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蘇楊的方案

第539章 蘇楊的方案

第539章蘇楊的方案

544蘇楊的方案

蘇楊查閱了大量文獻和資料,找到了很多治療的方法,但結果令人失望,沒有哪一種是絕對有效的,很多藥物,哪怕是在研究階段的藥物,在這一個患者身上有效,到了另外一個患者身上就沒有效果了。

蘇楊很失望。

但再怎麼失望,工作依然得繼續。

所以,他選了幾種相對比較可靠的藥物和治療方法,對漢森的實驗體開展起了試驗性治療。

但療效很一般。

相對而言,幹細胞療法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方法,另外,利魯唑也還不錯,但這兩種方法都只能延緩病情。

除了這兩種之外,蘇楊還找到了第三種方案,青霉素G和氫化可的松。

這種治療方法,蘇楊是在一篇外文期刊上看到的,這篇文章由英國的Bert-Tuk,Harmen-Jousma,Pieter-J.Gaillard撰寫,發表在《F1000Research》的雜質上,出版於2017年4月6日。

文章記錄了三名患有肌萎縮側索硬化的白人男性的治療情況,這三名男性因吞咽困難和構音障礙而住院。在應用青霉素G和氫化可的松2個程21天療程中,這些病人們的吞咽困難和構音障礙消失了。病人們其他肌萎縮側索硬化相關癥狀也得到改善,包括呼吸功能、協調性、行走和肌肉力量。

這是治療肌萎縮側索硬化相關的吞咽困難、構音障礙、呼吸抑制及其他癥狀的第一例含操作規程的報告。

此外,觀察結果和最近的假設相一致,亦即應用此療程成功治療6位梅毒性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病人的肌萎縮側索硬化癥狀與治療梅毒沒有直接關係,而是應用青霉素G和/或氫化可的松時由於青霉素G和/或氫化可的松的脫靶藥理活性治療了這些病人的肌萎縮側索硬化癥狀。

看到這個文章時,蘇楊心中一震,他立即在系統空間里開展了試驗性治療,效果顯示,漢森的病情得到了極大緩解,但並未痊癒。

蘇楊又試了試其他方法和藥物,但效果都不如之前的幾種有效。

總之,他把國外所有研究機構,哪怕還在動物實驗階段的藥物都進行了應用,但都沒有絕對有效的藥物和方法。

看來想要在現代醫學中尋找方法的希望是落空了。

蘇楊很快把目光轉向了傳統醫學。

他開始去中醫科請教那些老中醫,和他們一起探討關於漸凍人症的各種問題。

經過長達一個星期廢寢忘食的研究,蘇楊發現,中醫對漸凍人症的治療還是有報道的,比如,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的副院長楊院長就曾經治療過這樣一位患者。患者當年65歲,於2011年因為雙手無力來就醫,被確診為運動神經元病。輾轉多家醫院問診之後,這位患者選擇在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進行中醫治療。經過系統治療,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病程進展較慢,除上肢癥狀略有發展外,並沒有出現其他癥狀。

看到這個報告后,蘇楊精神大振,他開始把重心放到了傳統醫學上。

經過分析,蘇楊認為,運動神經元病應屬中醫「痿證」、「喑痱」範疇。

中醫古籍《聖濟總錄》中就有記載其「舌喑不能語,足廢不為用」的臨床癥狀。

按照中醫理論,這種疾病肝脾腎等臟腑的虧虛是病機關鍵。脾在人體里主管肌肉,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虧虛就難以生氣化血,從而無法為肌肉提供動力和養分,導致四肢無力。

腎主人體的精氣,精氣充足骨髓就會強健,陽氣也會充盈。腎氣的虧虛導致陽氣不能到達肢體,肢體寒凝,筋骨無力;肝主筋,肝腎同源,肝血虧虛,就會導致人體沒有足夠的氣血運送陽氣到各個經絡。

按照中醫的整體觀,人體就如一架精密運行的儀器,陽氣就是身體運行的動力,氣血就如同運送動力到各個臟腑的機油。本身動力不足,加之機油缺少,導致動力傳輸不夠,人體就會經絡阻塞,進而發生痰濕、淤血、毒邪留滯經脈,經絡不通則會出現各種癥狀,從而一寸一寸地喪失機能。

經過仔細研究,蘇楊認為,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理念,治療運動神經元病最主要的是要補益脾腎、補腎益氣、健脾益氣、舒肝理氣,簡單來說就是培補元氣、調理督脈。

具體治療,可採用針灸、電針、背腧穴拔罐等治療方式,配合西醫營養神經的藥物甲鈷胺、腺苷鈷胺等做穴位注射。

針刺選兩組穴位,交替使用。一組是針對肝脾腎的補益穴位,如百會、風池、合谷、太沖、足三里等;一組是針對督脈的穴位,因為督脈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被稱為「陽脈之海」。提取督脈,相當於給正在變成寒冰的人體添薪加火,補充陽氣。只有培補後天的元氣、益補先天的元氣,同時給身體「補薪加火」,才能延緩漸凍人「漸凍」的過程。

說干就干,蘇楊立即對實驗體進行了治療。

但結果一般。

效果比之前的幾種現代醫學的治療稍微好一點點,但也好不上多少。

怎麼回事?

蘇楊皺眉。

認認真真地思考了兩天,蘇楊重新總結了一套系統療法,即中西醫結合。

首先是服用利魯唑,並聯合應用青霉素G和氫化可的松,其次,採用針灸。主穴取大椎、肺俞、胃俞、肝俞、腎俞;上肢無力配肩井、肩髃、曲池、合谷、陽溪;下肢無配髀關、梁丘、足三里、解溪。

方法:用0.3mm×40mm的銀針,雙手持針直刺大椎穴,得氣后沿兩側夾脊穴左右各行針3次,背俞穴均取雙側穴位,施以強刺激行針手法后留針;配穴則要求得氣后針感沿上肢或下肢傳至遠端,有放電感為佳。留針30min,間隔10min行針1次,1次/天,10次為1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2天。

並服用中藥芪茸顆粒:黃芪30g、紫河車3g、鹿茸3g、地龍10g、防風10g。摺合成中藥免煎顆粒劑量,每日一劑,分2次口服,3周為1療程,間隔1周進行下一個療程,3個月共3個療程。

這一次的治療,效果很好,系統提示,患者生存周期達20年以上。

治療初步取得了成功。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衛勤尖兵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衛勤尖兵
上一章下一章

第539章 蘇楊的方案

%