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2章 安內須先攘外
此時已經過了申正時牌,融融斜陽西照下來,斑駁樹影從順天殿的大門直映到東廂門帘上,滿屋洋洋暖氣,十分宜人。
諸葛亮道:「微臣只坐鎮襄平防守司馬懿,統帥遼東人馬北伐之將,請陛下另選他人。」
趙弘道:「孔明,你說得也有道理,一旦司馬懿得知我軍三路北伐,他極有可能進軍遼東,以圖進犯河北,圍魏救趙。好了,你們誰願意統帥遼東的人馬北伐啊?」
「微臣願往!」
眾人循聲望去,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丁奉。
丁奉道:「陛下,微臣願領遼東大軍,北伐匈奴。」
趙弘道:「承淵,你長期在大江南北作戰,對於水戰自然沒有問題,可是漠北作戰,以騎兵為主,你行嗎?」
丁奉信心滿滿的道:「微臣可以。」
趙弘想了想道:「承淵,這可是要立軍令狀的哦?」
丁奉毫不猶豫的回答道:「微臣願意簽訂軍令狀。」
呂蒙信心十足的道:「陛下,既然孔明要在襄平防著司馬老賊,那這遼東一軍,理應由微臣來統帥。」
趙弘道:「子明和承淵都是能征慣戰之輩,你們都要去,派誰去,不派誰去,這可讓我作難了。」
呂蒙看了一眼丁奉,呂蒙道:「別的不說,直說論領兵作戰,微臣自幼跟著陛下,微臣的領兵能耐,難道陛下還信不過嗎?」
丁奉一聽呂蒙說了這話,頓時泄了氣。
趙弘道:「子明啊,你去了遼東,孔明也去了遼東,如果我要用人了,你說我去找誰?」
呂蒙一聽這話,知道趙弘不會讓自己去遼東了,並且趙弘的話還不好反駁。
丁奉立刻跪在地上:「微臣叩謝隆恩!」
趙弘笑道:「行,既然你承淵都謝恩了,那就只能派你去了。不過,軍令狀還是要立的。」
呂蒙是趙弘的心腹,丁奉只是一個降將,而這一回選將趙弘為什麼選擇丁奉而不選擇呂蒙呢?
第一個原因,趙弘不想讓呂蒙在軍中的勢力太大。
呂蒙不比諸葛亮。呂蒙是只要有了實力就敢幹的人,而諸葛亮則是會考慮到天下安危的。
在後世的歷史中,李世民準備玄武門兵變的時候,想邀李靖和李績入伙,不想這兩個都不入伙,原因很簡單,這兩個人都太老謀深算了,他們當然會權衡利弊。後來李世民找了尉遲恭,這傢伙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甚至在李世民猶豫不決的時候,他還推了一把李世民,這才有了玄武門兵變。
諸葛亮類似於李靖、李績;呂蒙則比尉遲恭要厲害,利益牽連更大。
趙弘選擇丁奉為遼東路統帥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因為他突然想起來了過去看過的一本書,從他看這半本書到現在已經有幾十年了,書名早已忘卻,書中舉了兩位千古偉大領袖的用人之術,一個是用人用其短;一個用人用其過。
所謂用其短,就是用一個人的短處。
人性中有個特點,越是自己熟悉的事,越是自己會做的事,他就越容易馬虎大意,越是馬虎大意就越容易失敗。驕兵必敗就是這個道理。相反,如果他去做一件自己不是那麼熟悉,不是怎麼回做的事,他就會小心專註,反而容易成功。
至於所謂的用其過,就是用煩了錯誤的人。
犯錯誤的人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故意犯錯,比如田豐、李恢和冷苞的小舅子他們反的就是這樣的錯,這樣的人是肯定不能用的。還有一類犯錯誤的人就是無意犯錯,哪怕是馬虎大意犯錯也是屬於這一類人,比如關羽在遼東被司馬懿殺敗,他相信關羽一定是想報仇的。這一類人都是想報仇雪恥的,所以讓他們重新上去,重新領兵,他們會總結第一次失敗的教訓,爭取最後的勝利。
這既是所謂的戴罪立功;也是失敗乃成功之母。
趙弘覺得現在用丁奉即是用其短,也是用其過。
短,他不善於騎兵作戰;過,他是江東舊臣,他如果想在大渠國的朝堂上揚眉吐氣,那就只有立功,立大功則一條路。
用鄧艾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陛下,微臣有話要說。」
趙弘看去,說話的是楊銘。楊銘是大渠國的老臣,他要說話,趙弘肯定是要他說的:「楊太傅,有什麼你只管說。」
楊銘道:「陛下,這北伐是不是可以緩兩年。」
「緩兩年?」趙弘問道:「為什麼?」
楊銘道:「顧丞相說得有道理,我軍北伐,百姓的負擔太重,如果我軍緩兩年,讓老百姓也緩口氣,我軍這邊也可以多準備一些糧草,以備久戰。」
劉曄是老謀深算的嗎,他不會輕易開口,不過既然黃巾賊寇的老臣先說了,他再說,就算錯了,那也是這個姓楊的先錯,道:「陛下,微臣以為太傅大人所言有理。」
趙弘道:「那請子揚說說道理。」子揚是劉曄的表字。
劉曄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用兵漠北,禍福難料,還請陛下三思。」
趙弘又問張任道:「子堪,你以為呢?」
張任道:「微臣以為劉丞相和楊太傅的話都有道理。」
忽然,趙弘正色道:「我現在可以很明確的告訴諸位,我今年五十多歲快六十的人了,能活幾天,還不知道,所以,在我的有生之年,無論是匈奴人還是高麗人,無論是劉豹還是司馬懿,我都必須將他們消滅個乾乾淨淨,給我大渠國的後世子孫,給天下的百姓,留一個太平的天下。苦就苦一陣吧,苦了這一陣,日後就是太平盛世了。」
眾文武知道趙弘下定了決心,無法更改,也就不再多說了。
但是他們卻不知道,趙弘又在下一盤大棋,這也或許是他這一輩子下的最後一盤棋了,那就是先消滅匈奴人和司馬懿,只有消滅了他們,他才能騰挪出手來,對付朝中蠢蠢欲動的世家大族的餘孽
攘外必先安內?
不,安內須先攘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