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歐洲投降
東京大屠殺第十一日。天降大雨。
在磅礴的大雨中。從日本皇宮內駛出一列馬車。在最豪華的一輛馬車上,日本仁武天皇及其家眷身坐其間。
馬車是秦皇特賜給仁武家人的。如今日本國已經不復存在。仁武也在強迫下籤下了退位詔書。這份詔書在電台媒體上被反覆傳播。
從皇宮通往東京機場的路上已經被清理出了一條御道,這列馬車由豐俊所帶領的蒙家騎兵親自押送。
仁武依kao在車窗邊,xian起窗帘,最後一次凝望這個曾經屬於他的城市。
入目都是廢墟。大屠殺所留下的濃濃硝煙和刺鼻的血腥味到如今都沒有消散。這場大雨已經下了整整一夜。可依然不能掩蓋這座城市裡散發出的死亡氣息。
破碎的山河,驕傲的秦軍武士。這樣的對比讓仁武悔恨地閉上眼睛。
仁武天皇被秦皇特旨押送咸陽審判的消息已經傳遍整個東京。御道兩旁,倖存的日本國民衣衫襤褸地跪伏在路旁,壓抑不住的哀鳴哭泣聲不絕於耳。天空的雨水滴滴落在大秦武士那還瀰漫著戰鬥痕迹的鎧甲上,也滴落在日本倖存者的臉上。
哭聲和雨聲,末代天皇的眼神,日本國人的困苦……這些連接成一道末日的風景線。
這個場面,被中華記者和大秦禮部官員全程記錄下來。在以後的日子連續在各個頻道播發。片名就叫《末代天皇仁武的歸途》——
與莫斯科炮火連天的熱兵器戰爭場面相比,波蘭平原上的戰鬥就顯得冷清了很多。但是其殘忍程度絕對不下於中華和大秦對俄國的滅國之戰。
波蘭平原是東歐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勢平坦,鮮有高山峻岭。倒是這幾年歐洲環保意識增強,整個波蘭平原上有了連片的人工樹林。面積大小都不下數百公頃。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的人工湖泊。可以說,在這塊東歐最大的平原上,有著所有優質牧場所需要的一切。
同樣,也有著為一切殺戮行動準備的優良地理。
蒙僖帶著大秦最精銳的十個甲等軍團,還有大部分的羽林軍團西進,隆隆隊伍穿行在俄羅斯的領土之上。要說沒有一絲一毫的訊息傳遞到歐洲聯軍耳中這是不現實的。只是,這次歐洲各國聯合討伐大秦,俄羅斯給歐洲聯軍讓開了道路,而且指定了他們的行軍路線。一旦越出這個路線,就被視為對俄羅斯領土的侵犯。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事情。但蒙僖就沒有這方面的顧忌,一路倚kao著黑海、裏海,直衝歐洲而去。
歐洲聯軍擔心自己的側翼,所以屢屢讓俄羅斯在西部各州加強兵力配備。可恰恰在這時中華軍和大秦軍聯手攻擊俄羅斯,兵鋒已經指向莫斯科。俄羅斯內部大亂,如何有效調度西部諸州的兵備。這樣一耽擱,蒙僖已經繞道攻進了波蘭。
此時秦軍可以說是兵強馬壯,各支都是強軍,各軍都是唯蒙僖之命是從,如此上下一心,攻守兼備,區區一個波蘭又怎麼能擋得住大秦的鐵騎。
蒙僖派出一支偏師,以秦驚的第八軍團為主力,另以四支羽林軍團為輔佐,全力進攻華沙。幸虧作為歐洲大軍的駐紮地,波蘭並沒有將所有軍事力量投入對大秦的征伐中。而且歐洲聯軍由於軍隊過多,俄羅斯劃出的行軍路線又少,所以綿延前進,以波蘭、捷克、瑞典等國為首的后軍二十萬人還沒有離開波蘭太遠。於是一紙調令,華沙先將自己的軍隊調回來守衛國土。
