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之卷 第三十四章

統一之卷 第三十四章

?公元187年的初秋,袁紹帶著出征的士兵回到了洛陽,雖然這次出征僅僅是穩定了一下雍州,在對西涼的戰事中毫無建樹,但是在袁家勢力的操縱下,十一歲的小皇帝帶著滿朝的文武還是出了洛陽城十里迎接所謂凱旋而歸的大將軍,此等簪越之舉在那些死忠於漢室的人眼中看來,自然是大逆不道之舉,對於袁紹,他們心中的不滿越加深了。

「元皓,這怎麼回事?」看到那迎接的大隊和皇帝的輦蓋,袁紹的眉頭皺緊了,雖然他心中也有著取漢室而代的念頭,但是現在還不是最佳時機,現在他還需要漢室為他掙得一個大義的名分。「回主公,這個,豐也不知,應當是元圖他們做的吧!」田豐也是一臉訝異,這種迎接的規格分明是把皇帝的權威給徹底抹了,等於告訴天下人袁紹有不臣之心。「那幾個蠢材。」袁紹的臉刷地一下子變了。

「主公,如今惟有派人先請皇帝回城。」沮授在一旁提醒道,袁紹見了皇帝,勢必要請罪,但這絕不是高傲的袁紹所能接受的,更何況向皇帝請罪,只會讓那些心存不滿的人覺得還有替漢室扳回大權的機會,袁紹是絕不能向皇帝低頭的,現在天下四分五裂的局勢已經很明顯了,漢室的氣數已盡,但是必須壓榨出他們最後的一點價值,這就是沮授替袁紹想的。「顏良,你去,叫那幾個蠢材給我把皇帝送回城去。」袁紹看向了身邊大將顏良。

就這樣,郭圖等人一心安排想討好袁紹的入城式被打亂了,入城以後,更是被袁紹一頓臭罵,弄得他們好不委屈,在他們看來,現在已經不需要漢室這塊招牌了,曹操,董卓,孫堅這些人哪個是漢室的忠誠,所謂的聖旨根本就狗屁不通,要來有何用,既然如此他們還不如趁早擁立袁紹,爭取當個開國的臣貴,哪想到卻是被臭罵了一通,心下對於勸阻袁紹的田豐,沮授等人更見怨恨。

對於手上軍力極度不滿的袁紹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擴軍,他決定將原有的三十萬軍隊擴充到四十萬人的規模,其中十萬置於漢中,十萬置於豫州,十萬置於袞州,最後剩下的十萬置於司隸,他要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利用邊境上的戰爭好好磨礪一下手上的軍隊。同時袁紹再也無法無視與曹操和董卓的交易,他需要戰馬來武裝自己的軍隊,但是董卓直接拒絕了和他的戰馬交易,他西涼之地要錢來做什麼,更何況,袁紹的大軍並非什麼草包飯桶,把戰馬賣給他們,不是找死嗎,不過出乎董卓意料的是曹操竟然把馬賣給了袁紹。

「曹孟德這個瘋子,瘋子。」西涼,董卓在自己的府邸內大聲地喝罵著,他沒想到曹操竟然把馬賣給了袁紹,而且一賣就是萬匹。「主公息怒,曹操那樣做必然有他的心思。」李儒在一旁低聲道。「心思,什麼心思,萬匹戰馬,那就是一萬的騎兵啊,袁紹缺的就是戰馬,要是他能夠組建起二十萬騎兵的話,我們全都投降好了。」董卓怒道。

「主公,袁紹想組建那麼多騎兵,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想我西涼皆是牧民,能稱得上騎兵的也不過二十萬眾,曹操麾下也不過三十萬騎而已,中原缺馬,就算曹操賣給他,我想也不會多,最多五萬匹罷了,袁紹手頭上能湊出的騎兵頂多不超過十五萬。」韓遂在一旁計算道。

「你們說,曹操賣馬是為了什麼?」董卓冷靜了下來,但是他仍舊不明白曹操賣馬的意思,曹操所佔四州之地,冀青二地俱是富庶之地,他要那些錢糧來做什麼。「主公,曹操做事每每出人意料,這個吾等也是猜不透。」李儒等人搖了搖頭。「算了,不去講那個瘋子了。」董卓揮了揮手,「現在漢中被袁紹掐得死死的,并州又被曹操佔了,你們說我們西涼該怎麼辦?」

