官體系與武官體系間的一次對決。
雖然岳飛一心以國事為重,本身並不曾存有這樣的念頭,但應其命而參與進這兩項捐賦的各級軍官,卻是早已對文官系統積怨甚深,在流言斐語紛傳不息的情況下,他們有意無意間,也已然把簡單的這兩項加征捐賦的計劃,理解為武將系統向文官系統發起的一次進攻的信號。
是以真的在這個時候停徵捐賦,莫要說自己,哪怕是岳飛親自下令,只怕那些軍官們,也不會答應。
更何況,那些軍人多半早已在鐵與血之中煅就了直來直去、寧折不彎的剛硬性子,現下岳飛下令他們對來自文官體系間的挑釁,勿必打不還口、罵不還手,他們雖然仍自凜遵無違,但卻已有幾個岳飛以前的老部下,曾跑去當面質問岳飛,問他是不是在一次險死還生之後,膽子變小了,怎麼會這樣事事退讓,委曲求全。
此時包大仁才明白了岳飛在決定施行這兩項捐賦前的慎重與猶豫。
此時不管岳飛願不願意,不管他與秦檜間的矛盾本質為何,在眾人的眼中,岳飛與秦檜勢力間的消長,儼然已然成了武將系統與文官系統間勢力消長的一個風向標。
以岳飛在軍中獨一無二的威望,以及現下所處的臨安留守的位置,如果他選擇了在這個時點上停徵這兩項捐賦,勢必被當成代表了武將系統的一大挫敗,而岳飛也勢必在軍中聲望大損,而秦檜則借勢風頭更甚,如此一來,皇帝官家所布下的以岳飛牽制秦檜的局,恐怕未必便能如原來般穩妥,如此下來,只怕甚至會關乎整個大宋的國運。
牽一髮而動全身。
是以現下徵收這兩項捐賦的工作,幾乎已不是任何人有能力可以說停就能停得了的了。
包大仁轉過了一條街角,太陽漸漸高了,晨霧卻尤未散盡,眼前的一切,依稀仍有幾分影影綽綽的感覺。
包大仁恍惚間生出了對於這個時代的未來,自己再看不明白一星半點的感覺。
自那位幾乎變了個人的皇帝官家單人匹馬救回岳飛、朝堂之上驅逐金使開始,這段歷史似乎就走上了一段自己幾乎完全陌生的軌道。
也正因此,才讓自己看到了半分原本所抱持的希望,才讓自己重新想在這個時代有所作為。
只是……
前面依稀又轉來了一陣喝罵哭喊的聲音,開道的軍士連忙快步上前察看,包大仁不由得搖頭苦笑。
不待回報,他也能大致知道,前面究竟是在吵些什麼。
自開始推行這兩項捐賦以來,臨安城裡大大小小的爭吵,十有**,都跟自己拖不了干係。
他凝步站了一會,不見那名軍士迴轉,微微沉吟,便自一聲長嘆,舉步向爭吵的地方行去。
或許不管在哪個時空里,自己都只能夠當一個升斗小民,而不具備任何引領變革的能力。
或許,原先那個裝瘋賣傻的戲子生涯,更適合自己。
…………
女真人戰馬的嘶鳴與奔走著,打破了舒州城清晨的沉寂。
緊閉著大門的舒州城頭,早已弓刀在手的大宋軍士,望著舒州城下那不緊不慢移轉列隊的女真騎兵,心裡不由得都湧起了一陣焦燥之意。
自昨日趙匡胤那大振軍心的一箭之後,他們早已忘卻了城下逡巡的是縱橫天下的女真鐵騎,他們早已忘卻了現在城下屯聚著的,是比舒州城內守軍要多上十餘倍的三十萬大軍,他們只希望能如昨晚的監軍將軍一樣,酣暢淋漓地去廝殺,去搏鬥,去綻放大宋男兒的熱血與激情。
他們想的已經不是怎麼樣去守,而是要怎麼樣去贏。
是以今日一早,眼見女真人在城下列隊布陣,準備攻城的時候,他們中任何一個人都不知有如何地渴盼這位傳奇般的監軍將軍,能夠趁著勢正雄、氣正盛,帶著他們,大開城門,出去殺他娘的一個痛快人!
殺他們個丟盔棄甲,殺他們個人仰馬翻,殺得讓這些女真人知道,要在大宋朝的地面上縱馬來去,需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然而眼看著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眼看著女真人不慌不忙地在他們的營寨口整軍布陣,自己心目中那位無所不能的監軍將軍卻獨自仃立在舒州城頭,直如站成一尊亘古不移的雕像,絲毫也沒有張開緊閉的大門,帶領他們出去廝殺一番的意思。
「咚……咚……咚……」
女真人沉悶的戰鼓聲,不緊不慢地響遍了這片天地。
趙匡胤嘴角泛起了一絲冷笑。
終於來了!
他知道王貴會明白他為什麼會在士氣正盛的時候,並不出城追擊,卻選擇閉門堅守,而任由女真人在舒州城下整軍布陣、從容組織。
眼下舒州城應是由自己的那位不肖子孫坐鎮,以他的性格,決不可能在大軍壓境的時候,仍敢讓自己的軍隊不翼護左右,而主動出擊。自己若是擺出一副進攻的姿式,只怕經昨日一役,驕氣已失的老對手韓常,會發覺到其中的差異。這固然是其選擇閉門堅守的原因之一,但卻絕不是最重要的緣由。
畢竟若能一股作氣,趁著韓常還未回過神來的時候,完全瓦解了女真人的攻勢同,多半也可以讓多疑的金兀朮在猝不及防之下,選擇放棄順昌,移師舒州城,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然而昨日便在他一箭射退金人三十萬大軍,韓常移師退卻的時候,他卻發現了事情的預想似乎跟自己所想的還有些不一樣的地方。
他一生征戰四方,破國無數,人稱一棍壓服天下六十三州,對於軍隊的一切,有著一種近乎想不通的直覺與洞察力。
是以他便在韓常的退軍移轉間,發現眼下這支軍隊,似乎還隱藏了一些自己暫時還看不明白的東西。
而今早女真軍隊不緩不急地排兵演陣的節奏,更是印證了他昨日的判斷。
自己那一箭,居然只是擊散了他們的銳氣,而未曾擊潰這支軍隊攻破舒州城的信心?!
這絕對不是正常應有的反應!
無論韓常原本如何輕視自己以前那個不肖子孫,在昨天那一箭之後,這種輕視也早應該煙消雲散了。
任何一個久歷行伍的將軍都應該明白,自己所面對的,是一個難纏的敵人。
更何況他們原本就明白,此刻鎮守在舒州城頭的,是曾經力克女真鐵騎的大宋岳家軍。
而且這支女真騎兵,還是一支剛剛在虹縣關口苦攻半月不下,嘗盡了大宋軍隊厲害的疲憊之師。
他們又怎麼還能保持了這種近乎盲目的信心?
難道他們真的掌握了什麼不為自己所知的神秘底牌?
他轉過頭,正看見了王貴凝重的眼神。
他知道王貴也察覺到了其中的不尋常。
若論征戰經驗,王貴或許還及不上自己,但在對付女真人的經驗上面,他卻絕對要比自己豐富得多。
陽光照在臉上,漸漸已經有了熾熱之意。
女真人的戰鼓漸漸轉急。
淡淡的馬蹄聲傳來。
女真人,終於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