這也從根本上導致了歐洲聯軍的崩潰。
蒙僖這個大秦忠武王的赫赫武威已經傳遍了整個歐洲。每個國家的情報科里關於蒙僖的資料就有電話簿那麼厚。對於這個出身名將世家,又擅用騎兵,喜好以暴制暴的大秦王爵,歐洲各國都保持了最高級別的畏懼。
於是一聽說波蘭回軍是為了抵抗蒙僖。歐洲聯軍也立即回撤。結果。就在波蘭平原上碰上了已經恭候良久的蒙僖。
蒙僖以七個甲等軍團為主力,分別散布在歐洲聯軍的東面,又以羽林軍團阻擊歐洲聯軍的北面。按照蒙僖的指示,全軍根本不吝嗇彈藥。對於歐洲各國聞風喪膽的大秦箭陣,蒙僖更是一次性讓他們見識個夠。只要歐洲聯軍逼近,大秦軍先是一陣炮轟,然後就是鋪天蓋地的箭矢阻擊。然後鐵騎四齣,直衝敵陣。一般這時,歐洲聯軍已經潰散。剿殺一陣之後步兵出陣再行追擊之事。整個戰鬥過程猶如一台高速運轉的精密機器,沒有一絲一毫的地方出錯。
蒙僖也不擔心自己的後勤儲備。彈藥從波蘭的軍火庫中繳獲良多,而箭矢,呵呵,波蘭平原森林無數,伐木造箭就是了。反正羽林軍團也可以充作後勤部門使用。
起初,歐洲聯軍數次沖陣都被蒙僖這套精密的打法打退,而後他們發現蒙僖似乎並沒有馬上和他們進行決戰的意思。於是也安穩地紮下營寨,修建壕溝,陣地。準備和蒙僖打一場持久戰。
打持久戰歐洲聯軍是不畏懼的。畢竟蒙僖現在等於陷入了整個歐洲的包圍之中,只要西歐各國重新在組織一批軍隊攻擊蒙僖,那蒙僖就要面臨腹背受敵的狀況。
可這樣的對峙才經歷十天就結束了。歐洲聯軍忘記了,歐洲拿出全部的實力才武裝他們。如今一時半會哪裡還有實力去武裝另外一批軍隊呢?況且,新招募的士兵也需要訓練,不然上了戰場也只會一鬨而散。蒙僖可沒有給他們時間去積攢實力,只一天,華沙告破。波蘭政府遷往比利時。隨後,蒙僖加派第五軍團加入對西歐的征討中。大秦軍以兩個甲等軍團,四萬餘人做主力,一路西進。不攻擊小城市,全部攻擊大城。而且招降詔書一路散發。遇到抵抗的地方全部屠殺。雞犬不留。
歐洲教廷召開緊急會議,教皇在梵蒂岡疾呼:「上帝之鞭再次降臨!」
而歐洲民間則把這次大秦軍西征稱為第三次黃禍。
無論叫法是什麼,大秦軍的西征順利異常。秦軍一般都是晝伏夜出。以黑夜為掩護攻擊各大城市。歐洲空軍數次轟炸都被中華駐黔首郡的空軍擊退。
華沙告破,格但斯科告破,比利時布魯塞爾也在一日後告破。大秦的鐵騎在十天之內竟然到達了當年蒙古鐵騎所抵達過的地方。這也多虧了歐洲道路系統的完善。沒有什麼天然的險阻。
只是到達德國東部邊境時,大秦軍接到了暫停進攻的命令。而此時,作為歐洲唯一一個沒有參與歐洲聯軍的國度,德國也已經全民動員。日耳曼民族的高紀律性讓德國幾乎在短短的十天之內就完成了所有戰爭動員。四十萬軍隊陳兵東部。德國總理已經向大秦和中華髮出了質問國書。
很快,大秦鴻臚寺給出了答覆:「德國為不征之國。然,請德國不要干涉大秦對歐洲各國的征討。」然後,大秦軍繞過德國,攻擊南部的荷蘭捷克,以及盧森堡等地。
面對大秦的這種態度。法、意、西等歐洲大國立即召集歐洲大會,並請來了美國大使,商討對策。可出人意料的是,英國竟然沒有派出代表。
「可惡的英國佬,他們難道還打算玩大陸平衡那一套嗎?」法國代表在大會上狂罵。