「主公,儒以為我們現在應當北上攻打併州。」「哦,你且講來。」「主公,并州與我西涼接壤,地勢平坦,利於我軍騎兵攻襲,而且并州剛被曹操攻佔,人心尚未穩定,正是用兵的時機。」李儒指著地圖講解道。「若是袁紹來攻怎麼辦?」「我想我們若是攻打併州,恐怕袁紹還要幫咱們一把。」「主公請想一下,那袁紹是何時撤軍的。」「這個有什麼關係,你且講來,休要賣關子。」「主公,袁紹撤退之時,正是并州陷落的消息傳來的時候,儒以為對袁紹來講,曹操才是他的心腹大患,只要漢中在他手上,我們西涼始終無法對他造成太大的威脅,但是曹操則不同,他隨時可以從并州和冀州出騎兵疾攻司隸,袞州,雍州等地,以曹操手上精騎之威,恐怕袁紹連晚上睡覺都睡不安穩的,我們西涼去攻打併州,恐怕最高興的就是他袁紹了。」「妙,那便依你之言,即日興兵。」董卓也不含糊,立刻做出了決定。

曹操在北庭待了不過一月,就將家人和軍隊向冀州遷調,現在北塞平定,是時候將重心東移,專註一下治下的經政等事宜了。只不過臨出發前,卻傳來了西涼興兵侵攻并州的戰報傳來,曹操也不含糊,直接讓曹布,趙雲和呂布這三個千人騎都尉和戲志才一起去了并州。對於西涼之地,曹操的興趣比中原要大多了,只要治下的一切上了軌道后,他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西涼,絲綢之路必須重開,而一個穩定的西涼就是最先決的條件。

在冀州,荀彧這個王佐之才可謂是做得如魚得水,現在冀州政通人和,可謂是一副太平景象,讓他不禁大感欣慰。在知道曹操要帶著五萬大軍過來,清閑的他立刻忙了起來。半月之後,當曹操到達之時,他們所需的一切事物都已準備得妥妥噹噹。

「文若,最近身體不錯啊!」見荀彧面色比之以前紅潤不少,曹操打趣道。「都是托主公的福,如今冀州一切都上了正軌,彧倒是閑了下來,整日里就是看看閑書,不時去四處走走,焉能不好。」荀彧自己也是笑道,曹操執意讓那些科舉之士去軍營鍛煉,如今他才明白其中的深意,這些人原本才能就都不錯,博覽百家,只是性子多少都有些散漫或是不羈,但是軍營里去了一遭,給那些軍人操練了數月,出來以後這做起事來的效率就是高,那些人的精神面貌也是提升了不少。

「怎麼,文若覺得那樣不好嗎?」「主公說笑了,彧怎麼會覺得不好,彧到是巴不得天下都是如此!」「好,先不說閑話了,今日找你不為別的,正想和你商量一下今後的官制。」坐下后,曹操徑直說道,現在官僚的基礎已經打好了,是時候建立一個良好的制度,先在冀州等地試行,不斷改進,等到日後統一天下時,就基本上能夠擁有一套比較完善的官制了。「不知主公有何想法?」荀彧認真地道,改朝換代是必行之事,那麼日後的官制也定然要好好改改。

「不知文若對漢室的官制如何看?」曹操並沒有說什麼,而是詢問起了荀彧對漢代官制的看法。「主公,漢室之所以有現在之局面,實與官制有莫大的關係啊!」荀彧說了起來,「漢室有中外朝之分,源自武帝。」所謂中朝便是武帝為了加強集權而削弱丞相的權勢,對於重要政事,依靠一些親信在宮廷之內作出決策,中朝由此而得以形成;有了中朝,自然會有和它相區別的外朝,自從中外朝分立之後﹐中朝決策﹐支配外朝﹐丞相的權力日益轉移到中朝。因此和皇帝最為親密的宦官﹑外戚﹐很容易變為中朝的主宰外朝是指屬於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構成的官僚體制。漢光武中興后﹐對功臣﹑外戚防範甚嚴﹐不許他們進入宮禁﹐竭力把權勢攬在自己手中。外朝的三公成為備員﹐中朝的尚書的地位便更加重要。而章帝以後﹐在位者多為女主﹑幼君﹐依靠外戚﹑宦官治理朝政﹐他們逐漸取代尚書而成為中朝的支柱。可以說禍亂漢室的外戚宦官輪流掌權便是因為這皇帝為了獨掌大權而想出來的官制所致。

「所以,主公,這官制可說是導致漢室今日局面的原因之一。」「那麼文若覺得宰相制好么?」「主公,宰相制之所以能夠為國君分憂,便在於宰相能夠開府建制,自己招募閣僚處理政事,但是這樣一來,若是皇帝暗弱,那麼宰相很有可能獨攬大權,最後謀朝篡位,先漢的王莽便是此類,所以彧以為宰相制也不可取。」荀彧搖了搖頭道。

(全本)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我是曹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重生之我是曹操
上一章下一章

統一之卷 第三十四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