但這改變不了什麼。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在歐洲大會開始前突然宣布了英國退出對大秦的討伐陣營,在歐洲聯軍中的英國軍隊將會就近向大秦投降。並且宣布無條件歸還所有中華的國寶,大英博物館中的一切屬於中華之物都會歸還。具體歸還時間,英國會派遣大臣親自與中華交涉。這個變動讓所有人都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一向強硬的伊麗莎白為什麼突然變的低調起來。
德國代表參加了這次歐洲大會。這讓歐洲各國都鬆了一口氣。會議上,歐洲各國一致要求美國出兵歐洲。美國同意了。但是要求歐洲自己能夠堅持三個月時間。否則一切免談。
可在大秦如此兵威之下。歐洲哪裡能堅持三個月?一片愁眉不展中,美國代表突然對一直沉默不語的德國代表提出質問:「德國是不是歐洲國家?」
這個問題一下子讓歐洲各國的代表頓時驚醒。對啊,全歐洲只有德國還有後續的兵力。如果德國肯加入,那抵擋大秦鐵騎三個月絕對不是問題。
可是在一片希翼的目光中,德國代表卻堅定地搖了搖頭。
「我們德國嚴守中立立場。各國需要的物資德國能夠供給的自然提供。但是絕對不會出兵。」
媽的,德國人又不是傻子。如今大秦的兵鋒之盛連美國都畏懼。還把半個歐洲都打下來了。這個時候德國怎麼會去摻和?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德國看見了英國的態度。而且了解英國女王為何會突然如同宣布戰敗一樣對待中華和大秦。
原因就是查理王子回國了。曾經隨羅文斯德曼攻擊咸陽的查理王子被大秦送回了英國。隨行的還有一支秦國的使團。不知道查理王子和大秦使團是如何對這個已經九十歲高齡的女王說的。總之,女王決定退出對大秦的討伐。
英國一直是歐洲最強大的象徵所在。不管法國,德國以及其他歐洲傳統國度如何不屑英國人的卑鄙和狡猾,但英國一直對歐洲大陸有高屋建瓴之勢卻是不爭的事實。如今這個傳統帝國的突然退縮,已經可以預見歐洲聯軍的命運。
「女士們,先生們。不管如何,德國是不會參戰的。不過我們會為各位提供一個庇護的場所。如果各位願意的話!」德國代表面色沉重地說完這句話后就退場了。
其實如果事有可為,德國又何嘗不想幫助一下歐洲各國。只是,如今真的事不可為啊。俄羅斯戰敗了,莫斯科已經成了大秦的牧場。如今不是大秦被困在歐洲,而是歐洲聯軍被困在了大秦的包圍之中!
歐洲人,或者說西方人,他們崇尚自由。呼喚個性。歐洲大陸這方寸之地之所以凸顯這麼多國度,究其根源就是歐洲人的自由散漫。他們不喜歡約束。對國家的忠誠也遠遠低於亞洲各國。在戰鬥中他們或許勇猛,但那是建立在絕對的優勢上。沒有武器上的優勢,要依kao意志去獲取勝利時,歐洲人絕對比不上亞洲人。
歐洲大會不但沒有成為歐洲抵抗大秦的力量聚集點。反而成了歐洲各國的散夥大會。會後,除了幾個大國還沒有表態外,其他小國全都向中華和大秦重新派出了大使和公使,以求恢復外交關係。
讓黃斌頭疼的是,歐洲連安道爾、列支敦斯登這樣的小國也派出了自己的公使。目的無非是希望改善和大秦的關係。這些國家,國土面積還不如中華的一個縣。人口更是還不如一個大秦的甲等軍團。這樣的國家在黃斌看來根本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在歐洲大會之後,整個世界的力量重新洗牌是肯定的。大國註定只會剩下中華,大秦,還有美國。其他國度只能依附在這幾個國家之下獲得生存。美國的實力雄厚,而且孤懸在美洲,不論是中華還是大秦都拿它沒轍。三國鼎立之勢註定形成。在這種情況下,和美國之間必然需要幾個緩衝地帶。但像安道爾、列支敦斯登這樣的小國是不能成為緩衝國的。
秉著這種想法,黃斌乾脆地給這幾個小國發出國書,要求他們投降。如果投降,還能豁免。一旦抵抗,秦軍一到必行屠殺。
也許是被大秦軍在東京的大屠殺所恐嚇,這幾個小國很快答應了大秦的要求。只要大秦軍一到,他們一定投降。
大秦歷2043年,昭武三年。夏。五月初四。
大秦鎮南王的軍隊橫掃俄羅斯之後出現在歐洲聯軍的東側。此時歐洲各國分崩離析。各國爭論不休。根本形不成合力攻擊大秦軍。於是四百萬歐洲聯軍集體向大秦軍投降。
當然,為避免大秦軍進行光榮的坑殺政策,歐洲軍隊要求向中華軍投降。於是一直尾隨在俄軍身後不斷騷擾,最後終於和鎮南王匯合的中華第一騎兵師許少陽擔負起了受降任務。
古今中外最奇怪的受降場面出現了。經過歷次戰鬥,已經只剩下八千餘人的中華第一騎兵師竟然押送著四百餘萬的戰俘徐徐前進!
波蘭平原會戰就這樣虎頭蛇尾地結束了。
這個結果可以說出人意料但又在意料之中。
歐洲各國原本就不是鐵板一塊。他們是迫於大秦的壓力才結合在一起的利益團體。但大秦用絕對武力敲開了一個缺口,展現出自己有摧毀一切的實力后,歐洲自然就投降了。他們沒有如日本天皇那樣宣布要玉碎到最後一個人。他們也沒有那個魄力。
這四百萬軍隊的投降,直接導致了歐洲各大國的表態。
這個時候,不管美國怎麼勸說,法、意、西等國都要對大秦投降了。
「這根本就是一場不合理的戰爭。我們應該意識到,我們一開始就錯誤的。中華的崛起,重新帶領世界前進,這是無可逆轉的。按照中華的古話來說,我們是想逆天而行。可我們失敗了。那就接受失敗的苦果吧!」
歐盟主席如此對民眾說。
大秦歷2043年。昭武三年。五月十五日。歐洲各國集體宣布戰敗。向大秦投降。
這是對大秦投降,而不是中華。
而秦皇也對此表示出了足夠的優容。他昭告天下:「秦軍既得領土不會讓出。然投降諸國領土可以保留。但必須對大秦表示臣服。各國除去軍權之外。一應體制照舊。不予變更。」
這也符合秦皇一向對軍權的渴望。歐洲各國雖有不滿,可是他們連軍隊都沒有了。又怎麼去和秦皇爭辯。不過秦皇說不會更改體制,這點讓原本心驚膽戰的歐洲各國都有些放下心來。
至此,大秦的領土面積確定下來。它包括了原俄羅斯的一半,原哈薩克,原吉爾吉斯斯坦,原塔吉克,原日本九州島和四國島,原越南,原緬甸,原寮國,原新加坡,原泰國南部,原印度北部,原波蘭。原比利時,原匈牙利,原盧森堡,原荷蘭,原瑞典,原奧地利,原馬爾他,原立陶宛,原保加利亞,原克羅埃西亞,原愛沙尼亞,原斯洛伐克,原拉拖維亞,原阿爾巴尼亞,原斯洛維尼亞,原摩爾多瓦……除此之外,還有歐洲腹心之地的各個小國。如安道爾,列支敦斯登等。國土面積共一千四百萬平方公里!
而這個國土面積,還在隨著大秦軍不斷南征而不斷擴大。劍南軍已經西進泰國,準備與巴基斯坦共同攻佔印度。
神策軍、靖海軍駐守原九州和四國。
鐵騎軍押送仁武天皇回到咸陽。
看似大秦軍對外戰爭的一片輝煌戰果。所有秦人和中華人都是舉杯歡慶。然而,更加頭疼的事情也隨之而來。
那就是如何對這些地方進行有效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